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年幼时,我们爱听故事;长大了,我们学写故事。学会记叙动人的故事是提升叙事能力的本领之一,下面介绍几种方法,供同学们参考使用。交代要素要清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叙事时只有点明了这三个要素,才能使读者信服。应简洁地交代故事的“起因”,具体地叙述故事的“经过”,合理地说明故事的“结果”。记述事情时,可以边写边问自己:事件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的?事件因何而起?涉及的人物有怎样的表现?事件结果如何?这样一步步追问,就能清楚地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了。  相似文献   

2.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这“六要素”,写记叙文怎样才能做到合理交代记叙要素呢? 一是时间和地点的交代写记叙文时最好在开头就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说明白,做到开门见山,简洁入题。如《我听到的一个故事》,一位同学是这样开头的: 这是两年前的事了。  相似文献   

3.
提示: 写好记叙文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合理地交代记叙的要素。记叙的要素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合理”呢?首先,位置要合理。记叙要素的交代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在恰当的位置。比如,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不一定要千篇一律地按顺序安排,倒  相似文献   

4.
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是记叙文的“六要素”。不把记叙的要素交代清楚,文章就会眉目不清晰,内容不完整,从而使表达效果大打折扣。要想清楚、快捷地交代记叙文的要素,必须在动笔之前想清楚本文将要写哪几件事,这些事情都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有哪些人参与,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什么。在想清楚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再采用恰当的方法,把有关要素交代出来。文章开头或某些部分的领起语句,用三言两语直接将有关要素写出来,简明扼要,一目了然。比如《生日》一文开头写道:今天是我的生日。早晨,我起床后,把家中打扫得…  相似文献   

5.
一、看图引文,悟出中心。教学伊始.教师先让学生看“猴子爬竿”图,激疑:这只猴子在干什么?你看过哪些动物的表演?人们把动物表演的节目叫做什么?(板书“马戏”)表演马戏的动物都是经过特别训练的,所以表演得非常精彩(板书“精彩的”)。课文写了哪些动物精彩的表演?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然后讲解第一自然段,开头第一句话交代了什么?(时间、人物和事件)课文开头紧扣课题“精彩”二字,“精彩”是课文的中心,这样利用图片,引出课题,再围绕课  相似文献   

6.
【学一学】一篇写事记叙文,通常要告诉人们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与这件事有关的有哪些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怎样。如果把这些内容清楚明白地体现在文中了,那么,这件事情就记叙完整了。上述提到的人物、时间、地点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就是记叙文的六要素。记事记叙文的这些要素,是不是在每一篇文章里都必须作详细的交代呢?那也不一定。在有的情况下,某些要素可以写得简略一些。例如就拿“时间”来说,如果它和文章的中心、内容有密切的关系,就必须作详细、具体的交代,应当在文章中写明事情发生在何年何月何日。反之,…  相似文献   

7.
教学要求:阅读全文,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大自然的美;想象“我”被美丽的荷花所陶醉的情境。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荷花指名朗读全文。同时要求学生思考问题:这课书共写了几小节?哪几小节是直接写荷花的? 读后引导学生讨论思考题。 (说明:要求学生边听边默读边思考,初步理解各节的主要意思,这是阅读能力的一种训练。) 统一认识:课文的第一、二、三小节是直接写荷花的。讨论第一小节。“闻到一阵清香”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写出了荷花的香味。)板书:清香 (说明:第一小节极易被学生忽略,引导他们讨论就可以明确这一段实质是说明荷花的香味的。) 哪几小节写了荷花的样子?(第二、三小节) 要求学生读读、想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荷花的?(荷叶、荷花两方面)  相似文献   

8.
古今中外,有多少文人墨客咏写过秋景秋色,然而只有《故都的秋》最值得人领略欣赏,因为它别有一番情韵。文章的题目“故都”二字指明描写的地点,饱含深切的眷念之意。“秋”字确定了描写的内容,题目明确而又深沉,洗炼含情。文章的第一二段是总起,总写作者对北国之秋与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表达了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作者先写北国故都之秋才够得上秋味:清、静、悲凉,令人向往。接着写江南之秋,秋味不浓,不让人满足惬意。文章第二部分是分写,从记  相似文献   

9.
这篇文章写得非常优美,读后令人心旷神怡,值得大家好好阅读、认真体会。下面我简要地分析一下这篇文章的特点,不对地方可商榷。第一,开篇交代清楚,明了。文章开头寥寥几笔,交代了时间——秋始夏余;人物——我;地点——荷塘边,这就完成了一般的作文要求。  相似文献   

