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怕写作文,一提写作文就会头疼。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写作材料匮乏。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认为,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素材,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办法之一。一、创设活动情境,激发习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要学生对作文有兴趣,首先要让学生玩得有趣。组织丰富  相似文献   

2.
学为中心强调教是为学服务,让学习真正发生,这是教学理念的深刻变化。目前的习作课堂,依然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现象,导致学生的作文与生活脱离。为此,我们应以学为中心,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学生的学习需求,改革习作教学框架,采取“小作文+大作文”的模式,将习作目标细化、具体化,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写作;同时,组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产生表达的冲动;最后改变评价方式,让学生自评、互评等,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渠清为有活水来,学生作文的"活水"来源于生活。笔者认为:喜爱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在活动中渗透作文训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写作文,再现玩趣,学生就一定能真正把习作视为"乐事",在兴趣的基础上孕育出自己的习作个性,能真正地发自内心地愿意去写作,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质量自然也就提高了。  相似文献   

4.
淡化作文指导,就是要精指导、巧指导学生的习作,要在儿童的“活动与游戏、幻想与想象、探究与体验”的活动中,追求教师指导与学生习作之间“相似的和谐的振动”,于无声处,静听孩子习作的“拔节声”。一、我会玩、我想写玩是孩子的天性,捉蜻蜓、扑蝴蝶、钓鱼、捉虾……试想哪个孩子不是天生的“大玩家”。淡化作文指导首先就要重视儿童的天性———玩是一种最宝贵的习作资源,让孩子在自由、平等、愉悦中玩出诗意,玩出创意,玩出“绿意”,“玩”出美妙的文章。1.玩出诗意“寓文于玩,玩中生文”,就是要巧用文本中潜在的习作资源,从而生成美妙的…  相似文献   

5.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说是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因为它能解决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的困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作文教学带来了机遇。我们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有目的地创设一些作文情境,拓宽学生的作文空间,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素材,让他们有感而发。本文就从组织开展有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班队、朗诵会、读书周、编写阅读小报等,尝试在实践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感性、丰满的作文素材,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说是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因为它能解决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的困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作文教学带来了机遇。我们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有目的地创设一些作文情境,拓宽学生的作文空间,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素材,让他们有感而发。本文就从组织开展有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班队、朗诵会、读书周、编写阅读小报等,尝试在实践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感性、丰满的作文素材,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中年段作文教学中,可将学生喜爱的各种游戏活动和习作结合起来,用游戏活动激活作文课堂,在游戏中让学生用独特的童眼去观察,用纯洁的童言去表达,用稚嫩的童心去感受,释放他们独特的个性。使学生在玩中学习写作的技巧,在玩中体会游戏的收获与意义,在写中回想游戏的过程与快乐,这样学生作文也就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了。  相似文献   

8.
活动作文是指老师在习作指导课上通过创设有效情境,在习作前开展诸如游戏、表演、竞赛等活动并让学生以此为素材进行练笔的一种习作形式。活动作文其实就是生活作文,因为它源于学生的校园生活,选自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学生乐于参加且解决了“有话可说”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作文教学应该为学生创设"玩"的情境,让他们在快乐游戏中完成习作。在习作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兴趣;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积累习作素材;在游戏过程中有意渗透,指导习作技巧;游戏结束后,师生进行交流,丰富学生的习作语言。这样"将玩进行到底",就能"玩出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10.
作文是学生的一种心智活动,它对学生的心灵培育、情操陶冶、人格取向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在实际习作教学中,学生发憷作文,教师也认为作文课难教。笔者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学生年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创设习作氛围,让学生体会习作的快乐。  相似文献   

11.
正经过长期的摸索,对于起步作文的教学,笔者认为:顺其自然,率性而为,作文就会水到渠成。本文中,笔者就以自己的经验为三年级师生打开一扇习作的新窗。一、抓住契机,摒弃怯意,玩中积累素材机会稍纵即逝,所以我们抓一切机会让孩子与习作交上朋友。玩,是孩子的天性。即使是最不愿意写作文的学生,也喜欢做有趣的游戏、听动人的故事、看精彩的电影电视、读优美的文章。因此,教师应抓住机会,尽可能多地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让他们在玩中、在乐中、  相似文献   

12.
要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源泉,感受习作的乐趣,我认为教师若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习作引导,相信学生一定会在习作中体会到“乐”,并且会“乐”于动笔。一、记录有趣的游戏游戏是孩子们最正当的行为,让游戏渗透到作文训练中,玩中学写,写中再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和作文一起分享游戏的快乐,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比如组织学生分组游戏,教师对每组游戏都宣布好游戏规则和程序要求,并要他们记住他们各自的表现和当时的心理。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记下游戏的全过程,甚至想法体会,在作文中谈谈自己发现的诀窍,只要写得完整、有…  相似文献   

13.
杨彪先 《文教资料》2010,(36):105-106
本文从阐述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针对如何改变作文教学现状进行了探讨,指出作文素材随处可见、习作机会无处不在,作文教学必须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习作,在阅读中习作,在想象中习作,在活动中习作,这样作文教学才有依附,才不会游离于生活之外。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中,提倡习作个性化,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和生活特点,设置他们喜欢的习作活动、挖掘开发他们潜在的习作资源和习作能力,让学生体验个性,张扬个性,真正地把个性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5.
兴趣可以打开情感的闸门,点燃灵感的火花。如何使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体验写作的快乐,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爱玩、爱游戏是学生的天性,让学生玩一玩,不仅可以消除学生作文的苦恼,而且可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如在《捏泥塑》的作文课上,教师先让学生进行泥塑制作,然后让其把游戏写下来,这堂作文课,学生自己动手,玩得尽兴,写得轻松。许多习作重点突出,语言生动活泼。长期以来,教师往往以成人的思维方式,要求学生写逻辑性强的程式化作文,结果学生苦不堪言,兴味索然。其实,只要尊重他们崇…  相似文献   

16.
为改变作文中不乐观的现状,以作文与生活的鱼水般关系为理论基点,可以尝试活动化习作教学,为学生感受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提供更大表现舞台,鼓励学生亲身经历,在主动探索和发现中获得知识,因而在实践活动中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言和技法。  相似文献   

17.
小学中年级属于学生习作起步阶段,写一件活动是中年级学生习作的重点内容之一。虽然学生天天在做各种各样的活动,但是由于缺乏教师对活动作文的有效指导,真正让他写的时候却依然语言空洞,叙述如记流水账,习作有畏难情绪。本次习作教师意在利用一个纸盒和一张纸条,搞一个简单的活动,同时通过现场同步习作指导,让学生学会把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活动及自己的感受用真实的语言有序地表达出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消除学生对习作的畏难情绪。  相似文献   

18.
所谓作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将作文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习作,在习作过程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睛操得到真正的陶冶。生活化习作教学必须植根于丰富的生活,放飞童真,返璞归真,让学生写原汁原味的、纯粹的、具有生命活力的作文。  相似文献   

19.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师比较头疼的问题。在习作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效果不佳。为了让三年级的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写作,教师可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让他们在习作中感受到精彩,体会到乐趣,在轻松中踏入习作的大门。  相似文献   

20.
写作需要一定的素材积累,如果素材缺乏,作文也就会变得假、大、空。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习作素材的开发和利用,要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获取习作的原料,丰富习作的素材。 一、活用教材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