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还没放暑假,各种门类的少儿培训班宣传广告便铺天盖地而来,什么钢琴、书画、英语等培训,样样都说得十分诱人。儿子才7岁,不学吧,人家的孩子似乎都有一手。丈夫说,让他学画画、学书法,可以培养儿子的艺术天赋;我说,儿子身体太瘦弱,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还是让他学武术好;爷爷说,学琴的孩子不会变坏;奶奶说,学下棋可以让孩子更聪明……就这样,为了让儿子“全面发展”,“成为盖世英才”,我一股脑儿给儿子在四种不同门类的培训班报了名。一放暑假,儿子的日程就被安排得满满的。开始,儿子兴致蛮高,高高兴兴地去上课,小朋友…  相似文献   

2.
专家认为,教育是有规律的,比如教育大纲规定幼儿早期教育达到的目标为“幼儿在各种游戏中欢度幸福童年”。当孩子对汉字、诗词还没有感兴趣的时候就强行让他们学,一旦到孩子上了小学真正开始接触这些知识的时候,就开始厌倦,提早学习会挫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随着现代社会竞争意识增强,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欲望也与时俱增。媒体对各类神童的宣传,也在不断刺激着家长对孩子早教育、早培养的意识。不少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早早就把孩子从游戏中拉到各类兴趣班、特长班中,或学琴像书画,或学英语奥数……希望借此来培养孩子各方面的素养,当然,也有的家长还希望能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有些家长让孩子一两岁就开始认字背诗、学这学那,有些家长甚至同时给孩子报了几个兴趣班,可是效果怎么样,那就很难讲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这是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教育发展目标,也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开始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历史性转变。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好学。已成为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大班的孩子眼看就要进入小学了,这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一大转折,意味着他们要从“玩”的状态转到“学”的状态。而小学又开始对学业成绩进行定量评价,这些变化和压力往往让很多孩子难以适应。如果父母此时再“雪上加霜”:由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变为把“学习好”作为评价孩子的首要标准,就会容易使孩子因为学业的不理想而厌恶学习,甚至否定自己。  相似文献   

6.
如何开头很重要 万事开头难,一开始如何学习很重要,但能够持续下去更重要.有时开了头根本无法持续下去.所以能否持续下去也和如何开头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有好多父母总想让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内学更多的知识.总是在孩子还没有学会走的时候就让孩子跑,让孩子从更高的起点开始,这让孩子学得辛苦,学得慢.还没有成就感,所以也就不愿意再往下...  相似文献   

7.
卫如 《江西教育》2006,(5):17-18
在当代家庭中,最牵动家长心的问题便是“如何教育好子女”。从孩子咿呀学语开始,家长就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教孩子背故事,学算术;孩子再大一些,家长就把孩子送进经过慎重选择的学前班,让孩子学舞蹈,弹钢琴;上学后,更是为了把孩子送进好一点的学校,  相似文献   

8.
杨新丽 《家长》2023,(4):13-14
<正>有一些孩子称自己有“无兴趣症”,顾名思义,就是每天浑浑噩噩,对学习、生活甚至一切都提不起兴趣。其实,这并不全是因为孩子懒惰、没有学习的自觉性,而是因为孩子缺乏生活的目标感。那么,如何让孩子拥有目标感,并为之不懈奋斗呢?建议家长最好从孩子小的时候开始,为孩子做好职业规划,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己的使命,自觉地向着职业目标前行,为未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有的家长可能会觉得,孩子的年龄小,还在上小学或初中,现在就急着给孩子做职业规划为之尚早。其实,孩子对职业的认识,从幼儿时期就开始了。比如,  相似文献   

9.
学习分享     
灵犀 《父母必读》2012,(2):114-114
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清晰,2-3岁的孩子开始有了物权的概念,他们开始堙得:“这个是我的。”于是.让孩子学善分享开始变得困难重重。如何让小家伙们尝试分享、乐于分享、享受分享呢?  相似文献   

10.
陈巍岭 《幼儿教育》2012,(29):18-19
儿子3岁半,我想让他学钢琴,但是看看他又好像觉得太小了,这么小的孩子能搞懂五线谱上密密麻麻的小蝌蚪吗?如果真的开始学了,是不是每天都要按时弹琴,这么小的孩子是不是很难坚持?如果一开始就做得不好是不是还不如晚点学?心里有太多的问题。我想问陈老师,孩子几岁学琴比较合适,如何挑选合适的钢琴,怎样的老师适合做孩子的启蒙老师……看来,学琴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相似文献   

