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课中的唱游教学,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是深受儿童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一、律动教学是培养学生表现歌曲情感的重要环节。律动是身体随着音乐而进行的各种有节奏的动作。律动还能借助儿童的身体动作来理解音乐的内容和情感。“律”是音乐的弦律,“动”是动作。它可分为:“体态律动”“节奏律动”和“模仿律动”。不论是哪一种律动,在教学中首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专心听音乐,然后要求他们把歌曲唱准、唱好,再配合少量的动作。动作设计力求简单易学,活动范围不要过大,要有音乐性。如第二册教材中《小宝宝睡  相似文献   

2.
韦蓉 《湖南教育》2002,(1):50-51
教学目的:一、指导学生用亲切活泼的语调演唱,做到咬字、吐字清晰,并能按歌曲的情绪和意境边歌边舞。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二、通过各种练习,让学生加强对×-、×、×三种音符时值的感受、认识,并学会在音乐活动中加以运用。教学程序:一、律动进教室,师生问好。放歌曲《嘀哩嘀哩》,生拍手律动进教室;生唱《讲礼貌》,向老师、同学问好。二、发声练习。师:小朋友真有礼貌。现在请小朋友唱起来,开始我们今天愉快的音乐四十分钟。比一比,谁的声音最美?(师弹奏,一生上台指挥,其他学生边唱边模仿歌词中乐器演奏的样子)三…  相似文献   

3.
《嘀哩嘀哩》是一首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歌曲,它的曲调通顺流畅,节奏简洁明快,曲子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每乐段四个乐句,每句四小节,全曲结构规整。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练习这首歌曲,感受春天的美,体味春天的美,表现春天的美,进而激发学生对美丽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根据这首歌的特点,我在指导学生学习这首歌曲时,重点指导学生在听、唱、奏的过程中,感受春天的美,体味春天的美,表现春天的美。一、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的美1、用导言引出课题,如:人们都说春天是五彩缤纷的季节,是个百花盛开的季节,那么春天究竟在哪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寻找春天、赞美春天的歌曲。板书课题:《嘀哩嘀哩》。2、引导学生看幻灯片,感受春天的美。“嘀哩嘀哩”是小鸟的叫声,引导学生追随小鸟的叫声,去看幻灯片:(1)山青了,树绿了,小朋友们,你们说青山绿树,这样的风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考虑利用体态律动来进行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以此促进他们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利用不同的动作来展现音乐节奏的力度、速度以及节奏变化,通过声势律动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就能够使学生通过一系列简单的肢体动作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教师还可以请学生边动边唱来强化学生的感受。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来展开活动,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带领学生进行音乐的学习,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潜能,让学生能够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充分体会音乐的美。  相似文献   

5.
“形意模仿教学”是综合节奏训练、练功、唱游以及音乐欣赏等,并将其融为一体的音乐教学法。例如:在教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音乐课本中《划小船》一课时,首先我根据《划小船》的歌曲内容,设计出律动(划船的动作),课堂上学生看见我边唱边做划船的动作(由于低年级学生的个性具有好功、活跃的特点),自发地对我的动作和声音模仿了起来。通过学生对“划船”形态的模仿,很自然就将学生带入划船的情景中。从而感受到了音乐形象  相似文献   

6.
宋虹  朱泳 《山东教育》2012,(30):40-41
活动目标1.学唱歌曲,唱准附点和休止符的节奏,能边唱边与同伴开展"搭高楼"的游戏。(重点)2.能判断输赢,并大胆创编动作有节奏地表现"搭高楼"及"哩哩哩,恰恰恰"的说唱节奏。(难点)3.体验与同伴合作创编动作玩  相似文献   

