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国大众传媒构造的拟态消费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娟 《现代传播》2002,(5):131-132
一早在 2 0世纪 2 0年代 ,美国著名新闻工作者李普曼就对拟态环境进行了思考。在他的《自由与新闻》 (192 0年发表 )、《舆论》等论著中 ,李普曼认为 ,现代社会越来越巨大化和复杂化 ,人们由于实际活动范围、精力和注意力有限 ,不可能对与他们有关系的整个外部环境和众多事物都进行经验性接触 ,在超出自己亲身感知范围以外的事物 ,人们只有依赖各种“新闻供给机构”进行了解 ,这样人的行为不可能再是对客观环境的反应 ,而成了对各类新闻机构所提示的“拟态环境” (pseudo -environment)的反应。拟态环境不是对现实“照相”…  相似文献   

2.
康聪 《新闻世界》2013,(9):257-258
由李普曼撰写的《公众舆论》在传播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舆论是怎样构筑的,此话题依然热度不减。书中未虽明确给“舆论”下定义。但是提出了“刻板印象”、“意见领袖”、“拟态环境”等相关概念。本文试图从两条主线:即以“我”为中心的“内部世界”以及以“媒体”为中心的“外部世界”来讨论怎么样构筑舆论。  相似文献   

3.
传播学家李普曼在《公共舆论》中提出,“脑海图景”和“身外世界”是不一样的,“在社会生活的层面上.人对环境的调适是通过‘虚构’这一媒介进行的”。因此,大众传媒的舆论号召力和对现实的干预,实质上都是通过由符号所建构的“拟态环境”实现的。如今,媒介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印刷媒介的倾向于单一、单向,线性传播模式,到电子、数字媒介的倡导多元、交互,环形传播模式,从传统精英文化的强调一统一律,到现代生活的鼓励个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4.
任陇婵 《视听界》2014,(2):15-16
早在上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李普曼提出了“拟态环境”的概念,即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重新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再现,或多或少地与现实环境存在着偏离。如今快一百年过去了,人们要随时把握外部社会环境的变化,似乎还没找到一种比借助于传媒构建的“拟态环境”更好的办法,特别是在大众传媒过剩和人们的媒体意识普遍增强的时代,人们对“拟态环境”的依赖反而越来越强,甚至连日常生活方式也日益媒介化和拟态化。人们在通过“拟态环境”了解客观世界的同时,又渴求自己能够出现在主流媒体以声像、图文话语构筑的“拟态环境”中,成为密集曝光和公众关注的对象,并以此来确认和提升自身的社会地位及价值。  相似文献   

5.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就在其名著《舆论学》一书中提到了拟态环境( Pseudo - environment)的问题.李普曼指出人类生活的"两个环境",一个是现实环境,另一个是虚拟环境(即拟态环境).现实环境是被人自身直接体验的环境,而虚拟环境则主要由大众媒介造成,人借助大众媒介间接体验环境,而且这种虚拟环境在现实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拟态环境有两个特点,一方面,拟态环境不是现实"镜子式"的摹写,不是"真"的客观环境,它或多或少与现实环境存在偏离.另一方面,拟态环境也并非与现实环境完全割裂,它是以现实环境为原始蓝本的.  相似文献   

6.
刘怀丕 《报刊之友》2010,(5):110-111
现代社会巨大而复杂的环境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感性经验范围。李普曼认为,人们再也不是主要凭借直接经验去认识客观环境,而是通过大众媒介提供的信息环境即“拟态环境”去把握它。  相似文献   

7.
苑丽萍 《今传媒》2005,(8X):29-29
“拟态环境”,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和新闻工作者李普曼提出的概念。“所谓‘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拟态环境”其实也就是经过“加工”后由媒介所展示的环境,它并不是完全真实的现实,而是对现实环境的反映,这种反映或者较为真实,或者虚幻,或者歪曲。  相似文献   

