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对于复杂人脸模式、脸部特征的提取,是人脸自动识别技术的关键,本文对固定背景下人脸图像特征的定位和提取算法进行了分析.文中首先对彩色图像背景进行分割,得到二值化图像;然后采用边界搜索方法确定人脸外接矩形;最后在色度空间中,结合SUSAN角点检测方法,实现人眼、嘴角定位,完成了人脸图像特征的提取和识别.实验证明,该算法在降低运算区域的同时,降低了运算复杂度和其他干扰因素,并且在速度、效率、准确性方面均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人脸表情分析是指利用计算机对特定人的脸部表情及变化进行分类,进而确定其内心情绪或思想活动,实现人机之间更自然更智能化的交互.采用主动外观模型的方法,利用特征向量构建出人脸外形和纹理的统计模型.用模型生成的合成图像去逼近目标物体图像,并通过合成图像和目标物体图像之间的差异来修正模型的合成图像.在表情分析阶段,采用最小距离的分类器,把从待识别图像中提取出来的表情特征输入到分类器中,最后输出识别结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人脸图像性别识别中单一特征识别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融合纹理特征和形状特征的人脸图像性别识别方法.通过局部二值模式(LBP)及其改进算法提取人脸图像的纹理特征,梯度直方图(HOG)提取人脸图像的形状特征,融合两个特征利用Adaboost分类器进行人脸图像的性别分类.在ORL人脸数据库和自制人脸数据库CZB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直接利用像素特征和单一特征的识别方法,融合多特征的人脸性别识别方法的识别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在VS2010编程环境下,结合OpenCV视觉库设计并完成了一个人脸识别实验平台。首先检测图像中的人脸区域,然后通过子空间法将其映射到新的特征空间提取特征,最后使用支持向量机实现分类识别。该实验平台可完成人脸检测、人脸识别功能,并实现了人脸数据库的创建、修改以及查询。在此实验平台上对ORL人脸数据库和实际创建的数据库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视频人脸识别实验平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保障信息安全,基于Matlab设计一个人脸识别系统。首先调用计算机摄像头采集人脸照片,检测并提取其中的人脸区域部分,并对提取出的人脸区域进行图像预处理,然后与事先建立好的人脸特征数据库进行对比与匹配,识别出检测到的人脸图像,输出识别结果,最后得出待测人的有效身份。运行结果表明,该人脸识别系统可有效实现人脸识别,且运行较为稳定。此外,研究发现Gabor算法在人脸特征提取方面具有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7.
针对人脸识别系统中的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两种特征提取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一个融合特征提取方法,并构造了一个能够将图像数据空间的人脸映射到人脸特征空间中并实施识别的实验系统。最后分析了该系统的构成与特点,并给出了实验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8.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采集人脸图像,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一系列相关技术处理,包括人脸图像采集、人脸定位、人脸识别,达到识别不同人身份的目的.在该项目实现过程中,本文首先调用了OPENCV自带关于人脸识别的函数facedetect 来进行初步人脸识别得到的初步效果,用肤色做出了静态人脸识别,在图片上显示了人脸,并用椭圆形框对其识别.  相似文献   