7.
体态律动,即指人们在听音乐的同时,身体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出动作,并在肢体动作中将体验转化为感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通常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还处于较低阶段,体态律动是一种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为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增进感情提供了一个便利渠道,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案例一】 教师将课题名为《春》。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为喝《春天》,由学生说有关春的成语导入,然后学唱歌曲《嘀哩嘀哩》。这个环节里,教师带领学生哼唱了两遍歌词,可是学生出现多处演唱错误。如“嘀哩哩”前十六分节奏唱成后十六分节奏,教师发现了错误后,走过场似地纠正了几遍,又把歌曲从头至尾唱了两遍,就匆匆结束了歌曲教学。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尚美理念,运用达尔克罗兹所创的体态律动音乐教学理论,找寻尚美理念与音乐体态律动教学的契合点,从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深入音乐细节、多元创编三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表现体态律动的动作美,感知体态律动的节奏美,彰显体态律动的神韵美,开创具有特色的音乐教学新路。  相似文献   

10.
体态律动教学法是由瑞士音乐家、教育家达尔克罗兹先生提出的.他认为:音乐本身是离不开律动的,并且律动和人的身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体态律动将身体视为一种乐器,学生先聆听音乐,然后根据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做出相关联的肢体动作.  相似文献   

11.
谈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体态律动的教学理念体态律动这个词源于希腊语Eurhythics ,它的意思是 ,感情的活动与身体动作合而为一的一种自然的、有节奏的动作或表现 ,即人们由于敏感地领会音乐节奏的内容 ,而迅速敏捷地、直觉地产生了一种与音乐相通的情感 ,同时把自己发生的情感即景生情地、自然地、有节奏地用动作或姿势表现出来。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刺激有正确的、丰富的感受力 ?怎样培养孩子使他们会把自己的意志和情感敏捷地、巧妙地配合着音乐节奏表现出来 ?瑞士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提出了体态律动教学。达尔克罗兹认为 ,音乐教育首先就是要通过音乐与…  相似文献   

12.
贲道宏 《儿童音乐》2012,(11):58-59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能够主动聆听音乐,在参与音乐中获得快乐,并在体验中进行音乐审美。2、创设感受、体验音乐活动的平台,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实践中感受音乐的律动美。3、在音乐行走中,了解几种基本步态和声势,认识其在体验音乐中的作用,并能尝试进行即兴创作。【教学内容】1、在音乐中行走,几种基本步态、声势的练习。2、爵士乐的聆听与即兴动作。【教学重点】在音乐中即兴动作,通过动作表现节奏复杂的音乐。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是音乐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培养学生节奏感知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在教学中比较实用的方法有:身体律动感知节奏,边唱边书空节奏、声态模拟、乐器感知等。 一、身体律动感知节奏。该种训练方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拍手、拍腿、跺脚、走、跑、拖步等方式把节奏准确地表达出来,以感知节奏。如:  相似文献   

14.
对于音乐节奏感,前苏联音乐心理学家捷普洛夫有这样的解释:“音乐节奏感可以说是一种积极体验音乐的、从而正确感知音乐运动进程的情绪表现力的能力。音乐节奏感不仅具有运动性,而且也具有 情绪性,作为其基础的是音乐表现力的知觉,因此如果脱离开音乐,则既不能觉醒,也不能发展。”培养音乐节奏感的最佳方式是在音乐伴随下活动,在律动、音乐游戏、舞蹈等音乐与动作相结合的活动中,引导幼儿感知节拍节奏的强弱关系,感受音乐节奏的韵律美,引导他们准确地再现音乐的节奏,用美的节奏性动作表现音乐的情绪及情感。一、探索多种多样的节奏训…  相似文献   

15.
体态律动是指随音乐用身体动作来体验音乐,强调“听觉、运动觉、情感、思维”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儿童理解、表现音乐的活动。一、借助律动,体验要素音的基本四要素是指音的节奏、高低、强弱、音色,他们依附于音乐之中,比较抽象。而体态律动则可通过身体动作不断模仿、合作、创新等环节使之形象化、感官化,让学生轻松地体验这些要素。  相似文献   

