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指明了方向。“以人为本“是高等医学教育的核心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新形势下高等医学教育发展和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依据科学发展观的原理,结合医学教育的特点,提出了在医学教育中贯彻科学教育发展观,统筹医学教育规模与质量的协调发展,树立医学人才全面素质培养意识,加快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进建立和实施中国医学教育认证制度等促进医学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新医科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医学教育发展和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健全和完善医学研究生核心课程体系是保障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最基本和最关键的环节。文章针对新医科背景下地方医学院校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核心课程建设的问题,分别从改革研究生培养方案、构建多层次研究生课程体系、创新特色研究生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完善课程考核评价监督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种种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袁静 《科教导刊》2023,(19):52-54
高水平的医学教育对于培养大批高素质专业化的医学人才、推动建立中国特色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的作用。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前提和基础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文章以OBE教育理念为指导,坚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针对当前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医学教育的特殊性,构建涵盖“质量标准系统、质量建设系统、监测评估系统、反馈改进系统”四个系统模块的新型质量保障体系,以保障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持续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医学教育国际化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国际化挑战,高等医学院校需要学习、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医学教育的先进经验,改革医学教育模式,在教育目标、教育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成长、专业认证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培养具有国际发展意识、国际交往能力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5.
将循证医学理念引入高等医学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循证医学是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实践过程。将循证医学引入医学教育是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强的合格医学生。循证医学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相结合将更有效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将循证医学引入高等医学教育对医学院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王杉 《中国高等教育》2012,(2):19-20,5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深化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临床医生的培养既要注重基础理论,更要注重临床综合技能"。"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医学教育国际标准"以及"中国医学教育标准"都对医学教育实施过程的每一个环  相似文献   

7.
医学研究生培养方式改革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在高等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提高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作者在高等医学教育的宏观视野下,围绕医学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了我国医学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新形势,指出当前应进一步理顺我国的医学学位与学制;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必须遵循医学教育自身的规律、必须适应社会对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需求。结合已有经验,提出新的培养模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今后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不断改革提供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医学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进步和医学模式的改革,对高等医学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深刻理解医学教育内涵,借鉴适合我国国情的经验与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医学专门知识和技能,重视对医学生全面培养,将对我国的医学教育以及卫生事业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21世纪医学科学发展,培养能扎根基层,为人民服务的现代复合性医学人才,需要在医学教育中培养医学生对医学教育的兴趣,培养医学生主动"去学"、"能学"、"会学"的目标,因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适应现代的医学教育和提高教师素质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预防医学教育面临的问题和预防医学教育改革方面,就如何提高预防医学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预防医学人才提出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1.
医学作为一种全球性的职业,具有共同的职业信仰、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由国际医学教育委员会(IIME)提出的"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规定了任何国家培养的医生都应该达到的基础医学知识、专业技能、职业态度、行为和价值观、群体健康和信息管理能力等方面的最基本要求。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目标应结合当前医学教育现状,以"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及其评价方法为出发点,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同时采用多种考核方法评价教学效果,促进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与改进,培养符合GMER要求、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2.
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高等医学教育质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提高高等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应当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树立现代医学理念和医疗模式,并改革医学教育模式,优化医学教育结构。当前,应注重医学教育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的一致,贯通基础课、专业课和临床实习教学阶段,整合本科、研究生、留学生教学资源,倡导人文、医学与科学精神的统一,使医学教学模式与现代医疗模式相适应,把我国医学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预防医学教育面临的问题和预防医学教育改革方面,就如何提高预防医学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预防医学人才提出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4.
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和医学卫生人才培养质量与人类健康密切联系,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本文从教育模式、课程设置、教师团队、教学基地的合作、研究生管理与培养等方面分析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研究现状,并从医教协同理念出发,探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医学教师是培养医学教育人才的关键,医学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医学教育质量的优劣。而医学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在整个医学教师培养体系中处于中心环节,只有构建高效的医学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复合型的医学教师人才,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医学精英。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适应现代医学发展需要,培养造就具有现代预防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级医学人才,对临床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方法: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修订,调整、优化课程体系,初步构建了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三位一体",贯穿全过程的预防医学课程设置模式,使课程体系趋于完善.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改革后课程体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预防医学观念及实际工作能力.结论:通过深化预防医学课程体系改革,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突出了学生预防控制疾病能力的培养,符合社会和医学教育发展对临床医学教育质量的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国内高等院校的医学专业一直非常注重对医学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研究。并且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设置全新的医学教育课程方案,建立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医学教育的新课程体系。本文从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对策着手,重点分析医学教育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医学教育改革的思路以及具体的改革实践措施,以期通过对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探讨来为提升医学教育的质量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技术与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医学教育正面临着知识经济和医学科学快速发展的新态势 ,在这种态势下 ,社会要求高等医学教育要加快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本文着重探讨了在高等医学教育中 ,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教学体制及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的创新 ,有效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医学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9.
医学教育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以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是新时代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新任务、世界医学发展的新方向和重大疫情防控的新要求。本文对四川大学以学科建设引领新医科发展、以高端人才队伍支撑新医科建设、以医防服务融合新医科实践的探索进行了介绍,从厚植一流医学育人文化、构建一流医学师资队伍、打造一流医学课程资源、培育一流医学实践基地、铸造一流医学学科专业、培养卓越医学领军人才六个方面对创新医学教育、全面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新时代加快新医科建设、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提供“华西方案”。  相似文献   

20.
什么叫医学教育的质量,在不同文化的国家和学者中间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理解。纵观国际医学教育发展的历史,所谓质量,它总是同某一国家或地区在医学上的优势及其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各国的社会发展和文化联系在一起。因此,从历史的角度去反思医学和医学教育的质量,对促进国际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995年,美国宾州大学文理学院院长,科学史教授Stevens博士在Academic Medicine增刊上曾发了一篇题为“国际医学教育和医学教育质量观反思”的论文,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医学领先国家对国际医学教育的影响,以及质量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它对我们如何评价当代医学教育有参考价值,本文主要根据Stevens的论文编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