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设计构想本课以“呼声”起首,以“悲愤”贯之,以“渴盼”作结。全文落脚点在“呼声”,“呼声”承载的“惋惜”“悲痛”“愤恨”“渴盼”等情感意向如一条红线贯穿全文始终。基于这样的理念,再结合文本情真意切的写作特色,我设想本课第一课时教学将  相似文献   

2.
设计构想 本课以"呼声"起首,以"悲愤"贯之,以"渴盼"作结.全文落脚点在"呼声","呼声"承载的"惋惜"、"悲痛"、"愤恨"、"渴盼"等情感意向如一条红线贯穿全文始终.基于这样的理念,再结合文本情真意切的写作特色,我设想本课第一课时教学将着眼于"情",扎根于"言",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教学策略,运用"以疑导引,细读文本,互动生成"这一模式进行本课时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懂得“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 .理解课文内容 ,弄清青蛙对天大小看法错误的原因 ,从中明白本课的寓意 ;3.能入情入境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领悟本课的寓意 :目光短浅 ,所见有限 ,而又盲目自信 ,看问题就会主观片面 ;只有扩大视野 ,增长见识 ,尊重事实 ,才能做到全面地看问题。教学难点 :呆在井里的青蛙为什么会所见有限。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大话”、“无边无际”,通过学习全文弄懂“坐井观天”的意思。 2 .通过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4.
《我有一个梦想》是世界演讲辞名篇,文本所负载的内涵、演讲文体及背景资料等信息十分丰富.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去处理背景资料、诵读课文与赏析文本的关系,是一个教学难点.本课采用“以读带赏”的教学思路,以诵读课文为线索,带动起对文本内容和艺术技巧的探究.  相似文献   

5.
[整体构想] 全文用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以诵读为主线,每课时突出一个教学重点或突破一个难点。其中第一课时,以“逍遥”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第二课时,以“笑”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和作者思想;第三课时,以“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鉴赏艺术特色,同时积累文言词汇。  相似文献   

6.
放眼当前的教研舞台,遍地开花的观摩课、展示课、竞赛课、研讨课,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少有人单独执教第一课时,偶有执教第一课时的,也往往会把课上得不伦不类。从课的起点看一学生对文本一无所知,应该是不折不扣的第一课时;可从课的终点看——学生对文本已有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又无疑是第二课时。再仔细一琢磨,觉得既不是第一课时,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学生识字学词、读通文本的教学环节;又不是第二课时。因为第二课时的教学不可能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零”起点上。这样的教学安排,有人称为教学内容“前置”,即本该第二课时学习的教学内容被提前到第一课时,而第一课时该落实的教学目标却没有进行或匆匆走个过场,这就使第一课时被上得“太胖”。这种“太胖”了的第一课时。老师们看了之后,都会心存疑惑:第一课时这样上,第二课时干什么?导致这种不正常现象的深层原因,是教者缺乏课时观,课时目标如雾里看花,模糊不清。[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一、围绕课时目标选择文本 一篇课文的教学要分两至三课时。各课时的教学有不同的侧重点。为此。处理文本时。首先要选与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密切关联的文本资源.与本课时教学目标相距甚远的.用起来不经济,不必选。至少不能选为主要教学资源;其次,要根据各课时教学的不同要求。统筹安排全文内容;再其次。为突破重难点。每节课应有一条具有统整性和开放性的教学思路.教师应选择与这条教学思路紧密联系的文本资源组织教学.以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力图在整体把握文本神韵的基础上找到一个支点,牵动全文学习,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使语文课堂更加原生态,[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教案,又称为课时计划。它不仅是教师音乐课教学的基本实施方案,同时还是这一方案的正确的文本表达形式。从普遍的音乐课教学实践上看,音乐课的教案写作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课时计划的详细文本,我们常常称之为“详案”;另一类则是课时计划的简约文本,我们也常常称之为“简案”。  相似文献   

10.
本课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段落结构;学习课文第1小节。第二课时:重点学习课文第2~4小节;总结全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文本的学习,感受谈迁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精神。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咀嚼,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从而感悟语言,感受文化。3.通过增补有关的材料,使文章更为丰满,在丰满的材料中,让学生感受词句丰富的内涵,从而引领学生经“历读厚”与“读薄”两个过程。教学设想: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老师曾说过;阅读教学要抓住文本的“领”,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在这篇课文中我认为文本的…  相似文献   

11.
一、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难点:朗读是低年级学生的最佳阅读方法,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培养语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理解课文;在琅琅的读书声中,达到与作者的感情共鸣。《台湾的蝴蝶谷》一课有着较强的韵律美与画面美。因此,本课以“读”贯穿全文,可以带领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乃至创造美。本节课主要以“读、悟、背、演”代替教师的讲解,在课堂40分钟里,学生是阅读的主人;教师只起到引导促进的作用,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结合图片和文字,了解“色彩斑斓、金光灿灿、壮观”…  相似文献   

12.
教学《最后一头战象》可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本文较长的特点,将本课教学定位为一堂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等形式,自主赏析的阅读课。整体教学过程分为三个课时,即第一课时主要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对课文内容质疑,并解决部分问题,学习“英雄垂暮”部分;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品读课文后三个精彩片段,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的作用,同时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嘎羧的高尚情怀,并初步感受作者的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第三课时完成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复述课文和“小练笔”的教学任务。下面重点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及意图。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声音艺术,是听觉艺术。在教学中我重点抓住以听为主,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充分揭示旋律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引导学生亲身感受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部分的旋律情感。本课共三课时,下面我将第一课时歌曲教学,从导入、教学过程、小结三部分详细说课。一、说导入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引发学生兴趣使之善学成为本课的亮点问题。学生在老师富于激情的引导下,兴趣盎然地欣赏了一段音乐,初步感受了音乐表现的内容,乘机我问:“听了这段音乐,谁能告诉大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恰当的…  相似文献   

14.
教材分析:本课是《剑桥少儿英语》(Cambridge Young Learners English)第一级下册Unit2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本单元的教学目的主要是描述动作。在前一课时,学生已学习了一些动词,如“reading,eating,drinking,sleeping”等,并且会用“What are you doing?”“I am…”来问答,为本节课的学习作了铺垫。  相似文献   

15.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本课图文并茂、文字优美的特点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教学本课时,应通过观察、朗读、想像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6.
依据文本特点安排教学结构,是本课例的一大亮点。本课例紧紧抓住“情趣”与“理趣”这一诗歌文体的根本要素安排教学结构,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一、情趣 首先,课堂语言与文本语言相得益彰。师生努力用优美的语言美丽地表述了师生的阅读体会,宛如一首动人的诗。整堂课自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何暘 《生物学教学》2009,34(7):35-36
本文总结了“生物进化理论”(第一课时)的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设计思路,介绍了本课教学的主要过程及收获。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学课时并不少,可面对新教材,有许多教师困惑于教学进度的缓慢和时间的不足。如何在教学中避免烦琐和肢解,达到“长文短教”,提高效率呢?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削枝强干,长文短教”的方法:不以分析、讲解全文为主,而是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找到文本的一个支点,牵动整个文本的学习,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简析:本课教学内容为《牛津小学英语》4A/Unit 1的第一教时。本书的第一单元安排了“新学期向老师要新课本”,“‘教师节’给老师送贺卡并向老师表示祝贺”这两个语言情景,话题贴近生活,学生乐于学习。本课教学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是围绕“新学期向老师要新课本”这一情景展开教学。  相似文献   

20.
本课例以“感悟文本—生成能力—指向应用”为基本理念而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理念、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