16.
跳,跳,跳我是一只小鸟;跳,跳,跳绿色多么美好。嘀哩哩亚克西,嘀哩哩亚克西,美丽的春天养育了我,我为春天舞蹈、舞蹈!唱,唱,唱,我是一只小鸟;唱,唱,唱,金色带来富饶。嘀哩哩亚克西,嘀哩哩亚克西,祖国的秋天陶醉了我,我为秋天自豪、自豪!亲亲的大地妈妈无论是金达莱格桑花,无论是蝴蝶兰牡丹花,都离不开你啊,亲亲的大地妈妈!无论是银月桂红梅花,无论是秋海棠茉莉花,都忘不了你啊,亲亲的大地妈妈!啊!大地妈妈,大地妈妈,你养育了多少好儿女,默默地奉献爱无价;啊!大地妈妈,大地妈妈,百花年年装扮你赞颂你,让…  相似文献   

17.
所谓律动教学,是根据音乐情绪的起伏做有规律的韵律动作,以身体各部的动态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早在1990年,达尔克罗斯就提出:“音乐本身离不开律动,而律动和人体本身的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单纯地教音乐,学音乐,而不结合身体的运动,至少是孤立的,不全面的。 达尔克罗斯还曾经说过:“音乐本身就是以听觉经验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应完全立足于听”。因此,体态律动课除了要完成基本乐理课在视唱、练耳、乐理、调式调性、和声等方面的教学外,还要着重训练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时刻警觉地用身体各部分,把所听到的音乐的各种因素(节奏、速度、力度、乐句、情绪等)用各种动作表达出来。而所有这些表达音乐的动作,都是通过教师用简洁、准确、生动并具有启发性的语言,去揭示音乐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认知和了解音乐。在学生熟悉音乐的过程中,就开始逐步引导他们去做拍手、点头、踏脚等动作,或者启发他们做简单的即兴表演。这样既能帮助他们掌握音乐的节奏、韵律,还能启蒙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与表现力。 我在教唱《摇篮曲》时,除了向学生简明扼要地介绍作曲家舒伯特的生平以及《摇篮曲》的产生背景外,还指导学生闭目 聆听,使他们在那温馨柔和的音响中去体会音乐的音  相似文献   

18.
黄志江 《辽宁高职学报》2009,11(11):69-70,94
主要阐述了律动教学方法在音乐课程中的运用。在众多的音乐教学改革原则、方法和模式中,律动教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律动是一种技能,它是在有规律的动作中培养节奏感和韵律感。鉴于青少年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在音乐课上,让他们通过体态律动去合上音乐节奏,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快、更准地踏准音乐节奏,而且对音乐节奏的脉动,对音乐的情绪、情感内涵有更深刻的体验。  相似文献   

19.
林明燕 《天津教育》2020,(5):147-148
喜欢音乐、喜欢运动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我们常常看到,当幼儿听音乐时,会自然而然地摇头晃脑、手舞足蹈,身体自然地随节奏晃动,而且许多音乐活动的表现与展现都最终落实在幼儿的身体动作上。这正与达尔克洛兹创立的“体态律动”教学法相符合。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必须从身心两方面同时入手,让幼儿不仅能学习用听觉去感觉音乐,同时,学习用整个肌肉和心灵去感受节奏疏密、旋律起伏、音乐情绪变化。只有身心两方面都真正投入音乐进行中去,内心对音乐的感受、理解才可能是精确、生动的。我园立足音乐教学,开展体态律动节奏活动、创造性律动活动、集体舞活动,使体态律动成为幼儿体验音乐、体验情感,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学生听音乐律动进教室。导语:同学们,刚才,我们踏着春天的脚步来到了教室。大家都知道,在春天里最常见、最受欢迎的就是春雨啦下面。让我们用甜美欢快的声音演唱《小雨沙沙沙》,一起欢迎春雨的到来、春天的来临,好吗?第一遍:跟着录音边唱边表演。第二遍:跟着录音边唱边演奏沙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