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中"狼"作为文化原型的探索,"狼"文化原型在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流变以及在现代以来"狼"原型文化意义的复归三个阶段的探讨,论证了<狼图腾>在当代中国文坛所造成的轰动正是由于其迎合了人们潜意识中对"狼"性的渴求.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两个方面剖析杰克·伦敦"狗的小说".其一,作者再三在狗的身上折射出狼的意象,表明作者有一种强烈的"狼的情结",作品中,狼的意象表现为强者和自由的象征;其二,作品描绘的奇异而精美的人狗之爱,其实质是作者强烈的生命渴求之艺术表达.  相似文献   

3.
《重返狼群》是2012年李微漪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来的一部记录性小说,作品中的狼形象一改往常形象,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感觉,作品中的狼可爱、有人性、懂得感恩等等,作者在作品中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描写我们所不知道的狼的特性,是对"狼意象"写作的一种陌生化探索,本文将主要分析小说中狼意象的陌生化以及作者这样写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极具先锋精神的一位创作者,陈染在当代文坛占据了非常特殊的一席。坚持女性视角的写作,也让陈染的作品带着浓厚而鲜明的性别色彩和明显的"个人化写作"风格。文章以陈染近年来的一个短篇小说《梦回》为切入点,探讨了陈染借小说投射出的对于现代女性生活现状的一种忧虑和思考。"梦"是小说的重要意象,小说中围绕"梦"展开的一系列情节来诠释作者在小说中通过"梦"表达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5.
《怀念狼》是一部内容诡异的长篇小说。本文通过分析认为 ,在小说中贾平凹借助狼与猎人的传奇性故事表现了作者“万物有灵”的思想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失去对立面 ,生命失去自然界的挑战后生命力衰退的疑虑。小说的叙事方式是传统的 ,而内容则体现了贾平凹先锋性的方面 :放弃经验 ,演绎观念。  相似文献   

6.
《大漠狼孩》是作家郭雪波的一部生态小说力作,小说故事以内蒙古草原为背景展开,作品通过离奇而神秘的叙写向读者展示了人与狼的紧张关系,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冲突,表达了作者对文明与野蛮,人性与"狼性"的冲突与生态思考,体现了浓浓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7.
《大漠狼孩》是作家郭雪波的一部生态小说力作,小说故事以内蒙古草原为背景展开,作品通过离奇而神秘的叙写向读者展示了人与狼的紧张关系,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冲突,表达了作者对文明与野蛮,人性与"狼性"的冲突与生态思考,体现了浓浓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8.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人的一种潜意识欲望的满足,因愿望而起。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古人以及他们的作品。从清朝中期开始的《红楼梦》到《品花宝鉴》,这些作品不管是内容还是叙事方法,或多或少都渗透着"梦"的因素。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探索《品花宝鉴》中各式人的"梦",以此更深入地理解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中“狼”作为文化原型的探索,“狼”文化原型在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流变以及在现代以来“狼”原型文化意义的复归三个阶段的探讨,论证了《狼图腾》在当代中国文坛所造成的轰动正是由于其迎合了人们潜意识中对“狼”性的渴求。  相似文献   

