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形象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人格品性等外显的综合表现.近代欧洲的三位教育家--洛克、卢梭和第斯多惠,分别在他们的著作中塑造了三种不同的教师形象,即:德性之师、率性之师与真理之师.三种教师形象既兼具师者的共性,又个性鲜明,对于当今时代塑造理想的教师形象有着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在教育的背景中,不断地与其生长的社群进行信息传递、技能交流、智慧碰撞和文化构建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以名家领航为导向的教师专业发展、以教研组为基地的教师专业发展、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的教师专业发展和以高校引领为特点的教师专业发展四种路径,通过这四种路径,教师能够形成精益求精的专业文化、追求实用的教学文化、崇尚研究的教研文化和求真务实的发展文化。研究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讨每种路径所需的运作条件,对推动当前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核心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一生成功的根本,教师素养是这一"根本"的"根本"。教师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地的关节点,教师的核心素养观、核心素养教学与课改思维是造就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师素养。在核心素养时代,教师的育人思维、教育视野、工作方式、课堂角色悄然进入激变期,面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师教育目标调适势在必行。面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的时代使命,我国教师教育必须致力于造就四类教师,即"真人之师""生涯之师""超能之师""实践之师"。  相似文献   

4.
姚侃 《班主任》2002,(8):3-4
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教师优秀素质的集中体现,是教师言传身教、圆满完成教师使命的根本保证。它不仅具有外在的表象,也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具体表现为四种形象,即崇高的师德形象、渊博的智能形象、高雅的美感形象和健全的身心形象。崇高的师德形象是指教师具有高尚的师  相似文献   

5.
走向专业化的教师形象既是教师作为专业者的时代诉求,又是对传统教师形象的反思和重构。要真正领会教师专业形象的意蕴,需要在形象专业和专业形象、政策形象和自主形象、理想形象和现实形象等相关范畴中进行正确的抉择。教师专业形象的深入阐释在认同教师作为教学专业者身份、凸显教师专业形象现实性和规范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等方面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走向专业化的教师形象既是教师作为专业者的时代诉求,又是对传统教师形象的反思和重构。要真正领会教师专业形象的意蕴,需要在形象专业和专业形象、政策形象和自主形象、理想形象和现实形象等相关范畴中进行正确的抉择。教师专业形象的深入阐释在认同教师作为教学专业者身份、凸显教师专业形象现实性和规范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等方面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教师发展是教师文化的创生与转变,“文化人”是现代教师的一种崭新形象。教师的本性是文化性,教师是文化的建筑和寓所,教师文化能够充分表达教师的完整形象和存在方式。从“专业人”走向“文化人”,整合教师的多元发展路径,致力于为教师打造一种“通过文化、在文化中、为了文化”的发展方式,努力实现教师发展与教育实践转变的同步化变革,是当代教师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教师发展是教师文化的创生与转变,"文化人"是现代教师的一种崭新形象。教师的本性是文化性,教师是文化的建筑和寓所,教师文化能够充分表达教师的完整形象和存在方式。从"专业人"走向"文化人",整合教师的多元发展路径,致力于为教师打造一种"通过文化、在文化中、为了文化"的发展方式,努力实现教师发展与教育实践转变的同步化变革,是当代教师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
尊师重道、师道尊严是中国的文化教育传统。尊严的师道主要表现为"学高"和"身正",要求教师"德才兼备,以德为首"。无"道"即无"德",没有"师道"就没有"师德"。中国古代师道传统为我们提供的凝道成德的理想坐标和参照系统。师德的形成是一种将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规定由外在于个体的文化特质转化为内在于主体的获得性品质的过程,即"凝道成德"的过程。有德之师将会出于理智上的自觉和意志上的自愿遵循为师的当然之则。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类型及其素质培养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现实教育情境中,存在四种类型的教师,即“记问之师”、“经师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和“教育家型教师”。相应地存在四种不同的教学水平,即自主发展水平、记忆水平的教学、理解水平的教学和探究水平的教学。为了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把教学由记忆水平提高到理解水平并力争达到探究水平,广大教师应努力使己从“记问之师”、“经师型教师”转变成“研究型教师”,力争成为“教育家型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