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惩戒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手段,惩戒可以分成准备阶段、确定阶段、持续阶段和解除阶段。各阶段的中心工作分别是弄清事实真相、确定惩戒等级、强化过程教育、评定惩戒实效。本文还结合若干案例对各阶段的工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提高惩戒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惩戒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手段,惩戒可以分成准备阶段、确定阶段、持续阶段和解除阶段。各阶段的中心工作分别是弄清事实真相、确定惩戒等级、强化过程教育、评定惩戒实效。本文还结合若干案例对各阶段的工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提高惩戒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教师惩戒权行使中的侵权与救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惩戒权是教师因其职业身份而获得的一种强制性的学生管理权力 ,是教师的职业性权利之一。此权利的行使必须遵循合法性和合理性原则 ,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应当正确认定教师惩戒权行使的合理性 ,区分合理惩戒与非法惩戒 ,并予以必要的救济。在我国 ,教师惩戒权缺乏明确法律限定 ,现有的监督与救济机制也尚需完善  相似文献   

4.
基于权力与权利的教师惩戒权属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对学生的惩罚自古便有,即便在当今的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也都在延续着,甚至对教师惩戒的方式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但是在我国,法律上却未对教师惩戒权的属性作出明确的说明,以至于我们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出现了误区。分析权力的含义,可以让我们理解教师惩戒权的权力属性;了解权利的含义,可以让我们理解教师惩戒权的权利属性。通过对教师惩戒权的权力属性和权利属性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教师惩戒权不仅是教师的一种权力,同时也是一种权利,其具有双重的复合属性。  相似文献   

5.
在管理实践中,对于员工惩戒一致性原则的实践,通常遵循两个路线,一个是惩戒刚性原则,另一个是惩戒柔性原则。这两个原则孰优孰劣,目前还是一个很难定论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员工惩戒一致性原则的阐述,论述了员工惩戒一致性原则的作用机制。并立足企业实践,对组织如何实践员工惩戒一致性原则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中小学教师无度惩戒现象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我国教育活动实践中 ,本是用于教育目的的惩戒被当成了纯粹的惩罚而大量滥用着 ,存在着严重的教师无度惩戒学生的现象。这种无度惩戒现象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政策法规、观念及机制性因素 ,必须从其背后隐藏的深层因素出发 ,切实改善教师惩戒的无度情况  相似文献   

7.
教育惩戒效果指违规违纪的学生受到教师惩戒后,认识到错误、改正错误的状态和程度,是衡量是否达到预期教育目标的考察要点,可按照"作用时间与影响范围""目标侧重""目标达成度"三个维度划分为不同类型。教师教育惩戒存在如下问题:教师缺乏效果意识,只关注惩戒本身;忽视间接效果,只关注学生行为改变;效果未得到有效巩固,被家庭、社会因素所消减;缺乏效果评估标准,惩戒具有随意性。教师应积极关注惩戒效果;兼顾直接与间接效果,对其进行全面衡量;对效果进行有效巩固;建立效果评估标准。  相似文献   

8.
教育惩戒之问题表现为惩戒权责难辨,教师在该惩戒时不敢惩戒;惩戒尺度难以拿捏,惩戒方式难以选择;惩戒法规不清,教师在不该惩戒时滥用惩戒。分析其原因有:赏识教育理念落实中存在偏差;学生对惩戒存在认知偏差,心理应力较低;家长对惩戒的过度关注和过度解读以及网络媒体对教育惩戒施加的压力。解决路径:教育主管部门应"听取""研讨"到"完善",以法律法规为惩戒正名;教师要艺术惩戒,实现从"敢用""慎用"到"不用"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教师惩戒权是教师因其职业身份而获得的一种强制性的学生管理权力,是教师的职业性权利之一。此权利的行使必须遵循合法性和合理性原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应当正确认定教师惩戒权行使的合理性,区分合理惩戒与非法惩戒,并予以必要的救济。在我国,教师惩戒权缺乏明确法律限定,现有监督与救济机制也尚需完善。  相似文献   

