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侠五义》的情节设置,多受《水浒传》的启发而有所创新。其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弄引法”“鸾胶续弦法”以及“禹王金锁法”等情节技法的运用无不以《水浒传》等典范文本为借鉴和模仿的对象,并独出机杼而有所创新。《三侠五义》情节设置对《水浒传》的模仿和创新,不仅是作品中存在的事实,也完全符合小说艺术的发展规律,有其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又称《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施耐庵在小说中塑造了一批啸聚江湖、仗义行侠的绿林好汉被逼上梁山的过程。小说重点刻画的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性格迥异,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3.
知晓、熟悉《水浒传》的情节,是开展《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础;了解文本特征,是深化《水浒传》教学内容的依据。《水浒传》的文本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魔幻+现实”——贯穿《水浒传》情节的一条主轴;情节错讹——特殊成书过程导致的必然结果;人物评价——毫不隐讳的秉笔直书。只有弄清《水浒传》的文本特征,才能科学进行《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4.
今天要谈到的是《雪山飞狐》.先来简单介绍下这部小说吧. 《雪山飞狐》是第一部被翻译成英文的金庸小说. 该书是《飞狐外传》的姊妹篇(先有《雪山》,后有《外传》).全书字数不到20万,可是信息容量特别大.这本书的情节发生在一天之内,却又包含了一百年的故事.即金庸把这一百年的故事浓缩到一天中来写了.  相似文献   

5.
《三侠五义》的情节设置,多受《水浒传》的启发而有所创新。其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弄引法""鸾胶续弦法"以及"禹王金锁法"等情节技法的运用无不以《水浒传》等典范文本为借鉴和模仿的对象,并独出机杼而有所创新。《三侠五义》情节设置对《水浒传》的模仿和创新,不仅是作品中存在的事实,也完全符合小说艺术的发展规律,有其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水浒传》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我国历史发展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在故事发展情节方面还是在人物描写刻画方面都十分深刻且形象。《水浒传》通过演绎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发展的整个过程来对起义英雄人物形象和性格进行塑造。比较典型的人物有林冲、武松、宋江等英雄人物,而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对这些英雄人物的刻画可谓是淋漓尽致,就《水浒传》中的武松人物形象展开研究,以便更好地探讨《水浒传》整体的人物描写方法和塑造方法。  相似文献   

7.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六课。作为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的节选部分,教学重点是对林冲思想性格的分析。就这篇文章的人物而言,其思想性格处于动态变化进程中,从最初形成的逆来顺受、随遇而安、委曲求全、软弱善良到最后的奋起反抗,其间的情节不断推动着其性格的变化,而这一点正是教学的难点。为此,我设计了两个情景“假设”,帮助学生揣摩人物心理,剖析人物性格的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8.
对莫泊桑短篇小说《项链》情节高潮部分的划分,应把小说女主人公路瓦栽夫人性格的极度虚荣和丢失项链的尖锐矛盾冲突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对小说结尾部分的争议,应该从学欣赏和艺术的“再创造”角度分析,应用“实”的情节高潮,而不应用“虚”的小说情节高潮。读想象的“虚”的高潮,不应纳入小说情节结构划分。  相似文献   

9.
《后水浒传》是一百二十回本《水浒传》续书,这部续书不论在思想、情节、结构方面都对原著有继承与发展.本文通过对《后水浒传》与《水浒传》的比较阅读探讨其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
概述中国武侠小说的流变、旧派武侠小说的特点及新派武侠小说的突破。着重分析奠定金庸新派武侠小说地位的《书剑恩仇录》和《碧血剑》;兼论“射雕三部曲”、《飞狐外传》和《侠客行》,后两部小说反映出作者对武侠小说写法的多样性进行探索的痕迹。  相似文献   

