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人的栖居是建立在诗的基础上的。"在海德格尔看来,荷尔德林是诗人的诗人,而"荷尔德林步入其诗人生涯以后,他的全部诗作都是还乡"。诗使我们回到故乡。而童年与故乡是相互缠绕的。故乡之所以是故乡,是因为童年时我们栖居于那里,是童年的生活使我们早期的栖居地成为我们的故乡。而童年又是故  相似文献   

2.
“人的栖居是建立在诗的基础上的。”在海德格尔看来,荷尔德林是诗人的诗人,而“荷尔德林步入其诗人生涯以后,他的全部诗作都是还乡”。诗使我们回到故乡。而童年与故乡是相互缠绕的。故乡之所以是故乡,是因为童年时我们栖居于那里,是童年的生活使我们早期的栖居地成为我们的故乡。而童年又是故  相似文献   

3.
一、《书塾与学堂》,是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写的自传体散文,叙述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生活。作者写这篇散文的目的是什么呢?提示:这篇散文回顾了辛亥革命以前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对自己的生活作一次小结,对自己从幼年时期起所形成的思想进行自我解剖,从而进一步  相似文献   

4.
《童年》是原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写自己童年经历的书,是一部艺术上相当成熟的作品。书中高尔基再现了他童年时代的生活,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通过阅读,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作家艰辛坎坷的童年,还可以知道那个时代人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高尔基是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童年》这本书也处处渗透着作者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高尔基的童年时期正值19世纪后期,社会的重重矛盾日益尖锐,沙皇政权的统治腐朽黑暗,人民的不满情绪与抗议声浪日甚一日。高尔基便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着,他的童年是清贫、悲凉的,但又是充满快乐与爱的。童年…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于1926年对自己的过去,特别是童年生活进行了痛快的回忆。这些描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和其他一些文章结集为《朝花夕拾》。在这本带有浓厚自传色彩的散文集里,鲁迅用恬淡的笔调展现了一幅幅迷人的童年时代的生活图景,缅怀眷念那些与自己生活相伴的人和事。  相似文献   

6.
陈琳 《小学语文》2013,(1):46-49
《祖父的园子》节选自《呼兰河传》第三章。《呼兰河传》构思并创作于1937年,1940年在香港完稿。1942年1月,萧红病逝于香港。在生命的最后岁月,她饱蘸着浓郁的情感笔墨,抒发了对故乡童年的悲欢记忆。这是呼兰河畔孤独的女儿,唱给故乡童年的生命咏叹调。全书七章,描写了呼兰河小城广大民众的愚昧和麻木以及病态的社会关系造成的病态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7.
故乡因为有姐姐才令人流连,童年因为有故乡才令人怀念。邱剑云老师《姐姐》一文,将姐姐、故乡、童年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写姐姐就是写故乡,写故乡就是写童年。与姐姐之间总维系着一份亲情,这份情是不会随着时空的转换而更改的。作者对笔下的姐姐没有着意刻画,但那份从内心流露出的真情却使这位能干、朴实而又深爱小弟的姐姐形象生动起来,犹如一股清新淳  相似文献   

8.
刘艳 《师道》2013,(7):68-69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林海音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是她回忆自己在北京城南生活的缩影。这篇课文以骆驼队为暗线,回忆了与骆驼队相关联的四件事(学咀嚼、剪驼毛、议驼铃、问去向),从中体味童年林海音的天真、幼稚和可爱。她在40岁时回望留存在心灵深处的一隅.可见她对童年生活的无限向往。正如林海音所说“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说明《生活真方便》是教科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童年的乐园》这一活动主题的一个主题活动。第四单元“我生活的地方”是根据《新课标》中“了解、关心自己生活过的地方的发展变化”这一内容要求而设置的,旨在让学生知道自己家乡的名称,能描述家乡的大致方位,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资源、公共设施,并爱护它们,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这一单元包括“我的家,在这里”、“童年的乐园”、“请到我的家乡来”、“明天更美好”四个活动主题。《生活真方便》是第二个活  相似文献   

10.
千里堤记事     
故乡是生我养我的乐园,携着童年的梦想,我曾漂向四方,不管什么时候,不论走到哪里,胜于故乡美的东西很多,丰富多彩的生活也优越于童年。但在我的记忆深处,它们与故乡和童年留给我的画卷相比仍是那样的逊色,尤其是童年在故乡千里堤上的见闻,还常  相似文献   

11.
苏建明 《教师》2014,(25):116-117
正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十多年前的那堂倒霉的教研课,教学内容是鲁迅的《故乡》。为了把课上好,到处寻找诸如名师课堂实录、优秀教案之类的备课资料,最后杂取种种形成了教案:先录音范读全文,再析读课文,要求学生找出小说中描绘的三幅故乡图(现实中的故乡、童年的故乡、理想中的故乡)进行对比,最后把握小说的主题。心想课一定会很精彩,结果事与愿违,学生在填写三幅故乡图的对比表时就卡壳了,童年的故乡与理想中的故乡难以找到,加之录音  相似文献   

