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2003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就号召创建“教育强县”“教育强镇”,明确要求“各县(市、区)和乡镇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调整学校布局,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师资水平,推进基础教育、职业和成人教育协调发展,高水平、高质量‘普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创建实现“教育普及程度高、师资水平高、经费投入高、教育质量高和学校布局合理化、办学条件标准化”的县(市、区)和乡镇。  相似文献   

2.
柳谋 《农村教育》2006,(5):38-39
创建教育强县是省政府提出的一项旨在提升农村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战略任务。“整体水平、综合实力”这八个字的本质涵义,即指县域教育的全面、协调、均衡发展。目前我省开展的创建教育强县活动,对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宁夏教育》2008,(2):6-9
为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关于新时期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3年,在川区实现”两基”目标、山区完成“普初”任务,并启动“两基”攻坚的同时,自治区党委、政府审时度势,明确提出要围绕教育普及程度高、师资水平高、经费投入高、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高、教育质量高、学校布局合理化、办学条件标;隹化“五高两化”的目标要求,在全区开展创建教育强县(市、区)、教育强乡(镇)活动,提高县域教育的发展水平,并对创建的目的、组织实施、评估认定程序、表彰奖励、复查等几个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4.
柳谋 《陕西教育》2006,(11):7-8
创建教育强县是省政府提出的一项旨在提升农村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战略任务。促进县域教育的全面、协调、均衡发展是“整体水平、综合实力”这八个字的本质属性。我省教育发展不均衡,特别是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十分突出,社会反映强烈,各级政府正在采取多种措施予以解决。目前我省正在大力开展的创建教育强县活动,对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宁夏教育》2009,(1):F0002-F0002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为进一步落实“打造西部基础教育强区”目标,在银川市、石嘴山市、中卫市人民政府组织初验的基础上,2008年11月下旬和12月上旬,自治区人民政府先后对平罗县、灵武市、中宁县、银川市西夏区创建教育强县(区)工作进行了评估验收,确认上述四县(市、区)达到教育强县(区)的标准并认定为教育强县(区)。  相似文献   

6.
余力  赵越 《宁夏教育》2012,(6):2-F0002
5月23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全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暨创建教育强县工作总结表彰会。自治区主席王正伟、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自治区副主席郝林海、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安纯人等领导出席了会议。郝林海代表自治区政府与各县(市、区)签订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责任书,明确了我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时间表和路线图,全区到2017年将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比国家规划提前3年。  相似文献   

7.
《下一代》2011,(7):45-45
辽宁省朝阳市关工委把纪念建党90周年作为大事来抓。市关工委印发了在青少年中深入开展“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为主题教育活动的安排意见,对各县(市)区关工委开展纪念活动提出具体要求。各县(市)区关工委结合实际,制定了本地开展纪念活动的计划。目前,主题教育活动已经在全市中小学和社区青少年中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8.
一、建设和申报教育强区的特定背景广东省政府于1996年提出了建设教育强省的战略目标,并且把建设教育强县(市、区)作为建设教育强省的奠基工程。东山区委、区政府于1999年提出了创建教育强区的构想,2000年教育工作会议上正式以区委、区政府的名义提出了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的战略目标。2001年广东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广东省教育强县(市、区)评估工作的若干意见》即教育强区评估标准,我区马上积极准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区。二、建设教育强区的基本思路建设教育强区的基本思路是:以教育现代化为主线,以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9.
吴川  杨斌 《广东教育》2004,(7):61-61
近几年,南粤大地掀起了“创建教育强镇、教育强县(区、市)”的高潮,教育阵线出现了争先恐后“造强”的局面。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案头上,堆满了争上等级学校、创建教育强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预案。在这场轰轰烈烈的“造强”活动中,许多教育主管领导和学校领导做了许多扎实、有效的工作。所有这些,都为南粤教育的发  相似文献   

10.
《宁夏教育》2005,(10):16-18
创建教育强县(区)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做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也是吴忠市实施“科教兴市”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为此,我市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把创建教育强区、强乡(镇)作为吴忠市区实现“两基”目标后推进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中之重,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创建工作。  相似文献   

