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永军 《考试周刊》2013,(83):147-147
教师在生物教学中从生物新课程标准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培养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相结合,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作为数学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逆向思维不仅是人们开展思维训练的基础载体,也是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的重要依据,并且在培养逆向思维的同时也促成了敏捷性思维的养成.逆向思维是从问题相反的一面入手去思考解决,意思就是在知道结果的情况下去探索问题的根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逆向问题是数学中很常见的一类问题,所以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逆向思维的培养,对学生进行适量的逆向思维的训练,以此来使学生掌握运用逆向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可以形成比较好的的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3.
当代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思维障碍将会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认知结构产生负面影响.文章正是通过在教学中有目的地使教学的思维方式逐步从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从单向思维向发散思维迁移和扩展,从而排除了学生思维障碍,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推动了生物学素质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逆向思维又称反向思维,属于发散性思维,是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有意地去做与正向思维相反方向的探索。进行逆向思维可以突破思维定势,往往能创造性地发现简捷、新颖、奇异的解决问题方法。逆向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经过逆向思维训练的学生,思考问题比较灵活,解决疑难问题的效率比较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在分析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引导学生从反面来考虑,使学生学会动脑。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逆向思维的作用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日益凸现出来.逆向思维从问题的反面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究,能够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阐述逆向思维的概念,总结分析逆向思维对初中学生的作用,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进行探讨,旨在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介绍了逆向思维的概念与特点,接着从唤起学生的逆向推理意识、训练学生的逆向解题技能、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三方面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可知,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学习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生物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联想、想象、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知识亮点上能够多视角和多维思维,探究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周平 《华章》2012,(35)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教育科学的核心问题,生物教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实用性和面向21世纪的主力学科,应该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教育科学的核心问题来对待.本文从形象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求异思维五方面的培养阐述了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9.
数学是高中生的必修课之一,所以学好数学就非常的重要。教师保证数学教学的效率就需要采用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进行教学。掌握好数学的规律和思维方法,对于学习者来说也是很好的培养自己的智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方式。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发散性的思考,能够大大的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也就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培养,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的时候能够更加的全面,培养学生的双向思维能力,这样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就会得到提升。文章就高中数学的逆向思维能力培养和数学发散思维培养进行分析,希望对高中生学习数学的综合能力提升有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10.
初中地理是文理结合的一个学科,适合综合思维的培养.为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力,教师可以从问题探究、逆向推理和图文转化三个方面开展教学实践研究.在问题探究中,教师应适当融合思维导图和知识迁移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和发散能力;在逆向推理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反证和正逆互用的意识,提升学生突破思维障碍的能力;在...  相似文献   

11.
王爱英 《教师》2024,(5):57-59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持续深入的新时期,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逆向思维培养工作得到重视。逆向思维在数学学习和实际应用方面有重要的价值。文章对逆向思维的概念进行分析,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探讨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意义,结合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从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数学性质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数学习题、做好课外学习拓展工作四个环节入手,提出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具体策略,以期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提高当前学生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2.
邓闽玲 《成才之路》2009,(11):31-31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能够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正向思维、逆向思维、综合思维等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新的学习方法、新的学习兴趣,告别枯燥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法,还容易在其他学科中有新的突破,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陈宝仓 《甘肃教育》2007,(11S):43-43
数学思维分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两种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正向思维的培养,更应重视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学生解题时,往往偏重于正向思维,而不善于逆向思维。因此,着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尤为重要,数学中的正向运算与逆向运算,就是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具体表现,如果将其表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会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科学教学是训练学生科学思维的有效途径,然而现实中存在思维定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配合不佳、缺乏逆向思维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阻碍学生思维及学习品质的进一步发展。教学中应采用问题教学、利用直观实验引发抽象思维、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等策略矫治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蔷 《考试周刊》2011,(46):95-96
逆向思维法是指为实现某一创新或解决某一因常规思路难以解决的问题,而采取反向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逆向思维是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思维训练的载体。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并加强学生从正向思维转向逆向思维的培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本文作者从数学命题(概念、公式、定理)的教学中不断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在"逆向变式"习题训练中强化学生的逆向思维,在数学运算教学中促进学生的逆向思维,在几何命题证明的教学中教会学生逆向思维等方面,阐述了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数学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逆向思维是一种从相反方向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更要注重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分析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为其解题能力的有效提升奠定坚实基础。为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在课堂中有效渗透逆向思维,以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使之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地理教学往往对正向思维关注较多,长期正向思维形式的思维定势会影响逆向思维的建立;又由于经正向思维转向逆向思维需要重新调整心理过程,重建心理过程的方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正逆向思维联结的难度。凡此种种,使得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成为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呢?  相似文献   

18.
逆向思维是与顺向思维相反的独特思维方式,能够让学生打破传统思维定式的束缚,朝着反方向对学习问题展开深入探究,有利于帮助学生从逆向角度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拥有更大的思考空间,降低问题的解决难度.因此,为了让学生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逆向思维能力.文章以小学数学教学为阵地,以逆向思维训练为载体,针对性地讨论了教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促使学生逐渐养成逆向思考的好习惯,并在这一思维模式下更好地掌握数学学习技巧.  相似文献   

19.
逆向思维是指由果索因,知本求源,从原问题的相反方向着手的一种思维,它与顺向思维相反。逆向思维是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进行思维训练的载体。小学生习惯于顺向思维,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常常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而逆向思维往往会使学生体验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醉人情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逆向思维的培养,让逆向思维融化在顺向思维中,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20.
逆向思维是数学学习中较为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它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是学生需要具备的数学基本素养。为了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在各个环节渗透逆向思维,如公式、概念的理解及证明等,从而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创造性、生产性得到发展。因此,本文从逆向思维内涵出发,分析总结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必要性,接着再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实现路径,从而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