10.
曹霞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6):124-126
《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誉为"伟大的美国小说",作者菲茨杰拉德为读者展示了一幅20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社会画卷:丰裕物质生活的背后是人们的精神荒原,荒原中的人们醉生梦死。主要从人物刻画、象征隐喻入手,探索"荒原"在小说中的表征,认为这部小说是对荒原时代的忠实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和历史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1.
《人鼠之间》与《骆驼祥子》这两部现实主义小说都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尽管各自的作者分别以美国和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为创作基础,但两部小说都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期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梦想。本文对这两部小说主人公的梦想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2.
陕北民歌是陕北人苦乐生活的艺术结晶,对生于斯长于斯的现实主义作家路遥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路遥的绝大部分作品都被陕北民歌所浸淫。在路遥的小说中,贯穿着理想与现实、浪漫与悲情的矛盾与纠结,悲情基调与浪漫气息的交织便成了路遥作品最显著的风格特征和艺术张力之所在。文章探讨了陕北民歌在路遥小说这一风格特征形成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阅微草堂笔记》作为一部融志怪、考证、著书诸特质于一身的志怪小说集,集合了纪昀的学术考据成果与个人情感及观点表达,是一部以学术思维写就的具有鲜明学者气质的小说集,具体表现为以考据之法写小说、以志怪内容说学理、以著书立言为旨趣,较为典型地反映了学者创作小说的手法和以小说“载道”的文学理想,其面貌之驳杂与当时的学术环境、政治环境及纪昀的学者身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文坛上贾大山如同一位隐居者,面对时髦的文学创作潮流他很少附和与追随,他始终有自己的聚焦点和写作重心,这就是中国最普通的老百姓。他始终如一地以民生立场锤炼认知、以悲悯情怀关注民生百态,在历史、现世、未来的经纬中言说百姓生活的悲欢哀乐,通过与政治的理性对话进行现世民生的思索,通过对历史的感伤重温探究民生之苦的根源,通过对民间美德的描绘呼唤理想的民生状态。朴素而浓烈的民生关怀构筑了贾大山小说的独特风景,在新时代强调文艺创作的人民主体性之际,重温贾大山的小说既是一种缅怀,也是一种启迪。  相似文献   

15.
尖锐形式的恶是文学的表现。《洛丽塔》与《黑暗之地》这两部小说都用第一人称诚实地交流表达出对恶的严格道德上的认识,其中的主人公都涉及父女乱伦与强奸,在怪癖、丑陋的变态与病态空间里讨论人们尚不熟悉的恶的美学,表达了作者不同的创作主题。纳博科夫通过亨伯特与洛丽塔之间的畸形恋情描写探索了伦理道德世界的复杂人性;格伦维尔创造阿尔比恩的恶的形象充分说明了男权话语霸权对男女双方造成的身心伤害。  相似文献   

16.
Researchers' reflexivity about how they shape the phenomena that they study within the data collection process is often presented as a crucial component of ethnographic research methodology. Nevertheless, academic literature about ethnography is mostly silent around whether researchers' dreams are relevant to the research process and their interpretation can be considered a valuable material to be reflexive of. While using data from an ethnographic study in two public primary schools in Australia and Slovakia about inclusive education and school leadership,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how researcher's dreams and their interpretation navigated his decisions about the data collection process, data analysis and ethical aspects of the study. This paper presents original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 of reflexivity and putting it in practice when employing ethnographic research methodology.  相似文献   

17.
Just as the 1960s was a transitional decade of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in American culture, the 1960s was also a time of major changes in the history of sports fiction. Several of the sports novels of the sixties reflected changes in and were perhaps motivated by socid change in America. During this decade, the dominance of baseball in fiction was broken. Updike's Rabbit, Run (1960), for example, initiated a minor interlude of basketball fiction. More importantly, the year 1968 marked a major turning point in sports fiction through novels by Frederick Exley, Robert Coover, and Gary Cartwright. After 1968, writers turned primarily to football in their novels, but baseball stories enjoyed some popularity as a result of the seventies' interest in nostalgia.  相似文献   

18.
19.
“新写实小说”通过描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揭示了社会对人的异化——理想消失、个性消融、精神困惑和荒芜,其主人公在与社会的冲撞中不可避免地陷入精神围城中,这也是隐含于创作意图中的问题意识和重构理想、道德、价值的愿望。  相似文献   

20.
分析陈应松从不自觉到自觉地寻找文学故乡的成长变化,从。还乡”的视角切入其“神龙架系列小说”,以回归原始、现代、现代现实主义为重点,力求从整体上把握陈应松小说的思想和艺术特色,探讨有关新乡土文学的创作经验与美学发现,并试图回答困扰当今文坛的诸多普遍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