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过量的醋酸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会看到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_2CO_3 2CH_3COOH→2CH_3COONa H_2O CO_2↑,但是向过量的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醋酸溶液并振荡,却观察不到明显现象,原因是反应所生成的二氧化碳与过量的碳酸钠反应,生成了难电离的碳酸氢根离子,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CO_2 H_2O CO_3~(2-)=2HCO_3~-。从该实验说明了醋酸的电离能力大于碳酸的第一步电离(醋酸电离常数Ka=1.75×10~(-5),碳酸的第一步电离常数Ka_1=4.30×10_(-7)。将含苯酚量适当大于其溶解度的混浊的含水苯酚滴入碳酸钠溶液中,溶液变澄清,但滴至过量,并无气泡产生,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H Na_2CO_3→(?)—ONa NaHCO_3,而取苯酚在氢氧化钠中的饱和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混  相似文献   

2.
〈化学教学〉80年第4期,在“盐跟盐反应有哪些规律可循”?一文中,认为氯化铜跟碳酸钠溶液反应将生成氢氧化铜。对此我提出不同看法:氯化铜中的铜离子与硫酸铜中的铜离子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应该是一样的。而硫酸铜与碳酸钠反应,将不生成碳酸铜,而生成碱式碳酸铜沉淀①:2CuSO_4 2Na_2CO_3 H_2O=CuCO_3Cu(OH)_2↓ CO_2↑ 2Na_2SO_4在这个反应中也有CO_2气体产生。因此我们不能光凭有气体产生这一点就肯定反应中不会生成碳酸盐,必定是氢氧化物。  相似文献   

3.
一、基本反应原理CO_2与NaOH的反应,实质上就是碳酸(H_2CO_3)与NaOH的反应。当n(CO_2):n(NaOH)≤1:2时,发生反应①CO_2 2 NaOH=Na_2CO_3 H_2O,溶液中的溶质为Na_2CO_3和NaOH,或只有Na_2CO_3;再向其中通入CO_2,则发生反应②Na_2CO_3 CO_2 H_2O=2 NaHCO_3;①②为连续的两个反应,可叠加得反应③CO_2 NaOH=NaHCO_3。即当n(CO_2):n(NaOH)≥1:1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NaHCO_3;当1:2相似文献   

4.
不仅从定量而且从变量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过程、现象和实质,进行过量计算而设计的函数及其作图题,是融化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函数知识于一炉的综合性新题型。现就此类题型的解法举例如下。 例1.取0.45mol NaOH、0.35mol Na_2CO_3和0.2mol NaHCO_3溶于水,在混和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反应明显地分三个阶段进行。设加入盐酸的物质的量为n摩,溶液中随盐酸的加入NaCl、Na_2CO_3、NaHCO_3的物  相似文献   

5.
1总述Na_2S溶液和FeCl_3溶液的反应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反应,将Na_2S溶液滴加到FeCl_3溶液中和将FeCl_3溶液滴加到Na_2S溶液中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不同的.本文在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希望能对这一反应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本文由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局部出现气泡,引发学生质疑,层层推进最终设计实验既定性又定量地体现出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是分布进行的:第一步CO_3~(2-)+H~+=HCO_3~-;第二步HCO_3~-+H~+=H_2O+CO_2↑。设计此实验探究,不仅深化学生知识体系又弥补了教材中对该知识探究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针对用互滴法鉴别Na_2CO_3溶液和稀盐酸时实验现象和理论分析有较大差别的情况,本文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控制Na_2CO_3溶液和稀盐酸的浓度能获得与理论分析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能否用氯化钡来鉴别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不少同志认为由于反应.Na_2CO_3 BaCl_2=BaCO_2↓ 2NaCl(1)2NaHCO_3 BaCl_2 Ba(HCO_3)_2 2NaCl(2)因此,可以从反应后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来进行鉴别.其实,上面问题的回答应该是否定的,把碳酸氢钠和氯化钡两溶液相混后也有白色沉淀产生。这个实验说明了两者能发生反应,但反应不是如(2)式所表示的那样。若把反应所得的沉淀进行过滤、洗涤后通过焰色反应和用盐酸检验.可证明该沉淀为碳酸钡。  相似文献   

9.
邵庆对 《化学教学》1999,(12):32-32
99年高考化学16题是这样的:下列各组稀溶液,不用其它试纸或试剂,仅用溶液间的相互反应,就可以将它们区别开的是:A.硝酸钾硫酸钠氯化钙氯化钡B.硫酸硫酸铝氯化钠氢氧化钠C.盐酸硫酸钠碳酸钠氢氧化钠D.硫酸氢钠硫酸镁碳酸钠氢氧化钠所给的标准答案为:B、D.我认为C也为本题的答案,现分析如下:①把C组中4种溶液取少些,然后两两相混,有气泡产生的,两溶液分别是盐酸和碳酸钠的一种.因为②取少量①中未具体鉴别出的碳酸钠和盐酸两溶液中的一种于试管中,滴加另一种溶液,若滴加的开始便有气泡产生,则试管中的溶液是…  相似文献   

10.
学生对双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是先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再改写为离子方程式.例如,分别将下列两组溶液混和,写出有关离子方程式.1.硫酸铝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和;2.氯化铁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和. 1.Al_2(SO_4)_3+6NaHCO_3=2Al(OH)↓3_+6CO_2↑+3Na_2SO_4Al~(3+)+3HCO_3~-=Al(OH)_3↓+3 CO_2↑ 2.2 FeCl_3+3 Na_2CO_3+3H_2O=2Fe(OH)_3↓+3CO_2↑+6 NaCl2 Fe~(3+)+3CO_3~(2-)+3H_2O=2 Fe(OH)_3↓+3CO_2↑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此方法存在两点不足:其一,化学方程式不易配平;其二,“水”在方程式中的位置不好处理,什么情况下写,什么情况下不写,不易抓住规律.  相似文献   