11.
借助互文性理论,尝试分析《忠臣水浒传》之于《水浒传》的仿作和戏拟。山东京传的《忠臣水浒传》通过对原作《水浒传》情节的直接引用、转换引用以及对人物形象的组合拼贴等,与原作发生多重层面的互涉关系;并且通过互文性的叙述手法,超越了原作《水浒传》的主题,使小说文本获得了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第一部将英雄游侠作为重点描述对象的长篇小说,《水浒传》之中的游历叙事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与深远的文学意义。在明代中后期步其余绪而以游历结构故事、统筹情节的侠义小说中,《禅真逸史》无疑最具代表性。一方面,《禅真逸史》借助表现主人公游移于三教之间的人生行为轨迹以实现故事主题的深化,通过系统概述主人公的游历过程以达成故事结构的完整,推动了侠游小说的进一步成熟;另一方面,《禅真逸史》又以文人的意识形态对《水浒传》中藐视正统、背离社会的情节内容进行规范、调整,无形中弱化了以放逸与自由作为基本象征意义的游历主题,破坏了以流动空间内的人物活动轨迹作为基础框架的游历叙事,阻碍了侠游小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及其小说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涉及小说美学的诸多方面,包括创作思想、人物性格论、情节结构论。金圣叹小说情节美学的最大特点是运用了读者阅读、接受心理学。  相似文献   

14.
张善军 《文教资料》2012,(12):19-20
婚姻虽不是《水浒传》描写的重点,但客观上却为读者理解作品提供了丰富的信息,由于其对小说主题表达、情节发展、人物塑造的巨大推动作用,成为小说取得艺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和《水浒传》中虽然都塑造了武松这一形象,但二者具有很大差异。武松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作者致力于刻画他高大光辉的英雄。但在《金瓶梅》中武松不再是主角,作者无意凸显其好汉形象,在情节安排上亦对其英雄事迹做了大量删减。《金瓶梅》对《水浒传》中武松形象的重写,是立于创作主旨和时代精神的不同,顺应了小说表达主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晚清小说《女娲石》不是一般意义地受到《水浒传》影响,而是脱胎于《水浒传》。所谓“脱胎”,一方面指后来者在局部起笔、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某些方面带有“克隆”前者的浓厚印记;另一方面又强调后来者在叙事结构、价值观念等层面有明显脱离、超越于“母体”的倾向。时代语境的变化,使得《女娲石》在继承《水浒传》的基础上又加以创新,最终成长为独立的新生命体。  相似文献   

17.
《水浒传》作为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之一,人们历来对其评价很高,但我们应用现代意识来欣赏和品读,对其中的有害因素不能视而不见、讳莫如深。本文从李逵入手对《水浒传》人物的性格加以分析、揭示,以便恰当、公允地对《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8.
《水浒传》是中国侠义小说之集大成者,上承古代自由之侠,下启后代忠义之侠。清代道光以后的《荡寇志》与《三侠五义》两部侠义小说,就是在对其接受的基础上产生的。但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它们对《水浒传》中的侠义概念在继承的基础上内涵又有所改变,《荡寇志》将《水浒传》的“忠义之侠”转变成为“盗”,而《三侠五义》将《水浒传》中的“非法侠”转变成了“合法侠”,同时分析了《荡寇志》中“侠”形象转变的原因及《三侠五义》合法侠盛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英雄传奇《水浒传》关注绿林好汉的生存困惑及理想境界,描摹出现实生活的广阔画卷。其中的饮酒描写,千姿百态,粗粗数之,“饮酒”、“吃得大醉”、“置酒设席”、“尽欢而散”等场面何止百处,节节意蕴丰满.段段令人击案。正是“渔父”、“农夫”,以及中下层吏民的平凡之酒,使《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上取得极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学界对金庸小说情节结构的论述,多作整体概览,论述是点评式的、印象式的。论文用解剖一只麻雀的方法,论述了其代表作《天龙八部》卓越的情节结构艺术源于金庸对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红楼梦》的情节结构艺术的继承借鉴。这种继承和借鉴使得《天龙八部》的情节结构具有了浓郁的民族性"基因",同时也使小说具备了强大的艺术吸引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