11.
尹君 《山东教育》2003,(23):87-87
当前早期教育中,有一种倾向认为“教育越超前越好”,早期家庭教育中出现了任意超越儿童年龄阶段的教育现象:“超早期”进行行为能力训练,“超早期”进行智力开发。比如,在孩子能力还很弱的时候就进行某些“高难度”动作的训练,刚出生几个月,就教孩子走路,孩子两三岁时,就教识字、算题,四五岁时就把小学的算术、语文课本拿来教孩子攻读,有的甚至提出“零岁识字,三岁扫盲”等。这样的教育超前是否合乎科学?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我认为孩子的成长不能离开适宜的生理成熟度,我们成人应该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2.
幼教信箱     
家长朋友们:在教养孩子过程中,相信你们都曾遇到过棘手的问题。本栏目将邀请专家来帮您解答育儿难题,为您提供帮助和建议。学特长是不是越早越好同事的女儿今年4岁多了,从上幼儿园起就开始学弹钢琴,我也想让刚3岁的女儿学弹钢琴,怕学晚了会耽误,请问学特长是不是越早越好?浙江彭玲答让孩子拥有特长是好的想法,但孩子学习一项技能并不是越早越好。年龄小的孩子,骨化还没有完成,肌肉尚不够发达,动作还缺乏力量,加之思维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悟性不够,而且注意力不能很好地集中,过早学习技能实在是一件拔苗助长的事。如果师从不当,还编辑刘晓静…  相似文献   

13.
从幼儿园开始,日本人就注意培养孩子的吃苦意识,这首先体现在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幼儿园的保育大纲上都有这样的明确规定:从三岁开始,就要训练孩子怎样端碗拿筷自己吃饭,怎样自己排解大小便,怎样在保育员的指导下学会穿衣脱裤系鞋带;到了六岁,就必须养成独立着装、饮食、刷牙、洗脸的习惯。日本的中学生和小学高年级学生,几乎每年都要定期举办“田间学校”、“孤鸟学校”或“森林学校”,组织孩子们到田间、海岛或森林去“留学”,不仅让孩子了解农村生活,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从小经风雨,见世面,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克服困难的毅…  相似文献   

14.
聪明=幸福?     
《母婴世界》2014,(10):9-9
近几年,早教风似乎已经吹向了还在妈妈肚子里的胎宝宝,“早早教”的概念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许多年轻爸妈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早早就开始培养自己的小宝贝。  相似文献   

15.
刘芳 《中学生阅读》2009,(11):14-16
动作发和智慧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动作是建构孩子智力的砖瓦,是让宝宝动手动脚,能使他们的神经系统灵敏度增加;能促进右脑的开发,还能带来健康开朗的个性心理。玩具是训练孩子动作发展的“有效武器”,因此家长都喜欢给孩子买各式各样的玩具,比如汽车、手枪、奥特曼、爆丸小子……孩子刚开始很感兴趣,渐渐就丢一边了。这些玩具功能大同小异,益智价值不高,而且还易浪费,有的孩子还养成乱买玩具的习惯,本文尝试从利用生活玩具出发,谈一下如何促进0-3岁婴幼儿的动作发展。  相似文献   

16.
晓芙 《课外阅读》2010,(2):53-55
厨房,在许多家长眼里是孩子的“禁区”。当好奇的孩子想走进厨房看看、摸摸的时候,经常被爸爸妈妈拒之门外。而近年来,“厨房教育”却在一些国家火爆起来,很多只有两三岁的孩子被父母带进了“厨房学校”。专家认为,从3岁开始,家长就应该让孩子走进厨房,因为这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和自理能力,还可以增进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17.
毛春燕 《小学生》2011,(4):51-52
科学实验证明,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学只能事倍功半。例如幼儿教育大纲规定幼儿早期教育达到的目标为“幼儿在各种游戏中欢度幸福童年。”当孩子对汉字、诗词还没有感兴趣的时气候就强行让他们学,一旦到了孩子上小学真正接触这些知识的时候,就开始厌倦,提早学习严重挫伤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那么这一违背教学规律的根源何在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去年冬天返美时,看到3岁的小孙子在日常生活中多了一个项目,英文叫“ROOMTIME”,中文就翻译成“房间时间”吧。就是让孩子单独一个人在他自己的房间中玩耍,藉此让他们学习独处,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习性。因为小孩儿小时候需要大人的关怀照顾比较多,教育学家恐怕他们无形中容易养成缺乏独立自主的依赖性、所以就想出了这个“房间时间”。这个想法的实行,其实早在孩子还在婴儿期时,您已不知不觉地开始了。因为一般父母当他们的孩子还在婴儿期的时候,就会把孩子单独摆在婴儿床上;稍大一点儿会把孩子摆在“婴儿围栏”中。因此,“房间时间”要培养孩子独立性的作用,在无形中就  相似文献   

19.
一.研究的缘起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学前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及神经科学等学科的深入研究:0~3岁儿童的早期教养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不要让孩子输到起跑线上”,“开端重要”,“良好的早期教育对孩子一生发展有重要意义”等观念深入家长之心。  相似文献   

20.
在大丰人的理解里,学校不乱收费、不体罚、不搞有偿家教和子女能考上大学等等只是让人民满意的一种浅层次认识。他们所追求的。不只是让所有的受教育在所在区域能接受到优质的教育,比如市区的孩子和刘庄的孩子同样待遇;还要让所有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全面发展,比如,想学钢琴就能学到钢琴,能学钢琴就有条件学好钢琴。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要求每个学校要努力提供一个环境让学生发展。于是,“一校一品”诞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