11.
在强酸弱碱滴定中,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用HCl滴定Na_2CO_3时(酚酞作指示剂)无气泡产生;若用Na_2CO_3滴定HCl时(指示剂同前),产生大量气泡。为什么两种相同的物质参加反应,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其反应生成物是否相同呢?对此问题谈谈我的一点看法。用HCl滴定Na_2CO_3为什么无气泡产生,生成的产物是什么?我们知道,Na_2CO_3是二元弱碱,它在溶液中产生二级水解。  相似文献   

12.
作者发现今年高考化学试题中三道试题答案存在一定的问题,现撰文供广大读者参考,共同商榷。第16题:下列各组稀溶液,不用其它试剂或试纸,仅利用溶液间的相互反应,就可以将它们区别开的是:A.硝酸钾硫酸钠氯化钙氯化钡B.硫酸硫酸铝氯化钠氢氧化钠C.盐酸硫酸钠碳酸钠氢氧化钠D.硫酸氢钠硫酸镁碳酸钠氢氧化钠标准答案为 B、D,但作者认为 C 答案也是正确的答案,因为 C 组四种溶液可采用下列二种方法来达到鉴别这个目的。[鉴别方法Ⅰ](1)鉴别原理: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氢氧化钠加人盐酸中,会阻止盐酸跟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2)鉴别步骤:(a)先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和.能产生气体的两种溶液是盐酸和碳酸钠这两种溶液(把该两种溶液标号为 A、B,另两种溶液标号为 C、  相似文献   

13.
碳酸钠俗称苏打,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两兄弟不仅学名、俗名相似,就连化学式和化学性质也极为相似。比如,它们的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CO_2气体等。那么如何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呢?请看下面两例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Na_2CO_3和NaHCO_3混合溶液对乌塌菜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探索乌塌菜种子在发芽初期对不同浓度Na_2CO_3和NaHCO_3混合溶液的耐受性。方法:以乌塌菜种子为试验材料,在乌塌菜种子发芽时,通过施加不同浓度Na_2CO_3和NaHCO_3混合液(0、25、50、75、100、150 mmol/L,其中Na_2CO_3和NaHCO_3按照摩尔比1∶9配制),研究Na_2CO_3和NaHCO_3胁迫对乌塌菜种子发芽势等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当Na_2CO_3和NaHCO_3混合液浓度≤25 mmol/L时,乌塌菜种子发芽势、相对发芽率和幼苗根系活力等指标略低于对照组,抑制强度不高,而随着Na_2CO_3和NaHCO_3混合液浓度的升高,对各指标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结论:乌塌菜种子可耐较低浓度的Na_2CO_3和NaHCO_3胁迫,高浓度的Na_2CO_3和NaHCO_3混合液可抑制乌塌菜种子的发芽及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证明某种推断或某种结论,必须设计实验方法,选择试剂进行实验.这种试题是实验证明题.有关实验证明题,难度较大,学生不易掌握.本文对这类试题的题型加以归纳,并举例说明其解法.供读者参考.一、用实验证明某种物质具有某种性质例1.用简单方法证明碳酸钠能水解,并且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解析:碳酸钠若能水解,则溶液必显酸性或碱性,只需用指示剂鉴定.滴入指示剂后,将溶液加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方法是:将Na_2CO_3溶于水,滴入2—3滴无色酚酞,观察到溶液显浅红色,说明碳酸跟水解呈碱性:CO_3~(2-) H_2O(?)HCO_3~- OH~-.再将溶液加热,发现红色变深,说明平衡向右移动,使[OH~-]增大,即水解程度增大.  相似文献   

16.
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现象与"怎么加"和"加多少"有关,但初学者往往对此很疑惑,那么在教学中该实验就有了探究的必要。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由于开始时并无明显现象,导致学生不易接受该反应事实。为了让学生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从而认识到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是分两步进行的,并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  相似文献   

17.
Na_2O_2与CO_2和H_2O(气)的反应计算是典型计算,它有两种形式,一是含Na_2O_2的混合物与H2_O或CO_2的反应计算,二是含CO_2或H2_O(气)的混合气体通过Na_2O_2固体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认真分析反应事实,挖掘反应的隐含,弄清反应的规律,找准反应前后量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CuCl_2溶液与Na_2CO_3溶液反应能生成绿色沉淀。这个沉淀究竟是什么物质?是Cu(OH)_2还是碱式碳酸铜呢?有人认为是Cu(OH)_2,但是更多的人则通过实验证明是碱式碳酸铜。本文拟从理论计算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CuCl_2和Na_2CO_3都是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电离生成的Cu~(2+)、CO_3能发生水解。所以在CuCl_2。溶液中有水解平衡:  相似文献   

19.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两种重要的钠盐,它们的水溶液都是无色的、都显碱性,都能与一些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都能与一些盐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怎样能鉴别它们的溶液呢?可用下述四种方法:1.指示剂法用两支试管分别盛两种溶液少许,各加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如溶液立即显红色的是碳酸钠溶液,另一几乎不显色或仅显淡红色的是碳酸氢钠溶液。这一方法的根据是  相似文献   

20.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钠的重要化合物,其性质研究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作为钠的碳酸盐,都能与盐酸等强酸反应,但是如何比较他们与盐酸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一直都是实验研究的难点。苏教版化学2中设置的实验方案"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ml0.1mol/LNa2CO3溶液、NaHCO3溶液,再各加入3ml0.1mol/L稀盐酸,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