12.
美国旅行作家比尔·布莱森因其令人忍俊不禁的处女作《一脚踩进小美国》获得国内外读者的广泛认同,被认为是最幽默最敏锐的作家之一。该书详细描写了他在美国小镇上的游历.找寻记忆中当年在爱荷华宁静平和而且妙趣横生的童年生活,而笔调欢快的《不是故乡非客乡》则讲述了他在学生时代漫游欧洲的故事。如今.在新作《霹雳小子的时代和生活:回忆录》当中.布莱森转向他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时在美国的童年生活;  相似文献   

13.
童年与故乡     
我叫奥纳夫·古尔布兰生(Olaf Gulbransson),在1934年,也就是我51岁的时候,我出版了一本叫做《从前》的图文书(在遥远的中国它被翻译为《童年与故乡》),便被人们称誉为挪威最杰  相似文献   

14.
童年生活的题材在西默斯·希尼的诗作中可谓独领风骚.希尼把童年平凡的生活写成动人的诗篇,用诗篇挖掘与再现童年生活的丰富内蕴和永恒魅力.对于希尼来说,写诗便意味着回到童年,回到故乡.希尼的诗与他童年的关系是值得文艺学注意研究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说明 《生活真方便》是教科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童年的乐园》这一活动主题的一个主题活动.第四单元"我生活的地方"是根据《新课标》中"了解、关心自己生活过的地方的发展变化"这一内容要求而设置的,旨在让学生知道自己家乡的名称,能描述家乡的大致方位,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资源、公共设施,并爱护它们,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这一单元包括"我的家,在这里"、"童年的乐园"、"请到我的家乡来"、"明天更美好"四个活动主题.  相似文献   

16.
童年与故乡     
【路子对你说】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里在其童话名作《小王子》的献词里说,“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孩子。但是他们当中很少有人记住这一点”。我觉得,不一定是这样哦,我知道的很多大人,回忆起他们的童年生活,都是很容易动感情的。童年和故乡,都是与记忆密切相关的事物。随着时光的流逝,记忆中的童年会交得更加晶莹闪亮,散发出迷人的光泽,童年时经历过的事情、熟悉的玩伴会交得越来越可爱;故乡呢,不管它是否美丽富饶,经过岁月的打磨,记忆中的故乡将沉淀在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童年与故乡”这一组文章的作者,都是文章名家,他们的文字值得细细品味,慢慢琢磨。初读时,你可能感觉不到有什么特别的,但真正读透这些浸润着感情的文字,你就会觉出它们的好了。7、8月还是炎热的季节,第二组关于“夏”的文章,并非像真正的夏天一样,只会给人带来炎热。如果你是一个怕热的人,读后还有可能感到一丝清凉,至少再不会为汗流不止而讨厌夏天。  相似文献   

17.
《教学与研究》编辑组转来唐再兴和高树榕等同志的稿件,对拙作《略谈〈故乡〉的艺术构思》(按:见本刊第二期)提出了不同看法,读后颇获教益。但对他们的一些说法还不敢苟同,今再谈谈自己的看法。一、从社会本质上看,社会如故,故乡如故。我在《略谈〈故乡〉的艺术构思>中说:鲁迅“从实际生活中看清了虽经辛亥革命,而一切‘仍旧’如故。因此,从本质上看,鲁迅在《故乡》中始终围绕着‘故乡如故’选取和组织题材、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所谓从本质上看,也就是看社会的矛盾,尤其是其中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故乡》  相似文献   

18.
正阿慧,河南沈丘县人,原名李智慧,回族女作家,其创作以散文为主,代表作品有《羊来羊去》、《俺家老奶》、《西洼里的童年》、《天边那片白》、《十个孩娃一个妈》等。阿慧的散文主要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家族历史为素材,通过栩栩如生的乡土叙事,摹写生命的本真状态,探究大时代背景下人性中的真善美以及女性悲剧命运的一生,体现出作家强烈的生命主体意识。一.童年视野中的生与死童年和故乡是无法割裂开来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郁达夫自传散文的创作意图。从一九三四年四月二十日起,到一九三五年四月二十日止,郁达夫在林语堂主编的《人间世》上一连发表了七篇自传性散文,回顾了辛亥革命以前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生活。《书塾与学堂》是其中的第三篇。郁达夫自己在《所谓自传也者》一文中曾经说:“四十岁前后,似乎是人生的一个小段落。”他写这篇自传性散文,意在对自己半生的生活进行一次小结。  相似文献   

20.
从字面上看,《文化苦旅》像一本游记,也像是余秋雨的一本自传,到处有他童年和故乡的足迹。随着余秋雨的脚印,我渐渐地寻觅出了属于他,也属于这本书的旅途中的一站站……第一站:童年的故乡余秋雨的故乡在余姚的一个穷困落后的村庄里,《牌坊》、《庙宇》、《夜航船》、《信客》、《老屋窗口》等精彩的文章都是以作者的故乡为背景写的。透过余秋雨细腻的描写,我在脑海中也隐约地勾勒出了一个美丽淳朴的乡村:在青山绿水中镶嵌着一条条用石头铺成、凹凸不平的台阶小路;农田间的石板上睡着赤膊乘凉的农夫;偶尔有几个路过的走脚小贩;杂草丛生的地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