10.
教育惩戒落实到实际教学情境中总是面临各种问题与困境。从当前中小学课堂的特点来看,“罚抄、罚站、罚劳动”这样传统的惩戒方式已经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何将教育惩戒的“副作用”降到最低,教育惩戒的实施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阐述教育惩戒的缘起与内涵、教育惩戒实施的合理性等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教育惩戒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惩戒要有“度”:既要有制度的参照,也要有尺度的把握;惩戒要有“爱”:既要传递教育的温度,又要巧用惩戒的方式;惩戒要有“效”:用公正、对话、理解来保障惩戒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沈婷  付明广 《文教资料》2007,(28):99-100
通过对发生于2006年4月1日的陕西省铜川市小学教师邱淑娥因惩戒学生而被活活打死这一事件的关注,笔者分别从人道、理性和公平三个角度对教育惩戒进行伦理学层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笔者自己的看法,即在现阶段,我国不宜从法律上承认教师的惩戒权。  相似文献   

12.
在学生状告母校的案件层出不穷的今天,高校教师惩戒则出现另一种趋势,教师惩戒权的行使正在弱化,这严重影响到了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本文探讨了教师惩戒权的弱化及其成因,并指出教师惩戒在高校教育中存在的必要性和正当性,进而指出应构建科学的教育惩戒机制,加强教师惩戒权的行使,以保障高校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教育惩戒权是教育领域的争议性话题,《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出台促使人们对其再审思.教育惩戒权是教书育人的内容和手段,是权力与权利的耦合,是实现教育正义的良序善治的“善制”.作为公权力,教育惩戒权是有边界的,需要通过明确教育惩戒的具体方式、以绝对禁止体罚为实施原则和限制教育惩戒自由裁量权来合理适度地划定教育惩戒权...  相似文献   

14.
古往今来,关于教育惩戒的话题之所以会引起很大的质疑,是因为在教育发展过程中,教育惩戒产生了一些错误转向:只惩不戒、过度惩戒、不敢惩戒,教育惩戒的本质被扭曲。教育惩戒发生错误转向是由于受到刻板印象的影响、民主惩戒氛围的缺乏、教师自身的原因、家校间教育合力的缺失,以及缺少教育惩戒的程序、标准。为扭转教育惩戒的错误转向,应采取多种规正方式:重新解读惩戒职责;树立科学的惩戒观念;呼吁教育惩戒立法,保障师生双方惩戒权;建立科学的惩戒标准,完善惩戒规范;加强教育惩戒的透明化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15.
教师能否惩戒学生以及学校能否使用惩戒教育,这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加以面对的重要问题。在现今学校教育中,由于对惩戒教育的错误认识,惩戒往往被加以批判,致使学校教育中出现教师畏惧使用惩戒权的怪象。基于中西文化对比的视角,惩戒教育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都表现出其正当性与合理性。教育工作者不仅应该运用惩戒去教化学生,更要善于运用惩戒去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6.
在夸美纽斯看来,教师惩戒要以教育为目的、以道德为对象和以温和为方式来实施,然而,教师作为中小学教育实践中最直接的惩戒执行者,却存在着惩戒目的浅表化、惩戒对象宽泛化、惩戒方式极端化等问题。因此,教师惩戒应强调育人为本的目的观、道德为先的对象观和说服为主的方法观。  相似文献   

17.
教育需要鼓励、欣赏、赞美,但适度的惩戒必不可缺。在尊重和关爱的基础上,可以适当的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惩戒,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是非观念,让学生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19.
20.
教育惩戒是一项必要且理性的教育管理活动。要实现有效的教育惩戒,教育者需要从学生的犯错行为中依据对他人或公共利益的危害性、消极结果是否滞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等筛选出合适的惩戒事件,在选择惩戒事件时不能仅仅进行质的区分,也应该注意量的限制。实施教育惩戒需要讲究技术细节:低强度优先于高强度,适时使用信号化惩戒,注重针对性和及时性,坚守一致性。很多惩戒行为通常难以独立地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还需要教育者的关爱和疏导行为协同发挥作用,而对于特殊学生可能需要特殊的教育方式,教育者需要量力而行,由此形成惩戒中的教育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