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在这里当为“人文科学”;“素养”,由人的“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2.
“人文”,指“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哲学、文学、法学等);“素养”,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所谓“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塑造、关怀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的灵魂,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它以人的价值、人的感受、人的尊严为万物的尺度,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  相似文献   

3.
"人文",在这里当为"人文科学";"素养",由人的"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毛明香 《现代教育》2014,(11):118-118
所谓"人文素养",从其字面上可以拆解为"人文"与"素养"两个词语,其中的"人文",可以理解为"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等;而"素养",则可以理解为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人文素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亦是一种为人处世的价值观、人生哲学等。科学精神、艺术精神、道德精神均包含在其中。人文素养,更注重人的感性因素与情感因素,着重于人的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从而体现出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即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5.
施晓敏 《辅导员》2009,(19):29-29
什么是语文素养?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言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质,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可见,语文素、质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  相似文献   

6.
正无论素质教育还是"核心素养",归根结蒂,就是集中体现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发展上。"综合素质",总体上包括"智能素养"和"人文素养"两大类:前者是指人在实践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智力"和"能力";后者则指人的内在品质,是以知识、态度和精神为构成要素的内在素养之和。如果把智能素养视为人在进步与发展中的"硬  相似文献   

7.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通过对人文素养的概念分析,人文素养的核心在于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现代社会高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培养,人文素养相对而言反而被忽视了。就社会发展趋势而言,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全方位的人才,人文素养作为一个人的基础内涵,往往在个人综合素养中起着举足轻  相似文献   

8.
体现时代特点的新课程培养目标,专门提到了要使学生“具有科学和人文素养”。何为人文素养“?人文”主要针对人文科学而言,如政治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宗教、艺术等,而素养则包含能力层面和精神层面,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  相似文献   

9.
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新时期教育的育人目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英语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必备要素。教师应当构建单元整体的结构和体系,以话题为主线,理清显性脉络和隐性脉络,关注文化现象,挖掘文化内涵,对单元整体情境进行恰当的补充和拓展,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感悟。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人文素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人文素养是以人文知识、人文态度和人文精神为其构成要素的人的素养,教师的人文素养出于教师的社会角色的需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目标,也是教育人文性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语文素养”是指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情感、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不只是普高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同样也是职高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12.
罗长金 《文教资料》2011,(12):83-85
写作是极富人文性的精神活动,它离不开人文素养的培养。人文素养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是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的一种品质和精神。写作课程的教学过程不仅是教授写作技巧的过程,而且负载着人文教育的塑造人的使命。写作课程的人文教育功能在于教会人求真求善求美。写作课程培养人文素养必须从思想素养、文化素养和审美素养三个方面着手,以实现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应试教育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以知识和技能培养为主展开教学,对学生的意志精神、合作沟通、生活体验、社会服务等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还比较缺乏。人文素养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做事态度、风格以及社交能力等。本文以“中和反应”为例,探索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人文素养"指的是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即人的内在素质和文化底蕴。在如今这个物质文化高速发展,而精神文明却极度匮乏的社会,人文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观念滞后,教学方式陈旧,过度注重学生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15.
大学精神的人文解读与回归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转变当前高校管理改革的“市场化”倾向 ,应着眼于大学人文精神的建设。从大学的根本任务出发 ,大学精神源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人”的存在和需要应被视为大学认识问题和价值取舍的最终依据和标准 ,“人”才是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大学培养人文精神应重视人文课程的基础作用 ,以人文课程为切入点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最终实现大学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当今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本身只是一种途径,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人文素养整合发展为教学总目标,使美术教学诸元素可见、可触、可摸、可体味,让学生真实体验微妙的生活韵味,感受美的生活存在,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乐观地创造生活,彰显美术学科的人文特性。一、人文素质的概念与作用"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教育是通过优秀的人文文化  相似文献   

17.
2006年全国高考已尘埃落定,纵观今年作文试题,可以说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今年作文命题革故鼎新,打破了连续三年“关系型”话题、“三自”方针、“故事”材料一统天下的格局,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蓬勃生机,体现了人文性、整体性、广泛性、时代性、地域性、领悟性以及人性化、一体化、多元化、生活化、个性化、理性化等诸多特性。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人文性与人性化的彰显。提高人文素养是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强调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制订的宗旨。今年高考作文命题以“人文”为切入点,贯彻《课标》精神,提升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使作文试题更具人性化,更贴近考生心灵,使感情和理性得以彰显,人格精神和思维品质得以展现。如北京卷作文话题“北京的符号”不仅彰显北京文化,更能彰显中国文化甚或中华民族文化。生活在国家首都北京的考生,理所当然要表达对北京的感情和认识,体现人文情怀和人性光芒。全国卷Ⅱ以“中国人读书现象调查”为范围,全国卷Ⅲ以“书”为主题,安徽、四川、江苏卷以“读”、“问”、“人与路”为话题,湖南、辽宁、上海卷以“谈意气”、“肩膀”、“我想握住你的手”为...  相似文献   

18.
新的历史时期,厦门第一中学以“人文·创新,为发展而教育”办学理念,制定《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探索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课程资源,通过制度安排,推进学校课程建设。依托课程,探索赓续红色基因,培育学生人文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办学之路。  相似文献   

19.
姚戎 《中学教育》2003,(8):22-24
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人发展的最本质的源泉 ,最持久的动力。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以人为本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人在丰厚的文化历史长河中吮吸着希望。点点滴滴的积累 ,潜移默化的渗透使人精神得到贯注 ,思想随之净化 ,行为获得矫正 ,文化得以熏陶。因此 ,人文素养教育在教育中有独特的作用。教育发展到今天 ,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能仅仅着眼于学生知识素养的提高 ,更要把握学生的发展的深刻内涵 ,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好“精神的底子”。人文素养教育不仅是通过言教来实现 ,而且更重要…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足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为促进学生发展.提升其人文素养.培养其适应社会的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突出“人本”,体现深切的“人文关怀”,成为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精神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