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广大教师在教学理念上都有了明显的改变,学生在课堂中参与的时间比以前多了,教师放手让学生主动研究的机会也增多了。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教师个人教学习惯的干扰,经常会出现一些教学误区。误区之一:教师讲得清,学生就听得懂讲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方法,而听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教师清晰透彻且带有启发性的讲解是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先决条件。然而,教师讲得清,学生却未必听得懂,往往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如坠云雾。如果教师只顾自己津津乐道,不顾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与学生的的…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会遇到这样一些困惑:台上,教师讲得兴致勃勃,台下,学生听得无精打采;学生身在教室心在网吧;基础知识半天学不会,电脑网络知识却能够"无师自通"……  相似文献   

3.
误区一:教师讲得清,学生就听得懂。讲,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教师清晰透彻且带有启发性的讲解是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先决条件。然而教师讲得清,学生却未必听得懂。数学课堂上常常有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可学生却如坠云雾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顾自己讲得津津有味,不顾来自于学生一方的反馈信息,教师与学生的思维不能同步,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毫无思考理解的余地,最终造成听不懂、囫囵接受教学内容的结果。为了能实现教师讲得清,学生听得懂,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最基本的教学形式。采用启发式教学还是注入式教学,这不仅是一个教学方法问题,而且是一个教育思想体系问题。注入式教学片面夸大教师的作用,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的对象,认为课堂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讲不清是教师的责任,学不好是学生的责任。在课堂上教师讲得口焦舌燥,学生听得迷迷糊糊,其结果学生只学得一些似懂非懂的书本知识,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的教学中,许多教师课前查阅大量资料,课上滔滔不绝教得十分卖力,总以为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讲到了,才对得起学生。但结果却往往是事与愿违,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对此,有的教师百思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6.
李黎 《湖南教育》2004,(10):28-29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英语教学的难点。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经常碰到这样一些问题:词汇零散,不能系统地教学;教师讲得辛苦,学生遗忘得很快;教师讲词汇觉得枯燥,学生学词汇觉得乏味。这样的结果是,教师教完音、形、义就了事,学生按教师教的死记硬背,词汇课成了死记硬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的教学中,许多教师课前查阅大量资料,课上滔滔不绝教得十分卖力,总以为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讲到了,才对得起学生.但结果却往往是事与愿违,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讲一些好,还是少讲一些好?这个问题,在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声中,又被提出了。有些同志,过去在课堂上讲得偏多,现在要减轻负担,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提倡多讲了,思想还扭不过弯来。他们说:学生的知识是教师教会的,只有教师多讲一些,学生懂  相似文献   

9.
<正>有效教学的关键和核心,对学生而言指向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对教师而言则指向教学效益。《简单: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中说:"把课讲得简单一些,并不等于简而不精,单而不丰,简单一些其实就是精炼一些。它要求教师在备课环节上狠下功夫……教师只简单一讲,就得要领,就出新知,就解学生心中之惑,使难点疑点全部变成亮点。由此可见,把课讲得简单一些是一种境界,它不是把语文教学简单化了,而是把语文教学艺术化了、精良化了、高效化了。"笔者思考:学生有无进步或发  相似文献   

10.
在古代诗词教学中,我们常会提到“意境”二字。有的教师总想让学生感受更真切,因而分析得透彻,讲得精细,学生却毫不领情,越听越觉索然,越讲越觉无味。  相似文献   

11.
复式教学如果进行得好学生知识质量往往还要超过单式,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是复式教学中教师交给学生的东西是些主要东西,是一些必要讲的东西,可以不讲的,复式班中基本上做到了不讲。其次是因为复式班教师讲得少,学生练习机会多,反复练习,能使  相似文献   

12.
梁兴媛 《甘肃教育》2014,(24):79-79
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说得多一些,教师讲得少一些,让学生多动手,把学习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把学习时间留给学生呢?一、教师少讲,是把学习时间留给学生的前提学生已经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少讲;超越学习要求的内容少讲;简单易懂的少讲;学生似懂非懂、难以理解的问题少讲。但是,少讲并不是不讲,少讲则要求教师要引得妙、问得精、拨得巧,教  相似文献   

13.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或许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讲了很多作文的方法,但学生却收效很少。究其原因,一是教师进行作文指导时,讲得天花乱坠,繁杂无序;二是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不着头绪。因此,我尝试着用古代文论的几个经典名句来指导学生作文,让学生在思想上形成一些基本的写作观念,从而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4.
高红霞 《宁夏教育》2010,(10):56-56
最近听了一些教师的授课,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吃力,但学生学习的效果却不够好。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才能使学牛掌握教学内容,完成作业,真正做到既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又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现在新课改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这是一件好事.可是由于人们理解的偏颇、认识的局限,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困惑,遇到了一些问题,教学效果也并不尽如人意.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常常足教师讲得少了,学生活动多了,课堂显得热闹了.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却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6.
现在许多语文教师怕在课堂上“讲”得多了,结果该讲的地方也省略了;一些教师还“盲”无目的地让学生“读”,而美其名曰:“以学生为主体”、“自读自悟”。究其根本原因是教师担心自己讲得多了,教师主导地位太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不符合新课改精神。这种不顾教学规律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始终是教师逐字逐句地讲,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的介绍.而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句式,记译文。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口干舌燥。精疲力尽,却仍有学生茫然不解,甚至酣然人梦。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索然无味.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怎样才能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效率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1、教学目标定位的“理想化”——大、空、虚 主要表现在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上:表象做得太多,本质挖掘太少,即教学内容的定位不准;教学的形式是教师讲得多写得多,学生听得多练得少想的少,教师忙得不亦乐乎,而学生却清闲得很;  相似文献   

19.
陈金涛 《甘肃教育》2020,(5):137-137
一、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1.死板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提升。目前,大部分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教师讲得“不亦乐乎”,学生却听得“一塌糊涂”。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型极强的课程,教师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生硬晦涩的理论知识,学生肯定难以消化和吸收,这种“大田漫灌”的教学模式得到的结果只能是:教师讲得费劲,学生听得吃力,致使课堂效率低下。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讲得口若悬河,唾沫横飞;学生却听得云里雾里,兴味索然。教师嚼的馍再好,也会使学生消化不良。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想方设法多方面地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授课气氛,使学生在情境中动情,在情境中共鸣。随风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