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兴波 《现代语文》2011,(2):113-114
《虞美人》是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自主赏析中的诗词。这一单元是“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李煜的诗词对后世的苏轼、李清照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李煜诗词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诗词的格律特点、  相似文献   

2.
师:(播放音乐“月夜”,用舒缓的优美的语调导入)同学们,在诗词的海洋里,唐宋诗词犹如一株株璀璨的珊瑚,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今天我们就一起撷取最亮丽的两颗来共同欣赏。它便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两首词,一首是他的《虞美人》,另一首是他的《浪淘沙》。(教师板书课题)师:以前我们欣赏过他的哪些作品?生:《相见欢》师:能不能齐背一下?(生有感情地齐背)师:谁来介绍一下李煜?生(郑杰):李煜,字重光,南唐后主李璟第六子。生(苏鹏):李煜是一名亡国之君。他以写词为长。他的词前期以写宫廷的享乐生活为主,后期过着软禁生活,以抒亡国之情为主。生(苏哲):…  相似文献   

3.
“自主学习”的古诗文教学模式分为五步 :课前查询知诗人———介绍背景解诗题———质疑讨论明诗意———想象诵读悟诗情———迁移运用背诗文。以《寻隐者不遇》一文为例教学安排如下 :1 .课前查询知诗人。我在每次上古诗课文前都布置学生查询古诗文作者和相关资料 ,让学生自己了解诗文作者的生平经历、显著事迹、著名作品及大时代背景。他们有的到网上查询、有的去图书馆查询、有的问大人、有的从诗书上找……这首诗朴素自然、平白易懂 ,无一难解之字 ,读来琅琅上口 ,学生一般都能读懂诗意 ,但这首诗词感情含蓄 ,作者将个人情感含蓄地表…  相似文献   

4.
正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现行的河大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编著者特意安排了诗词诵读环节,目的是让学生积累一定的古代诗词,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味和美感。在教学安排中,主要以课下读背的形式为主。但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的限制,中考诗词赏析内容的要求,对诗词  相似文献   

5.
南唐后主李煜,是中国历史上诗词成就最高的帝王,他的大部分词所写的内容都以亡国之恨为主。抒发的感情多为亡国之痛。但是,他的一首《渔父调》却让我们看到了李煜的另外一种生活,另外一种人生境界,那就是道法自然的生活与境界。  相似文献   

6.
《考试》2008,(8)
如何构建自主、开放的阅读教学?现依课堂阅读教学的流程作如下阐述。一、准备性阅读所谓准备性阅读,就是学生为理解所要阅读的作品而进行的必要的课前阅读。我把其要求定为两点:一是初知课文,二是搜集相关信息。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文  相似文献   

7.
杨桂姝 《辽宁教育》2007,(10):56-56
一、说教材 《望月有感》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全诗以白描的手法,抒写了诗人兄弟姐妹流离异地的真实情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朝中期藩镇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学习这首诗要求学生在了解作品写作背景的的痛苦。学习这首诗要求学生在了解作品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在反复的吟诵中探究赏析作品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小说《社戏》,无论从篇幅还是从语言讲,对初一的学生来说,都是较难的。为了让学生能“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大纲要求),理解小说的中心,领会作者的感情,根据初中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在讲授这一课时,是这样设计的: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的: 通过“爱国志代代传”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在讲爱国英雄故事、背诵爱国诗词的过程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激发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并以杰出的历史人物为楷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有关热爱祖国的名人故事、诗词等。 要求每名学生能讲一个爱国名人故事或背一首赞颂祖国的诗歌。  相似文献   

10.
《落花生》(人教版)的课后“小练笔”为“: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我理解,这“个小练笔”就是要学生读写结合,把课文中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落花生》是著名作家许地山的散文作品,读起来自然流畅,感情真挚,似乎平平淡淡,没有半点深奥的地方。然而,如果让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去仿写作家的作品,那么,难度太大了,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课文作为范文,不去模仿学习,浪费学习资源,又太可惜了“。小练笔”并没有要求学生去模仿课文,但跟这一课关系很密切。我认为,…  相似文献   