9.
人脸识别是当前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近年来,流形被认为是视觉感知的基础,利用流形学习算法可以寻找图像的内在特征.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差异性值监督LLE(D-LLE)算法和图像分块的人脸识别方法,首先对提取的人脸图像进行分块,然后利用D-LLE算法进行人脸子图像集特征提取,最后使用最近邻分类器进行人脸图像识别.通过与现有人脸识别方法进行仿真结果比较,该方法能够取得较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0.
动态前景目标识别和提取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内容。对动态图像进行前景目标提取与运动跟踪,通过改进高斯混合背景模型,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特征加权的前景目标提取算法,目的是对动态画面中的图像特征进行识别并精确提取所需要的画面。根据高斯模型组合多个图像特征,针对组合特征空间的各个子空间构建似然图像,通过似然图像特征分析与加权,提取最具有差异性的特征。根据图像前景特征在图像帧与帧之间的不同,提高前景目标跟踪的鲁棒性。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在提取前景目标上比传统算法提高了精度,目标跟踪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人脸识别中人脸图像的特征提取问题,提出了一种将全局特征与局部特征相融合的人脸识别方法.全局特征的提取采用主成分分析算法.主动外观模型定位58个特征点,在其中17个特征点处进行Gabor小波变换则可提取局部特征.归一化的全局匹配度(局部匹配度)可由测试图像和训练图像的全局特征(局部特征)得到.对归一化的全局匹配度和局部匹配度进行融合后,融合匹配度最大的训练图像所属的类即为识别结果.实验利用2个人脸图像数据库(AR和SJTU-IP-PR)测试该方法的识别率,结果表明该方法要优于PCA和EBGM,并且在一定的表情、光照和姿态变化的条件下是有效、稳健的.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一种基于摄像头的快速人脸识别方法,具体步骤为:利用摄像头捕捉人脸图像,采用图像处理算法从所抓取的图像中提取能代表人脸的特征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利用主成分分析算法对人脸进行识别;最后采用VC++程序语言开发了基于摄像头的人脸识别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采集速度快,易读性和可移植性强的特点,并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人脸特征结构,提出针对人脸个体差异性的核线性判别分析。首先,利用QR分解和正交投影提取出能够描述人脸个体差异的特征。然后,应用核技术将描述人脸个体差异的特征集投影到高维空间;最后,利用线性判别分析对高维空间中的数据进行分类识别,并在FERET、PIE和AR数据库上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与核线性判别分析、核主成分分析相比能够去除人脸的公共特征,从而提高了正确识别率和识别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智能车牌识别系统是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为一体的综合系统,包含对车牌图像进行预处理、车牌区域定位、字符分割以及字符识别等功能。在车牌识别技术中,采用了BP神经网络技术,能快速根据提取的车牌字符特征与已知样本中特征进行比对以获取车牌字符。通过运用OPENCV计算机视觉库,大大降低了系统实现复杂度,实现了快速准确识别车牌号码。  相似文献   

15.
人脸识别技术,是近几年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的计算机安全技术.以高端智能手机的安全应用为载体,结合主元分析(PCA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法和多权值函数神经网络在人脸识别中的优势, 利用非线性多权值函数神经网络实现多主元提取,以及多权值函数神经网络识别.给出了完成人脸图像的检测、特征向量提取、人脸图像识别相对应的硬件系统架构、人脸识别算法流程和算法实现类图.  相似文献   

16.
针对能够用于图像篡改的Seam-insertion技术,提出了一种Seam-insertion篡改识别定位算法。算法充分考虑了Seam-insertion篡改所引起的图像特征变化,提取像素点的线性特征和能量特征用于篡改的检测,并利用Seam的特性对篡改区域进行定位。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案能有效识别基于Seam-insertion的图像篡改,并能对篡改区域进行较为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17.
系统以Raspberry Pi 3B+为核心处理器,通过摄像头采集图像进行人脸检测,进而在一定角度内控制风扇的关停和自动跟踪.Raspberry Pi与ESP8266微控制器配合,利用温、湿度传感器实时采集环境温度和湿度,自动调节风扇的转速.同时对摄像头进行远程控制,最终实现智能风扇系统的设计.经过测试,人脸检测准确度较高,能够很好地满足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
给出了一种基于Gabor小波的人脸识别系统的实现.该方法先利用模板匹配法定位人脸图像的眼睛,然后经过标准化使图像具有相同的基准,其余特征点的搜索采用弹性图匹配方法;特征点的粗略位置根据训练集的人脸结构知识定位,然后使用弹性图簇的数据结构求得特征点的精确位置,当各特征点的精确位置定位后,人脸的Gabor Jets就可求得;样本图像的相似程度可用与人脸特征点对应的GaborJets作度量函数表达.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智能安防行业中普遍使用指纹识别系统,而传统的人脸识别系统使用范围小、售价高、普及率低的现状,设计了一种基于PCA人脸识别的智能防盗报警系统。该系统采用PCA算法进行人脸特征降维,识别后设置警报阀值,采用GSM通信实现智能防盗报警功能。通过硬件与软件的设计安装与调试,以及系统整体的测试调试,该系统能有效识别人脸,并在系统出发警报时通过GSM短信进行实时通信报警。  相似文献   

20.
饶彦 《教育技术导刊》2012,11(3):149-150
给出了一种用于固定场景的快速人脸检测方法。在背景差的情况下,利用SHEN滤波进行二值图像并提取出运动目标区域,基于肤色聚类模型对运动目标子图像进行肤色分割,结合椭圆模板检测出人脸区域,进行人脸定位。实验数据表明,该方法对固定场景中的人脸检测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对姿态、表情、年龄都有较强的适应性,并具有一定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