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课文第3课教学目标:1.读出古诗的韵律,读出古诗蕴含的情感,初步感受古诗的魅力,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梁敏 《学周刊C版》2011,(12):155-156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3.感受毛泽东凡人的真挚情感和伟人的博大胸怀。 【教学过程】 一、对联引入,激情释题1.在杭州西湖岳王墓石柱上有这样一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幻灯1)  相似文献   

3.
周莉 《湖南教育》2013,(3):26-27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感情。2.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初步了解学习、理解古文的方法。3.积累更多的中华经典诗文。二、能力目标:能利用所学方法去自主朗读学习其他古文。三、情感目标:感受知己的难觅,赞颂心心相印、心灵相通的真挚友情。【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导语:有一段友谊至诚至深,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对比读,感受青蛙的情感变化过程。3.领悟大与小之间的关系,了解"井底之蛙"的寓意。【教学流程】一、导入课文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大与小"单元的学习,通过学习《井底之蛙》一课,来进一步探究"大与小"之间的关系。(师板课题)二、自主读识——初知快乐师:请同学们自己借助拼音,认读二类字、学会一类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检测生字词:二类字词:疲倦、窟窿、倚井栏、迈、十年九涝、瞠目结舌、渺小。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组第4课。【教学目标】1.会认"径、斜、枫、于"4个生字,会写"于、枫"等生字。重点理解"远上、斜、生处、坐、爱、于"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3.背诵其他描写秋天的古诗。【教学重点、难点】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美丽秋色;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教学过程】一、读题解题,导入新课1.知诗人。师:谁能通过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诗歌《山行》的作者?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读通文本,并尝试当堂背诵积累。2.根据注释自读自悟,读懂内容,并从中感受古文的特点。3.充分展开想象,读出情感,感受知音之间真挚的情谊。【教学过程】课前预热:积累ABCC四字词语,并请学生把有特点的词语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归纳特点,为课堂拓展想象打下基础。如:杨柳依依、春雨绵绵等等。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读出韵味。 2.通过品读,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体悟作者情感。 3.学习作者旷达的心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8.
李阳 《儿童音乐》2013,(8):78-81
【课程】小学音乐——古诗乐教材【教材】选自嘉定区区本音乐教材《中国唱诗班》【年级】小学二年级【主要教学内容】学唱《黄鹤楼》【教学目标】1.学唱古诗乐歌曲《黄鹤楼》,在演唱中感悟其内涵,激发学生对古诗词歌曲的学习兴趣;2.能在学唱的过程中掌握好大跳音程以及一字多音的节奏,能用肢体语言演绎歌曲的情感;3.通过听、念、唱、演等多种音乐体验活动,初步了解起承转合的句式特点,感受古诗词文  相似文献   

9.
【教材简析】《井底之蛙》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大与小"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故事通过住在浅井中的青蛙和生活在大海中的鳖的对话,揭示了大与小相互转化的道理。主题明确,语言凝练,趣味性强,加上相对应的古文练习,能使学生在感受语言魅力的同时受到关于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启发。【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品词析句,了解"井底之蛙"的寓意,领悟大与小之间的关系。【教学流程】一、单元主题导入师:同学们,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主题阅读自选文本(四年级)。【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诗人旅途“愁思”。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句,感受古诗的节奏、韵味。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借助朗读、想象等方式,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3.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吟诵感受田园生活的意境。2.体会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探索未知美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宋词——《清平乐村居》。谁愿意来读课题?师:古人写词之后,要配上相关的曲子进行歌唱。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诗句,并进行古诗背诵。2.抓住重点词句,诗文结合,理解课文的内涵。品读古诗的意境,重点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含义。3.初步了解文包诗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句,诗文结合,理解课文内涵,品读古诗意境。【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文本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  相似文献   

13.
卫建云 《学周刊C版》2011,(12):197-198
【知识与技能目标】赏析人物形象:王熙凤。【过程与方法目标】1.用直观演示和归纳法分析王熙凤性格,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2.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王熙凤的人际交往方式,达成"情感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人物的赏析,  相似文献   

14.
【教材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本中古诗综合性复习。【教学目标】1.赏读古诗、巧用古诗、想象意境三个环节循序渐进,使学生充分感受古诗的内涵和意蕴。2.在复习中发现规律,总结方法,培养学生记忆、分析和想象的能力。3.在充分的诵读和涵泳中,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古诗文化  相似文献   

15.
贾亚楠 《儿童音乐》2013,(8):76-77,75
【教学内容】欣赏课《孤独的牧羊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聆听《孤独的牧羊人》,了解美国乡村音乐的特点;情感目标——在音乐活动中感受作品欢快、活泼、诙谐的情绪;能力目标——围绕音乐《孤独的牧羊人》提高学生体验音乐作品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融合音乐、电影、演唱、评价等教学活动,掌握歌曲的风格特点并从中获得音乐感受和体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年级】三年级【课型】欣赏课【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  相似文献   

16.
桑文波 《现代语文》2010,(10):91-92
【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2.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在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忍辱负重的爱国思想,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难点】理解"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教学四年级上册第64-65页例1、"试一试"、例2、"练一练",练习十第1-3题。【教学目标】1.能说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体验事件发生的随机性。2.在游戏中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简单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判断。【教学设计】一、摸球中体验事件发生的随机性,感悟"可能"谈话:(出示口袋,内装1个红球、1个黄球)在这个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3.通过比较,把握"登临诗"的特点。【教学重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教学难点】通过比较,把握"登临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以读为主线,读通读顺整首诗,读出节奏,读懂诗意,读出感情。2.以思为主导,引导学生品味诗句意蕴,体会作者情感。3.以思乡为主线,引导学生感受张籍的思乡情、古今诗人的思乡情。4.通过主题拓展,积累诗句,提升情感。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比较鉴赏相同意象营造的不同意境,及其体现的不同情感。2、结合时代,对词人的情感进行合理评价。【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词意境,感悟词人"愁"情。【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