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那么,如何创设情境呢?可以通过生活背景,有挑战的问题,表演、讲故事,运用媒体,态势语言等创设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2.
师:今天我们学习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归有光的散文往往只是记叙一些日常琐事,却写得感情真挚,细节生动,具有诗一般的意境。那么,本文写了什么呢?有人用"一、二、三"  相似文献   

3.
<正>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我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写作文时语言不生动,读起来索然无味,简直是"受罪"。许多家长和学生也在为此愁烦不堪,却苦于没有解决的办法。语言生动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就是指写作时,运用的语言具有活力、表现力,能使人感动、触动,能令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怎样才能使学生的作文语言生动起来呢?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强化,颇有成效。  相似文献   

4.
历史本身是一门内容丰富、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可以说基本上每个历史人物、每场历史事件都包含着生动感人的真实故事。但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学历史教材由于课时与篇幅的限制,都呈现出的是抽象概括、浓缩提炼的书面语言,充斥了大量艰深的概念,使得学生却感到枯燥乏味,接受起来非常困难。如果老师再照本宣科,学生得到的只能是几条筋骨了。这种呆板、教条的讲述,不会使学生觉得学习历史有多有趣,只会增加学生思维的疲劳,怎样不使学生感到"淡然"甚至"漠然"呢?这就需要挖掘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形象性,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语)他对一个人的成长,对国家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要热爱祖国就必须了解和认识祖国,而了解和认识祖国一个极其重要的方法,就是学习祖国历史。历史知识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的教材。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呢?下面,笔者谈一些历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与大家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6.
启发式是一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习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生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然而教学中启而不发给教师带来的麻烦却是很常见的。那么,为什么会有启而不发的现象发生呢?下面就初中的物理教学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朱红青 《山东教育》2012,(29):40-41
历史之不可逆转、不可重复的特性,决定了历史教师必须要"创设"情境,一定程度上还原历史,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从而让学生神入历史,引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习历史。实践证明,有效的情境教学的确能够引导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有助于体现历史的生动,也有助于理解生动的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创设历史情境呢?下面以《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为例,谈谈笔者的些许  相似文献   

8.
长沙路小学梁恭贞老师在讲授《反对割让台湾省的斗争》一堂课中,较好地贯彻了小学历史教学的要求,她在授课过程中教态自然,感情丰富,颇有特色.一、讲述生动形象,感情丰富.历史是具体生动的,有血有肉的,但历史讲述的是过去的事情,怎样使课文中的历史人物"复活"、历史件"重现"呢?怎样使小学生认识历史原来的面目呢?梁老师精选了典型的史实,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当讲到《中日马关条约》签定的消息传出以后,补充了具体的内容,表达了全国人民反对割让台湾和誓死保卫台湾的坚强决心.她用坚毅而悲愤的语调对  相似文献   

9.
作为语文教师 ,我听过很多人的课 ,但真正能够做到语言优美 ,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却不多。那么怎样让每一节语文课充满魅力 ,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如沐春风”之感 ,在艺术享受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知识 ,受到教育呢 ?这历来是语文课追求的最高境界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 ,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课堂语言具有美感呢 ?一、必须言之有物所谓言之有物 ,就是要有内容 ,要紧紧地围绕课堂教学。否则 ,无论语言多么优美 ,多么生动 ,如果跟课堂教学无关 ,都不能说是美的。那么 ,怎样才能做到言之有物呢 ?这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充分的钻研教材 ,虽然我们现在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改实施背景下,历史教学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以往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如今的历史课堂却要求学生发挥主体性作用,成为历史教学中的"主人翁"。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历史课堂的参与性呢?从当前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情况入手,旨在针对历史课堂中学生参与度不高的一些具体原因,探究出提高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高年级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语言优美,描写生动,遣词造句巧妙,能够给学生以示范和启迪。但是,较多的文本却比较长,信息内容比较大,而相对的教学时间又比较少。那么,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呢?唯一的办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有诗云:"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而目前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生疑、质疑意识却普遍比较淡薄,那么,英语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生疑、质疑、善疑能力呢?  相似文献   

13.
正初中数学难点教学中,不少老师往往觉得花了不少时间,但收到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情况呢?我认为在我们的教学中要尊重学生认知的原则,讲究方法策略.这样才能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那么,怎样才能突破初中数学教学难点呢?我认为教学中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尝试.一、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化解数学概念教学的难点数学学习中,有一些比较难理解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容易出错,甚至老师反复强调很多次  相似文献   

14.
正历史课堂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交互过程,是实现历史教育目的、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途径。历史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是关乎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也是教师专业成长必备的技能。新课改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要求变革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那么,一节历史好课究竟要有怎样的实践智慧呢?有效教学是指按照教学规律进行的创造性教学行为,既是科学的,更是艺术的。如果有效教学的"科学"是可以通过"设定有效教学的目一、有效教学观下历史好课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悟:一个人漫步走在海边沙滩上,往前走,笔直地往前走,可是回过头来一看,那"八字"脚印却是歪歪斜斜、静静地躺在沙滩上,真让人忍俊不禁……为什么我们明明是笔直地往前走,回过头来却发现脚印是那么别别扭扭、那么参差不齐呢?这就牵涉到人们常说的"现实"眼光与"历史"眼光的差别问题。  相似文献   

16.
核心素养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具体化要求,是学科发展的内核,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方向。绘本读物,因其生动形象、简单易懂、极富童趣、意义深远等教学优势,备受小学英语教师们的青睐。那么,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绘本阅读与英语课堂将做出怎样的调整,又当有怎样的变革呢?在"热绘本"的当下,教师们要如何理性地"冷思考",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重新审视我们的绘本教学呢?笔者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人民教育学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历史本来是很生动的,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模式却把"活"历史教"死"了。那么,如何让历史教学"活"起来?在实践中我尝试师生互动的历史课堂教学,既激活了课堂,又使师生在互动中和谐发展。那么究竟如何营建师生互动的历史课堂呢?  相似文献   

18.
教激发初中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及的求知欲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兴趣在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呢?笔者在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以与大家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9.
《新作文》2007,(10)
经典是什么呢?有些时候,经典应该就是一种怀念吧,历经了岁月的洗礼,在记忆里,却还是那么生动和可爱,这就是经典。  相似文献   

20.
课堂练习是教学的一部分,有效的课堂练习可以提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认知。可实际的课堂练习,却存在着随意性、按书本行事、无限拔高等现象,总觉得有"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感觉。那么,课堂练习要注意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