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俗话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但少读《三国》好像没有什么歧义。《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被誉为"四大才子书之首"。该书以忠义谋略取胜,书中的故事情节起伏跌宕,很容易吸引青少年阅读。书中的许多经典故事和人物早就妇孺皆知,成为包括学生在内的平民百姓所津津乐道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活动背景三国故事源远流长,妇孺皆知,目前又由于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品三国",全国涌现出一股三国热,而襄樊古隆中又是《三国演义》故事中主人公诸葛亮的躬耕地,结合课文《草船借箭》的学习,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更多三国故事,弘扬三国文化。  相似文献   

3.
新拍大型电视剧《三国》最近在全国各大电视台的热播,让三国故事重新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黎彦余 《广西教育》2005,(1C):32-33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顾名思义.讲的是关于三个国家的故事,是历史纪录的艺术改写。中国老话说:“男不看《三国》,女不看《西厢》。”或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往往越是否定,越容易吸引人的好奇心:到底为什么不要读呢?  相似文献   

5.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选了几篇三国故事。学生在学习《草船借箭》时,很自然地想起了已经学过的《赤壁之战》,回忆起了看过的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所以一个个兴趣盎然,谈兴十足,课堂一时很难安静下来。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文本中的关索故事,显然不是来自三国正史,基本上是民间传说的产物。而且,在不同《三国》小说文本中叙述的内容并不完全相同。这种差异的出现,使得人们对关索故事的生成及其与三国故事的关系作出种种猜测。而这一故事的民间传播更见出正史与通俗文学之间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7.
学习目标设想:1.培养中学生文学欣赏的素养。包括了解三国故事;学习三国知识;欣赏品味《三国]义》的文学语言;2.提倡探究与合作精神。包括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表]才能;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3.大胆创新与勇于实践的能力。包括对历史人物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活动名称:走进三国话千古英雄时间范围:2005年6月20日——9月15日参加人员:初三两个教学班学生,一个语文教师。活动内容:阅读《三国]义》,整体了解三国故事;整理与三国有关的人物和事迹;积累与三国人物有关的诗词、文章、成语、歇后语等;收集三国故事的多项表]形式;合作]出,再现三…  相似文献   

8.
孙理 《河北教育》2003,(12):23-24
升入高年级后,有许多同学捧着《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描写古代英雄人物的小说看得津津有味。有些男同学,平时对学习不感兴趣,但是对三国人物、水浒108将却了如指掌,讲起来有声有色;有的同学为了收集这些人物的卡片,更是绞尽脑汁。如何把学生这一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来呢?六年级语文教材中正好有一篇课文《草船借箭》,讲的是三国重要人物诸葛亮足智多谋利用天气巧借曹操十万支箭的故事。网络中有关三国的信息相当丰富,有介绍《三国演义》全书的,有三国时的诗词,有三国群英谱,还有点评文章。于是我设计了《草船借箭》的拓展阅读——阅读“三国人物”。 一、广泛阅读  相似文献   

9.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已提炼为成语,被人们广泛使用。下面我们就重读这些故事,了解有关的成语。1.单刀赴会[故事回放]《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记载:为了讨回荆州,鲁肃定计设下鸿门宴来请关羽。关羽曰:“吾来日独驾小舟,只用亲随十余人,单刀赴会,看鲁肃如何近我。”关羽单刀赴会,威震江东。[成语释义]单刀:一把刀,指一个人。赴会:参加约会。原指三国时蜀国名将关羽只带一口大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含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2.舌战群儒[故事回放]《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记载:赤壁之战前夕,为了说服…  相似文献   

10.
“三国文化”概念的由来和定义,三国文化的两大系统:以三国历史为中心的系统和以《三国演义》为中心的。三国文化是一种带有功利色彩的经营谋略的文化,《中国演义》巨大的谋略借鉴意义是他书无法比拟的。三国文化的资源可直接为现实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1.
《三国杀》作为一款蕴含三国历史文化元素的游戏,在很大程度上是三国的真实写照。通过介绍《三国杀》与《三国文化与三国杀》课程,提出课程教学从《三国杀》人物技能、人物语言、插画美学、文学四个方面学习三国历史与文化,最后指出将《三国杀》带入课堂为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学习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三国群雄”雪晴不久前,荧屏上的三国鏖战正酣,一个个家喻户晓的三国人物活灵活现地跃然于眼前,将一个妇孺皆知的老故事演绎得如此生动、新鲜。一时间,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火”遍了北京城。12月12日,应首都师范大学之邀,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总制片任大惠...  相似文献   

13.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少儿版)的基础上,熟知三国故事,有关三国人物的成语、歇后语,汲取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丰富优美的语言营养。 2.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能力、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表演方面的才能及能够全面、客观地分析人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唐代释家经疏中的三国故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比较了唐代佛教经疏和魏晋南北朝及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三国人物故事的异同,由此要以看出三国故事在历史上的流播和演变,并进而分析了佛家经疏例引故事的成因与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太平记》是日本文学史上第一次大量插入三国故事的战争小说,通过调查《太平记》中三国故事的文献来源,可以描述《太平记》与中国三国故事的文献关系。就目前的文献根据,不能排除《三国演义》影响的可能性,但也不能断言有《三国演义》的影响。至少可以认为《太平记》的大量使用三国故事,说明中世时期三国故事已经较为流行,这是《三国演义》发生普遍影响的准备。  相似文献   

16.
绵阳是三国时期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地方,蜀汉政权兴于涪县,最后灭亡也在涪县。绵阳有丰富的三国化景观,三国遗迹遍布绵阳,三国的历史传说在绵阳久传不衰,以三国为主题的建筑、雕塑、壁画遍布全市。有关三国的戏剧在绵阳久演不衰。刚健有为,积极进取,以民为本,严己宽人,崇尚忠义智通等三国化精神对绵阳化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叶毓中先生精心创作的工笔重彩《全图三国》,是三国题材绘画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制。对于它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可以从中国画创作艺术和中国美术发展史的角度予以评价,而且可以从三国文化传播史的角度进行观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几位三国时有奇才异能并做出重大贡献的女中豪杰,同时对其中有异议的问题进行辨正。甄后后生的曹睿应生于建安十一年,当为曹丕血胤,而甄后与曹植不可能有恋情,《胡笳十八拍》、《悲愤诗》非蔡琰所作,刘备与孙夫人的关系并不和谐美满。  相似文献   

19.
《三国志》等史籍和《三国演义》等小说中有多个汉末三国时或虚或实的“空城计”故事,赵云战汉水、朱桓保濡须、文聘守石阳、陆逊攻襄阳为真实的“空城计”战例或具“空城计”色彩的战事;曹操攻定陶为一场伏击战而非“空城计”.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马谡失街亭后于西城智退司马懿的“空城计”故事,有历史的影子而非历史事实,它可能是赵云于汉水之滨战败曹操之役在传诵过程中的“张冠李戴”,其创作受到街亭之战中王平收拾残局史事的启发和《三国志平话》中诸葛亮“空城计”的影响.《三国演义》描写诸葛亮“空城计”,既是小说创作艺术的需要,也是社会大众接受意愿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以下简称《三国》)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其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大文学家罗贯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