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社会思潮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价值导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文化领导权”,通过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抵制西方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冲击,以“三个自信”为着力点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2.
文化认同是实现价值认同的前提,文化以各种方式影响着人的价值观形成和发展,其目的是实现人们对"共享价值"的认同,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质上就是文化认同教育。全球化境遇下,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冲突,导致当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面临现实困境。必须通过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自信,促进文化认同,不断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3.
核心价值观自信是文化自信的本质,文化自信是培育核心价值观自信的源泉,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民族自信的根基。当前,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与行为存在着矛盾,未能将传统文化的继承付诸实践;理想信念缺失,缺乏革命文化的精神引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整体和更深刻理解等。因此,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丰富精神资源,以涵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从内心深处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提供了报效祖国、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价值标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具有极端重要的作用,也是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支撑。大学生应在勤学、修德、明辨和笃实四个方面下功夫,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5.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但面对多元文化的浪潮,大学生表现出对文化选择的茫然或迷失,一定程度上缺失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着密切联系,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贯穿思政课教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高校育人对大学生提出了文化自信的新要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培育可以有机结合、相互支持,文化自信教育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辅导员应在培育大学生价值观中充分发挥文化渗透的力量。通过营造校园文化自信的培育环境、提高高校舆论引导能力、建设学生集体文化氛围、强化实践养成的自觉行为,激发大学生的内在动力,达到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7.
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价值观自信是文化自信最本质的体现。在世界大发展大变革的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认同尤为重要。高校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实现有效"融入",应建立适用、管用、实用的长效机制来保障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基于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调查情况为依托,了解到高职院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认知,但与自身的有机结合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的法律意识有待增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针对调查结果,从思政理论课课上与课下两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在构建文化自信大环境中,全面阐述高职院校大学生在自我价值定位、责任担当意识和文化传承意愿等价值观方面的现状,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剖析高职院校大学生价值观不自信的内在原因,并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思政、新媒体阵地和家校合力四个方面提出解决办法,从根源上逐步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达到价值观自信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价值观多元化的宏观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不稳定性和矛盾性特征,给社会思潮的渗透、影响提供了主体性动因,社会思潮传播的新特点是大学生受其影响的外在动因,再加上社会转型中某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影响,社会思潮从价值认知、价值认同、价值选择、价值践行等方面影响大学生,导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产生怀疑,造成理论的不自信,导致个人主义价值观与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矛盾冲突,影响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加深价值整合的难度。  相似文献   

10.
文化认同是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的本质体现。文化认同能够夯实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基础,并为其提供思想保证和方法指导。文化认同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有:从文化的视角,深入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认同;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强,使大学生成为民族振兴、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文化认同的核心就是蕴含于各种文化形式中的价值理念,核心价值观教育说到底就是文化认同的教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着对文化认知的固化、认同的弱化和选择的异化等三重困境,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来说,既要加强自身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和了解,增强文化自信,又要与时俱进,勤于实践,不断创新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属性和个人价值遵循3个层面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明确了"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发展什么样的社会、塑造什么样的个人"的价值目标,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要增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自觉、理论自觉、制度自觉和行动自觉,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欧阳娟蓉 《文教资料》2021,(2):46-47,6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统一性,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来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承载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主体。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具体表现为帮助大学生树立高尚纯粹的自我价值追求;推动大学生进行自觉自信的文化理性塑造。基于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路径为理性传输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思政教育资源供给;拓宽传统文化传递方式,构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丰富传统文化实践教育,增强学生实践感知。  相似文献   

15.
网红文化是"网络红人"以互联网为媒介创造的一种网络亚文化,它一方面有助于推动大学生形成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标准、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另一方面容易扭曲大学生的价值认知、干扰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妨碍大学生的价值选择、误导大学生的价值行为.鉴于此,应以网络素养教育为关键、以培育正面网红为主线、以网络平台监管为重点、以规范资本运作为抓手,共同应对网红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化自信是当代大学生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通过分析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阐明应在认同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反思和创造中国特色主流文化、借鉴和扬弃其他民族外来文化方面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7.
立足于社会文化生态视角下重新审视、理解在社会文化生态视域当中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对当前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凸显的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并剖析,针对出现的问题,在反思当中建构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新路径:建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新方向;建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社会文化生态系统平衡;建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社会文化生态长效持续机制。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是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9.
文化自信是价值观自信的基石,是个体对于本民族文化由内而外产生的一种文化信仰,是推动文化进步的心理根基。提升文化自信对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根本性价值和意义。大学生是文化传承、创新和发展的主力军,其文化自信的状态如何,直接决定其参与社会建设的内生动力机制。本文正是基于此,以高职大学生为例,探讨其文化自信提升的价值,梳理其文化自信提升的短板,探索其文化自信提升的有效路径,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厚实根基。  相似文献   

20.
文化价值多元化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但任何社会都有其稳定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当前,我国青年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价值多元的思想困惑和现代社会的道德困境。笔者认为:对青年一代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必须培育青年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须面向世界并返本开新;必须为核心价值体系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