10.
《麻雀》是十九世纪俄罗斯伟大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课文描写“我”目睹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的保护小麻雀,使其免受伤害的故事,赞扬了老麻雀不畏强暴的精神。作者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时间是在“我打猎回来”,地点是在林荫路上。接着写事件。“猎狗跑在我的前面”突然“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这几句说明猎狗发现了猎物。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呢?原来在前面的林荫道上有一只小麻雀“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  相似文献   

11.
暑假中,有不少同学跟随父母、亲友外出旅游。在游览中,既看到景物、名胜古迹,又听到导游小姐的介绍。那么,怎样写游记呢?一、交代游览的时间、地点、人物。写游记,首先要交代浏览的时间、地点、人物,然后按观察的顺序写清楚游览的过程。这样才能让读者对游记一目了然。二、要仔  相似文献   

12.
<正>同学们,这次习作要求你们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来写梗概。那么,什么是梗概,写梗概有什么好处,应该怎样写梗概呢?一、什么是梗概所谓梗概,就是一本书的大概内容。作品梗概是对原书内容的浓缩,是对原书的高度概括。写作品梗概,就是简要地把故事讲出来,尽量长话短说。讲述时不能掐头去尾,不能遗漏重要情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经过都要交代清楚。  相似文献   

13.
第一课时 一、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读全文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课题告诉了我们什么?(全文写的是一次爬天都峰的活动) (2)第一自然段只有13个字,但内容很丰富、很具体,它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是记事文章常用的写法。 2.按照“爬天都峰前”、“爬天都峰时”、“爬天都峰后”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然后说说每段写了什么内容。  相似文献   

14.
第一,要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叙事时,要交代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什么事情以及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这六要素,只有在不妨碍别人看明白的情况下,才可以省略其中的一两个。[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写法指导】记叙文的主要任务是写人记事,写人记事要交代清楚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是由一定的人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做出来的,事情本身也有一定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把记叙文写得具体、完整,就要把这六要素交代清楚。六要素中的时间、地点,可以直接点明,也可以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特征,间接地表现出来。如写早晨,可用“天亮了”、“东方出现鱼肚的时候”等表示。再如写地点,写上“大片的芭蕉叶子迎风招展,像一面面旗子”,就表示事情发生在热带地区。人物作为记叙文的主要要…  相似文献   

16.
【启迪讲解】一篇记叙文,写人、写景、写事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记叙文往往是开门见山,直接交代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然后详细叙述事件发展的过程、原因等。一个事件的组成包括许多细节,要选择与写作主题相关的材料,要通过叙事说明某种道理。  相似文献   

17.
先来看一个《木屐》(语感教学实验教材,开明出版社出版)的教学片段。师:好,理清了思路,我们再一起来品味语言。先品读第一片段。请同学们自由朗读1-2节。师:读得不错。这两节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还渲染了气氛。请问气氛是怎样的呢?生:(七嘴八舌)悲凉的,伤感的,  相似文献   

18.
叙述一件事情.是记叙文练习的基本内容,只有写好了一“人”一“事”.才有可能写好比较复杂的记叙文。 首先.要把事情叙述完整。不仅仅是要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整个过程叙述出来,还包括对与事情有关的人物、时间、地点等的交代,这也就是人们常常说到的记叙文“六要素”,显然,“六要素”交代不全面,事情就叙述得不完整.会给人以支离破碎的感觉。  相似文献   

19.
“一天”的概念是什么?“一天”有24小时,分早上、上午、下午、晚上,“一天”就是一个工作日或休息日。这谁不知道?可就有许多同学弄不清。他们将《烦恼的一天》写成了“我的烦恼”,将《倒霉的一天》写成了“倒霉的一件事”,“一天”不见了,被忽视了。为什么会这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时间词,忽视了时间的表示,因而不能体现“一天”的进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是记叙文的四要素,同学们应该都知道。在写一般的记事性的文章时,大家也都知道要交代清楚记叙要素。而这次征文题目中的“一天”,本身就是一个时间词,因此…  相似文献   

20.
一、记叙文如何写得规范1.合理交代记叙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要素”。2.正确使用记叙的人称。一般来说,记叙文是用第一人称(我、我们)或第三人称(他、他们)写的。选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选用第三人称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可采用对话或独白的形式,让“他”讲述亲身经历的事或自己的心理活动,给人以真实的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