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教学中许多老师把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只知道一味地灌,一味地填,使课堂教学变得乏味、机械而无情感.学生很难从中寻得趣味,更谈不上以学为乐,致使大部分学生厌学,中途退学.……  相似文献   

2.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系列的新观念、新思想、新理念不断涌现,课堂中的动态生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生的个性张扬、活力四射.这样的课堂是语文教师孜孜不倦追求的,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是充满生命力的.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一味地追求生成,一味地追求课堂气氛的和谐,面对学生的一些错误或无意义的生成,为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加以正确地引导,而是一味地讨好学生,常常使自己迷失其中.  相似文献   

3.
正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基本上是带着枷锁跳舞,基本模式是以教材为中心,老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练,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时间长了,学生感觉数学索然无味.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广大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如何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师生互动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数学课堂交流对学生学习积极性、思维能力及学习效果的影响,建立一种  相似文献   

4.
在提倡新课改、强调高效课堂的今天,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了提得最高的口号.也就是说,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地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地讲解.教师和学生应处在双主体地位.在教的过程中,教师是主体,是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教师起着主导、调动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学生经常处于被动地听、记状态中,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既没有师生间的互动,也不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更难说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很多时候,文言文教学受制于有限的课堂活动时间,因此不得已只能采取教师一味讲、学生一味听的"满堂灌"的授课方式.  相似文献   

6.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孔子是主张乐学的.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却"遗忘"了这一传统,许多教师把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只知道一味地灌,一味地填,使课堂教学变得乏味、机械而无情感.学生很难从中寻得趣味,更谈不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一味追求"数学化".课堂教学只是抽象地研究数学,单纯地为了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严重脱离生活实际,致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难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获得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教学又一味地追求起了"生活化"来.  相似文献   

8.
随着阅读教学改革的深入,“愉快教学”已逐步推广应用.“愉快教学”根本目标并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轻松娱乐,而是要设法使学生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在计算时出错率高、准确率低,已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和不争的事实.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过程中.要正确对待这种现象.不要一味地埋怨学生粗心大意.  相似文献   

10.
教学中,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如果教师一味地深陷在"预设"的桎梏中,"生成"将变得苍白,学生的"再创造"将变得"无力".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生成",课堂上让学生信马由缰,那"生成"也就无意义可言.合理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可以使得教学过程更大气、更豁达,可以激起学生在课堂上的"千层浪".这才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美术欣赏课能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在教学中不能用单一教学方法,一味地灌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应该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创新教学方法,生动活泼地进行美术欣赏课教学.  相似文献   

12.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系列的新观念、新思想、新理念不断涌现,课堂中的动态生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生的个性张扬、活力四射。这样的课堂是语文教师孜孜不倦追求的,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是充满生命力的。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一味地追求生成,一味地追求课堂气氛的和谐,面对学生的一些错误或无意义的生成,为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加以正确地引导,而是一味地讨好学生,常常使自己迷失其中。  相似文献   

13.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以学生为本”已逐渐成为教师耳熟能详的热词。毫无疑问,我们的一切教育实践活动都应该考虑到学生因素,不可缺失了学生立场。但是,以学生为本不等于一味地顺从学生意愿,一味地看学生“脸色”,那样很容易让我们的教育变味。  相似文献   

14.
白崇刚 《广西教育》2013,(17):92-92,94
教育改革的层层深入,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已不再是教师一味地教、学生一味地学的局面。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一线体育教师的首要职责。如何提  相似文献   

15.
<正>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动手学生思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学习很被动,花时多而效果差。如今,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我们一味地讲,一味地灌,一味地练的教学观在现代教育观中已站不住脚了。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主,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有自觉性、独立性,具有初步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为了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锻炼的机会,让学生"活"起来;  相似文献   

16.
吕爱军 《现代教学》2014,(12):50-51
自从实施素质教育以来,“以学生为本”已逐渐成为教师耳熟能详的热词。毫无疑问,我们的一切教育实践活动都应该考虑到学生因素,不可缺失了学生立场。但是,“以学生为本”不等于一味地顺从学生意愿,一味地看学生“脸色”,那样很容易让我们的教育“跑偏”。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当注重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紧随教师步伐的自主学习,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不能一味地只强调灌输,也不能一味地只发展自主.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在教学中,不仅要起到其该有的引导作用,也要认识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当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达到一个平衡,才能使我们的课堂真正达到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这个平衡呢?  相似文献   

18.
数学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然而小学生是未成年人,如果一味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而没有进行有效的引领,学生的学习效率将难以保障.因此,在充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必须辩证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一直强调落实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味地追求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而忽视教师自身的引导作用,出现教师与学生角色分工异化的尴尬局面,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益的底下.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今的教育教学模式中,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是毋庸置疑的.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的学生,正在受到一种全新的教育.语文课堂已"脱胎换骨",不再像以前那样,教师在一味地"满堂灌",一味单调枯燥地讲解、分析.语文课堂的"姹紫嫣红"使教师和学生都有了新的认识,语文学习并非是一种痛苦的历练,而是一种智慧的享受,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才会促进学生在自主发展的路途上走得更愉快、更遥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