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互动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积极参与,意味着相互构建,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这表明对话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表明了教育已步入对话的世纪。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求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对知识进行‘创生’、‘改造’,进而实现‘动态生成’。这就要求新课程下的课堂必须成为师生互动的动态场景,让知识在互动中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求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对知识进行‘创生’、‘改造’,进而实现动态生成”。这就要求新课程下的课堂,必须成为师生互动的动态场景,让知识在互动中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中.交往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为了某一共同目的而进行的沟通、对话、理解等活动。教学的交往是以教材为“话题”的师生相互作用,高效教学婚本质是师生交往的互动,建立交往互动的师生关系的首要意义就在于开发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我们的政治教学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灌输式的、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互动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  相似文献   

7.
法国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说过:“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应该是对话的课堂.”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通过语言与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进行心灵的沟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从而有效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本文以实例说明,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师生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8.
金梅  吴波 《宁夏教育》2006,(12):49-49
在传统的“课程即知识”的影响下,教学过程被认为主要是传授知识,鼓励学生模仿记忆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固定的教学步骤。而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学相长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者未发生教学。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教与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间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学不再是教师主导的独角戏,而是师生间以交流、对话、合作为基础,进行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特殊交往活动。就思想政治而言,  相似文献   

9.
对话式教学是建立在平等、尊重、信任基础上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合作方式,是中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交往的主要形式,不能将对话式教学简单地理解为“教师问,学生答”或“学生问,教师答”的谈话法。在对话式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心灵与心灵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智慧与智慧的碰撞”,师生之间心灵互融程度将直接影响对话式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在《对话与发现》中指出:"作文就是‘对话’,是与他者(他人,社会,以至自然)的对话,也是自己和自己的对话,即所谓‘自言自语’","作文就是一种以老师为对象的倾诉,是与老师的对话"。的确,从生命的本质来说,作文本身就是一种对话。从作文教学全过程来看,作文也应成为一种"对话"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基于平等、尊重的双向互动、合作交流。过去,作文对话往往止于课堂,呈现形式是师生围绕本次的作文任务进行的语言上的交流、互动。其实,作文教学的对话的形式,不仅可用语言,还可以是书面  相似文献   

11.
交往教学建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机制,营造民主、和谐的情感氛围。新课程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注重平等对话、讲求实效、教学相长,建构真实有效的师生交往,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只有建立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创设师生交往的条件,开展合作探究和交流互动,构建具有生活气息的课堂环境,并正确评价和反馈交往结果,才能不断地改进课堂教学交往的内容、形式、方法,实现交往教学的预定目标,促使师生之间相互讨论,引发师生共同的更深层次思考,促进师生情感的沟通、观点的交流、心智的激发,使内科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2.
<正>如果没有师生交往,没有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教学就不可能真正发生。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交往、互动的教学是一种假教学。这么多年来,为什么我们要大力倡导教学改革,为什么我们现在要强调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就是因为我们认识到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只顾着"教"学生,只顾着"教"知识,而忽略了互动交  相似文献   

13.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并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然而,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观念已不能完全适应“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现代教学思想了。正如新课程标准强调的那样,“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还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15.
“对话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以追求人性化和创造性为目的,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特征。其中的“对话”主要表现在以下7个方面:教师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自我对话、师生与环境对话、师生与社会对话,它们密切联系,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广大教师逐步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教学是师生的交往,是师生的对话,是师生的互动,是师生的合作,是师生的理解。课程由此变为一种动态的、生长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对话”意味着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沟通,因此,“对话”教学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和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然而审视我们的语文课堂对话,表现出来的却是一种虚假的或者说是没有实在意义的合作、交流、互动,课堂回响的依然是千篇一律的的声音。这样的“对话”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闵洪波 《教师》2012,(30):51-5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是一种“互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是教师与学生围绕“教学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师生在互动中生成,在生成中发展。阅读教学中的互动是发生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8.
交往教学是师师、师生和生生之间,为了达到某一共同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沟通、对话、理解等双向互动活动,是有意识地自觉地进行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活动。师师、师生、生生在其中也发挥了主体间性的作用。把交往教学应用于高中化学课堂,其平等、互动、创新、开放的教学结构,必定会对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堂中的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师生双方的互动,数学课堂没有了互动,也就没有了课堂教学的活动和师生的对话与沟通."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师生交往互动,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也只有在教学活动中实现真正有效的师生互动交往,才能促进教学相长,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态度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正>法国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说过:"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电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应该是对话的课堂."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通过语言与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进行心灵的沟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