11.
王彬 《宁夏教育》2006,(7):57-58
为了认真贯彻和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区民族教育工作的发展,提高我区民族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2001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正式在我区启动实施“百所回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以下简称“百标工程”),“百标工程”的总体设想是,要用五年或更长一点的时间,自治区和有关市、县(区)政府在经费投入、校舍建设、技术装备配备以及师资培训等方面予以倾斜,改善办学条件。  相似文献   

12.
教育简讯     
《宁夏教育》2009,(12):39-39
中卫市沙坡头区、盐池县进入教育强县(区)11月17日、19日,中卫市沙坡头区、盐池县创建教育强区暨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分别通过自治区政府评估验收。至此,川区13个县(市、区)已全部进入教育强县,盐池县成为首个进入教育强县的山区县。在6个一级指标和54个二级指标全部达到要求的标准中,中卫市沙坡头区的教育投入和职业教育为最大亮点。近年来,沙坡头区投入教育资金6.96亿元,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及香山酒业集团董事长张金山为创建教育强区、教育强乡(镇)捐资571.16万元。  相似文献   

13.
《南昌教育》2005,(9):16-18
机遇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区提出“三年迈出三大步,三年三个迈大步”的整体发展战略.使教育的发展成为当务之急。由于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制约.过去我区的教育基础薄弱.教学质量不尽人意.整体办学水平不高,与兄弟县区的教育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不能适应我区经济的发展。2004年.新的区域调整和省属企业学校的下划,一大批中小学由我区接管,其中厂办学校的比例占据了较大份额.  相似文献   

14.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紧紧抓住创建自治区教育强县(区)的良好机遇,按照教育普及程度高,师资水平高,经费投入高,教育质量高,学校布局合理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水平高的教育强县(区)奋斗目标,以“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教育均衡和谐发展”为导向,把大力实施“科研兴教,科研强校”作为推进教育强区建设的先导工程、动力工程,全区上下形成了向科研要质量、向科研要效益的共识。  相似文献   

15.
《宣武教育》2006,(1):1-2
各中、小学:为贯彻市、区教育大会和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提高我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根据首都教育发展战略“人才强教行动计划”和宣武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宣教工[2005]3号),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6.
《宁夏教育》2012,(7):1-1
截至2011年,宁夏22个县(市、区)全部实现“教育强县(区)”目标,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间的办学差距得到有效缩小,在教育优先发展、增加教育投入、加强队伍建设、基础教育发展水平、职业教育发展等方面有了新突破。提前一年实现了县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目标,为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柳谋 《农村教育》2006,(9):10-12
近几年来,我省开展的创建教育强县和创建教育强乡镇活动,因其在推动农村教育改革发展和促进教育为“三农”服务方面所发挥出的显著作用,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支持。目前,经省政府命名的教育强县共8个,省级教育强乡镇241个。这个被简称为“创强”的活动,已在全省范围铺开。省政府最近决定,“十一五”期间我省将继续开展这项工作。“创强”已不是单纯的教育活动,而是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互动。当前,全国正在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既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保证。如何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加深对“创强”意义的理解,使“创强”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教育。陕西省政府颁布的《新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实现新世纪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必须在更高发展水平上处理好教育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2002年以来陕西省政府开展的创建教育强县工作,就是在全面实现“两基”以后。教育发展新的抓手,也是在更高层面上实现教育全面发展。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陕西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城乡差距较大,经济相对不发达的省份。通过创建一批教育强县,进一步明确和夯实县级政府的责任,提升县域教育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首先实现县域内教育的和谐发展。并示范和带动其他县区.进而推动全省教育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余力 《宁夏教育》2008,(1):F0002-F0002
2007年12月2日至19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组成评估验收组,分别对青铜峡市、贺兰县、永宁县创建教育强县(市)暨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进行了评估验收,对金凤区、大武口区、惠农区创建教育强区工作进行了评估验收。自治区领导冯炯华、刘仲、金晓昀参加了评估验收活动。  相似文献   

20.
柳谋 《农村教育》2005,(9):28-30
创建教育强县是我省在基本实现“两基”之后。为了进一步提升县域教育整体水平,推动农村教育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服务而确定的一项战略举措。近几年来。我们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发展农村教育的工作方针和总体思路,结合陕西实际,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这项工作。创强工作的实施给我省农村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目前,基层创强积极性很高,工作扎实有序,成效正在日益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