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经常会发现,新学期每门课的第一次课,同学们均是精神焕发、兴致勃勃地等待着新老师的到来,而且课堂配合兴致也特别地高.但往往这种热情持续不了多久便慢慢冷淡下来,甚至最后老师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学生们的激情慢慢消失了呢?莫非学生对老师的课堂也产生了"审美疲劳"?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天地里.新课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境界,也给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新的思索和启发,引发了我们对语文课堂的深入反思,使我们认识到:变革课堂是新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都在试图构建一种与“新课标”最为合拍的课堂。在此,我将这种理想中的课堂称为“有效课堂”,并努力将这一理想付诸于课堂行为。我们呼唤丰富多彩独具个性的“有效课堂”,那么“有效课堂”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课堂呢?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对他们的影响太大了。作为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实验教师,我常常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学生一种什么样的教育环境?让学生拥有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苦思之后,我认为,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一个“对话的课堂”,一个“开放的课堂”,让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学生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享受到这种自由而又快乐的学习呢?我认为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拥有更多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什么能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具魅力?我认为.关键要看教师对课堂的把握能力.也就是说.教师能否给学生一个“活”的课堂。那么,如何才能把课讲活呢?  相似文献   

5.
周伟丽 《语文天地》2010,(12):66-67
课堂,是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堂,是传播人类文化的主要阵地。在课堂里,每一个学生都在进行某种“文化活动”.感受某种“文化熏陶”。传统的语文课堂是单纯地、机械地教.这样的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的潜在智慧和能力,这与教育的初衷相违背。在新课程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听课时有一个习惯——总喜欢将自己摆放在学生的角度参与课堂教学。我时常会想:如果自己是一个孩子,我希望老师给我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答案是“儿童情趣”。我以为,“儿童情趣”是基于儿童心理特征.并能引起他们对课堂学习认同的一种情感和趣味。发掘儿童思维过程中的“情趣”因素,往往能够更为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加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优质的语文课堂.不是教师的“独角戏”。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形成“互动”的课堂.让教师、学生“动”起来,语文课才能“活”起来。这就需要调动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牵动课堂“互动”情结。如何能够实现这种愿望.达到互动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语文课堂分析内容、挖掘人文多;而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这种教法势必削弱了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削弱了语文的魅力,导致语文应用能力不强,同时人文的熏陶也大打折扣。大家都知道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35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上完一节课后,我们每个人都要习惯性地问问自己“我教给了学生什么?”,问问学生“你们学会了什么?”其实,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新的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会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  相似文献   

9.
“审美疲劳”原属于美学用语,具体表现为对审美对象的兴奋减弱,不再产生较强的美感,甚至对对象表示厌弃。就教师而言,产生“审美疲劳”,以致于产生对职业的倦怠,大致出现在执教2—3年后,这时正是一个年轻教师开始感觉不再“新”的时候,自以为该遇到的“事”都遇到过了,该学会的东西也都学会了,教育教学过程不再有新鲜感,整日里重复着“备课、上课、批作业、订正、辅导”之中。  相似文献   

10.
忍来的收获     
当课堂上只听到你一种声音在挣扎.当每一个问题抛出后都是石沉大海,当每个学生都躲避着你的眼神并低下了头,当他们偶尔的抬头也只是为了看下课的时间,我们是否感到一种心酸。一种孤独。一种悲伤.甚至是一种慌张?从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目前学生在学英语的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开口难”的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1.
杨厚军 《陕西教育》2011,(12):37-37
语文.它充满灵气.洋溢着诗般的气息。诗中画,画中诗.尽在语文的课堂中酝酿。诗意是生活的灵魂,是教育的灵魂.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于永正老师说:“对语文教学要有情.上课要有情。”创设诗意的语文课堂是语文美学的追求。是语文本色的回归。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如何为学生创设一个,诗意的课堂呢?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很多的学生对语文毫无兴趣?为什么那么多的学生在本该是大胆自如地运用语言的语文课堂却保持沉默?有什么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心甘情愿、如痴如醉地跟着我走?能不能努力地使我们的语文课每天都成为学生们最期盼的课程?今天我在这里想和大家一起交流关于“课堂有效教学”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13.
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学生们都很认真地听着语文课,可两周以后,学生们却逐渐地出现了课堂上走神、精神疲软等现象,一些调皮的学生,上课时甚至开始做起了小动作……我在苦苦思索,我的语文课到底怎么了?后来,我静下心来,认真地梳理了一番。我总结出,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对语文课堂已经没有什么新鲜感,因此也就不感兴趣了。针对上述现象,我开始不断地反思着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  相似文献   

14.
我们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老师都会发现这种规律,年级越高,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学生发言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没以前那么高了,课堂成了老师提问,学生被迫回答的局面,课堂变得静悄悄的,老师由此成了课堂的“主角”,多数学生则成了“旁观者”。这种与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相适的局而如何才能改变呢?怎么做才能让安静的课堂再度活跃起来,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带着这个问题,找做了大量的r作,如今,我的语文课堂是学生的天地,学生都以发言为荣。现把我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5.
唐旭芬 《文教资料》2010,(4):161-162
关注学生的心理.构建绿色的语文课堂,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师研究的又一新课题。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绿色的课堂呢?其应该是一种能点燃学生心灵火花,使语文课堂生机盎然的理想课堂。这种理想中的课堂应为“绿色课堂”。其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诚挚纯朴的人文关怀,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绿地。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关爱学生、赏识学生、平等互动三个方面来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6.
如今,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手段可谓丰富多彩,有课件、绘画、音乐、表演、实物直至语言渲染等等,都极大的丰富和美化了语文课堂的教学。但是我也会发现一种普遍的现象,那就是教师在有意创设情境时大量的非语文元素通过情境创设源源不断地搬进课堂,只要与课文内容稍有牵连,天文地理都扯了进去,而促进学生学习文本语言或发展学生语言的成分反而少了。这种舍文本而外鹜,势必导致“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背后“语文味”的淡化和语文本色的缺失。因此,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非常有必要对当前语文课堂中的情境创设进行再思考,才能让语文教学走在回归的路上。那么,怎样的情境创设才能让学生快乐阅读呢?对此,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7.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性”成为评定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指标。怎样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使学生学有所得?这是每一个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教师、学生的角度人手,对语文课堂中教学策略有效性的实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倡导语文课堂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合作学习因为学生参与面广.有利于学生互帮互学而深受学生喜爱.在各种课型中逐渐风行起来。我班学生袁泉在日记中写道:语文老师常让我们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这样的课我们能没兴趣吗?然而在听课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便让小组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19.
组织语文课堂讨论的艺术赵天宇语文教学要发扬教学民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课堂讨论则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但是,我们同时也发现一些单调呆板的讨论形式大大削弱了“课堂讨论”应有的价值和效果。如何克服弊端?我认为要...  相似文献   

20.
教了几十年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渐渐地发现师生关系越来越淡.思想的教育愈发变得苍白无力。怎么回事?什么原因?是我跟不上时代,老了?还是教材改得没东西可讲了?盯着“新学校、新同学:创建新集体……”这些知识发呆。我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创新:把课堂彻底还给学生。我经过实践和摸索.终于形成了“教师提前布置任务.学生讲。学生学,教师点拨”的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