11.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学生学习古诗词,不仅能陶冶道德情操,而且可以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能力。为了更好地引领学生体会中国古代诗词的美,从理解诗词大意,整体感知内容、体会诗词感情,走近作者心理、赏析诗词名句,陶冶精神世界、学习诗词技法、指导学生写作几个方面进行古诗词赏析教学。  相似文献   

12.
在参加学校组织的"星光杯"赛课活动中,我选择了人教版小学语文第6册《可贵的沉默》这篇课文。选择这课是因为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很接近,学生理解起来没有难度,可以在课堂上掀起高潮。再就是这篇课文很感人,能够点燃学生心中感情的火花,和  相似文献   

13.
【过程描述】这是一次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21课《从现在开始》为蓝本,开展以创编、表演为主要内容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前,学生自习了课文,能够把课文读通、读顺,每个学生还准备了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头饰。  相似文献   

14.
【设计理念】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自读质疑,以学定教,读中感悟,使三维目标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感受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同时,学会关爱他人,真正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感受理解、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好汉歌》、课文朗读、重点词句及拓展阅读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谈话激趣,读题生疑1(.课前播放《好汉歌》)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首《好汉歌》,在你心目中,你…  相似文献   

15.
×××同学问:这学期学习了《诗词五首》,你能不能结合《〈咏柳〉赏析》一文,向我们介绍一点鉴赏古代诗词的知识?中学语文课文,古代诗词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入选的作品都是经过千百年考验淘洗出来的脍炙人口的精品,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如何鉴赏古代诗词,确实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颇为重要的内容。下面拟结合《〈咏柳〉赏析》  相似文献   

16.
<正>一、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初中生参与课堂教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初中生从课前的准备工作以及课堂的学习,从头至尾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锻炼初中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习惯。例如,对《背影》这一课的学习时,要求学生课前对课文进行预习阅读,让学生对作者产生一定的兴趣,他一生的主要作品有哪些?都有哪些经历?社会地位以及社会影响力又是怎样的?而且他是在哪种状况下写出的文章?想要表达怎样的感情?这些都能激起初中生求知的欲望,可以使他们能够想方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题中有很多古诗词赏析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中的形象、语言、情感及表达技巧等情况的把握。考题涉及词句含义的理解、思想内容的领悟、表达方式的鉴赏、修辞格的判断、意境风格的赏析和情感倾向的评价等。学生在短时间内要求对一首陌生的诗词作出初步赏析,确实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如果能做好以下“三看”,则可以化难为易。  相似文献   

18.
这堂课是今年4月李镇西老师为江苏省通州市“名师之路”教育科研沙龙活动上的一堂公开课,学生来自该市石港中学(南通市重点中学)初一年级,听课老师除了40余名沙龙成员外,还有该市一些中小学校的普通教师。《提醒幸福》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自读课文。该市用的是由洪宗礼主编、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没有收录毕淑敏的这篇文章。课前,李老师托活动的组织者给学生印发课文,并要求学生预习。课前五分钟谈话结束,正式上课。李老师一开始就带领学生直奔课文。他先要学生实话实说,谈是否喜欢该文。当得知同学们都真心…  相似文献   

19.
理解是表情歌唱的前提。所以每堂音乐课,都要求老师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查找有关资料,分析作品的背景、结构、调式、风格等,挖掘歌曲的感情因素,做到备课时体会作品的情,范唱时唱出作品的情,让学生们感受到作品的情,找到歌曲的“感觉”。  相似文献   

20.
何明燕 《现代语文》2008,(11):59-60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特点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之作。他的词在艺术结构和语言方面的成就影响了包括柳永、李清照等在内的许多宋代词人,放在本课首位,既承上一课的唐诗,又引出以后的词,实属必然。本课总的教学目的是了解这首词作的特点,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诗词的意境,理解词作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