8.
赵偲 《新闻世界》2014,(4):157-158
李普曼用“我们脑海中的图像”来解释传统媒介环境下大众舆论的形成,它的形成基于媒介通过新闻报道为大众制造的拟态环境,媒介议程深刻影响公众议程。然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着传统媒介环境,中国社会的转型改变着人们对待变化的心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大众媒介与舆论之间的关系将如何演变?本文试从梳理大众媒介与舆论之间的关系演变入手,探讨议程设置理论在各个环境尤其是新媒体环境下的适用情况,并展望未来媒介环境的变化对大众媒介与舆论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曾逸芸 《新闻世界》2010,(8):205-206
本文通过对李普曼拟态环境理论和播客性质的分析,探讨了李普曼拟态环境理论在播客环境中的局限性,认识其局限性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加布里埃尔·塔尔德是19世纪最重要的社会学家之一,尽管长期以来人们没有将他称为传播学家,但是他对"群众"公众"舆论"等传播学领域的许多问题发表了深刻的见解.沃尔特·李普曼是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对"公众舆论"也有独到的见解.本文将归纳分析塔尔德和李普曼笔下对公众舆论的形成和影响因素,结合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新媒体语境下理性公众舆论产生的条件,旨在获得理性公众舆论形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拟态环境"作为传播学领域里探析媒介环境与受众关系的经典理论,李普曼借由"拟态环境"理论的提出表达对资本主义民主社会的质疑与批判。本文对新媒体样态下"拟态环境"理论的媒介延展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互联网时代的媒介赋权带来的表层舆论复兴掩盖了社会深层的结构矛盾,"客观化"拟态环境的加剧促进了媒介的异化,后现代语境中的"拟态环境"打造造成了符号与社会存在间象征关系的割裂,催生了受众对仿真文化的消费诉求。媒介作为一道楔入在人与环境间的虚拟环境,体现了一种沉浸式的传播观,"拟态环境"理论视域下的媒介实质是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社会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一、新闻的产生与高校引发舆论关注
  李普曼曾经告诉我们,大众传媒所展现的是一种“拟态环境”,我们通过大众传媒是无法抵达现实真实的。当下这个时代是新闻比小说、戏剧更离奇的时代,各种新奇的新闻事件层出不穷,且频率越来越高。这就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新闻是如何产生的,为何高校如此引发舆论关注。  相似文献   

13.
石迪 《青年记者》2017,(23):9-10
沃尔特·李普曼是美国作家、记者、政治评论家,传播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其代表作有《公共舆论》《自由与新闻》等.在新闻传播学领域,他的著作被奉为经典,《公共舆论》一书自1922年出版以来多次再版,如今信息传播技术飞速发展,书中阐述的媒介思想“拟态环境”表现出哪些新特征?  相似文献   

14.
<正>谈到公众舆论我们就不得不谈美国著名的新闻评论家李普曼撰写的《公众舆论》一书,其在传播史上产生了影响深远。公众舆论,中国古代称之为"舆人之论",即众人的议论,但李普曼在《公共舆论》一书中并没有明确提出公众舆论是什么。所谓公众舆论,我们通常认为是相当数量的公民对某一问题共同的准确的倾向性看法。在李普曼看来,当时的社会条件要真正发挥公众舆论的力量几乎是不可能的,舆论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拟态环境的影响。其一,传播者与受众的截然分立状态。  相似文献   

15.
关于新闻事实的生成,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辨析和论述。读了李普曼的Ⅸ公共舆论》略有感触,笔者欲从记者的“成见”和“拟态公众”的角度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浅显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上个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家李普曼出版了一本著作——《公众舆论》,在这本书里,他深刻而又详细地阐释了两个对舆论的形成至关重要的条件,即拟态环境和刻板成见。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李普曼所在的"报纸时代"早已步入了新媒体时代,网络的出现与发展给社会带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本文结合李普曼的观点,探析新媒体时代下公众舆论形成的嬗变。  相似文献   

17.
作为语言学概念的语境,通常是指言语双方都受语义环境影响的情形。在大众传播中,媒体语境同样无处不在。李普曼曾指出:“我们必须特别注意到一个共同的因素,这就是在人与他的环境之间插入了一个拟态环境,他的行为是对拟态环境的反应。”有学又进一步发现了“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许多涉及人们价值及生活方式的东西,一旦进入大众传播,很快就会演化为社会流行,  相似文献   

18.
舆论如何是可能的?--读李普曼《公众舆论》笔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红 《新闻记者》2006,(2):84-85
舆论如何是可能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问一问“舆论”是什么。在李普曼之前和之后.有无数人试图回答“舆论是什么”的问题。在我们通常读到的教科书和舆论学书籍中,舆论的定义各不相同。据德国女传播学者伊丽莎白.诺尔诺曼研究,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舆论就至少已有60个定义,要求放弃对舆论下定义的呼声日强。尽管舆论的定义难以统一,  相似文献   

19.
新闻场域视野下的信息环境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20年代李普曼在<新闻与自由>等论著中提到了现代人"与客观信息的隔绝"的问题,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超出自己亲身感知以外的事物,人的行为成了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映.日本的藤竹晓也认为,由于人们是根据媒介提供的信息来认识环境和采取环境适应行动的,这些行动作用于现实环境,使得现实环境越来越有了"拟态环境"的特点."拟态环境"就是本文所说的信息环境.  相似文献   

20.
李普曼在发表《公共舆论》时,传统媒体占据着主导地位,由于"拟态环境"和"刻板成见"的限制,舆论的主体(公众)、客体(事实)和本体(意见)都存在着缺陷,舆论"不可能"成为可能;然而,在网络时代,形成舆论主体、客体和本体的传播环境发生了变化,舆论开始出现"可能"的表象。但是,一方面由于网民只能更加接近"外部环境"的真相而永远无法得到真相,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本身权威性的缺乏,公共舆论在本质上仍然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