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玄学起源于《老子》中的一句话"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学本来是哲学上的一个用语,指的是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以《老子》为研究核心的哲学思潮。故魏晋玄学的范畴最为广泛,也最具有包容性。自然主义可以说是魏晋玄学的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特征,贯穿着魏晋玄学的整个存在与发展的历程,也对魏晋玄学的发展产生了相当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作为魏晋时期主要社会思潮的玄学发展至东晋因多方面的原因日趋衰落,极需得到补充和完善。时逢佛教在中土欲进一步发展,于是依附玄学,从各方面向玄学渗透,以佛学补充玄学,最终达到了玄佛合流。玄佛合流造成的后果一方面是魏晋玄学的衰落,另一方面则是佛教开始的中国化的历程。本文着重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政治、社会和思想方面的原因和表现。  相似文献   

3.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魏晋时代书法艺术出现一次质的飞跃。魏晋玄学思想滋养了晋唐书法,而晋唐书法以其艺术形式体现了玄学思想的内涵。从钟繇、王羲之的晋人行草到张旭、怀素的盛唐狂草,无不浸透着玄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魏晋时代书法艺术出现一次质的飞跃。魏晋玄学思想滋养了晋唐书法,而晋唐书法以其艺术形式体现了玄学思想的内涵,从钟繇、王羲之的晋人行草到张旭、怀素的盛唐狂草,无不浸透着玄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魏晋玄学和诗歌魏晋时代是中国哲学的黄金时代,是一个思辩的时代,以宇宙本体为根本论题的玄学,大大提高了当时人们的哲学思维水平,玄学的一些重要命题,带来了思想方法上的革命,文学总是以哲学作为理论基石的,玄学作为时代精神,不能不影响魂晋时代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6.
漫谈玄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独特视角对魏晋玄学的社会根源、经济根源、理论渊源以及玄学的嬗变和消弭加以讨论。指出三玄、玄学与谈玄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该文还指出谈玄之风是魏晋时代的一次思想大解放。  相似文献   

7.
魏晋是文学自觉的时代,而在魏晋这个特定社会背景下产生的玄学,作为一种哲学社会思潮,对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从“重情”角度着手,简要论述魏晋玄学对文学自觉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魏晋名士名辩思潮的主流是与玄学结合而谈玄说理的所谓名理学.玄理清谈是魏晋名士玄学思想的主要体现,是这一时期人们对玄学问题析理问难,反复辩论的文化现象.本文从玄理清谈的内容和形式、谈辩析理的方法及玄理清谈的逻辑意义等方面对魏晋名士玄学思想的特点进行了论述,为研究魏晋名士的逻辑思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玄学价值论与诗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玄学对这一时期的诗学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价值论的影响即为其中之一。由玄学“以无为本”的价值取向所决定,魏晋六朝诗学在审美取向上相应地表现为重神贵虚、自然清丽和以悲为美。尽管魏晋六朝诗学中的这些变化尚有别的因素的作用,但玄学作为一种时代思潮的影响却是不可低估的;同时,也只有从玄学的影响入手,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其意义  相似文献   

10.
魏晋时期,玄学勃兴,但传统儒学之深厚根基并未真正动摇,其作为中国传统社会之底色,一直曲折地向前延续、发展。魏晋玄学家大都儒玄兼宗,深具儒家素养,并成为魏晋儒学传承之载体。儒学的功能作用实际涉及到两个不同领域,即政治领域和知识分子的士风学风领域。魏晋玄学兴盛背景下的儒学式微,实际只是儒学在后一个领域有嬗变和式微的趋势,而政治却正是魏晋儒学得以传承之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魏晋时期是玄学兴盛的时期,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竹林玄学思想在这个时候达到鼎盛,它影响了整个时代以及后世的精神、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魏晋风度"是中国古代特定历史转型时期形成的一种文士风流,是魏晋玄学熏染下形成的独特人文风貌.然而,"魏晋风度"毕竟脱胎于腐败、动荡、堕落的社会,它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思想与行为的矛盾,在张扬个性背后衍生出的浮华世风以及清谈误国等现实困惑,导致了时人对其批判和否定的言论不绝于耳.思想界对玄学的改造就是对现实批判的反弹和回应,其结果实际上也折射出了魏晋风度消极的一面.文章立足历史进行反思,亟待对全面认识"魏晋风度"起到一定的补正作用.  相似文献   

13.
魏晋玄学是一种形而上的本体论哲学,对魏晋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文学艺术、美学理论都有很大影响.魏晋玄学对魏晋美学的影响奉要表现为得意忘言的审美方式,重神遗形的审美鉴赏和重情适性的审美人格.  相似文献   

14.
魏晋时期的佛学和玄学虽然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二者都各自遇着困境。摆脱各自困境以图生存和发展,成为历史的必然。这就是魏晋时期佛学与玄学合流。 佛学与玄学是在不同文化土壤上生长起来的哲学思想,因而存在着先天的差异。但二者在修心养性、生活行为等方面,确实存在相通或相似之处。决定这些相通相似之点的又是认识论上的虚无和空无思想,而这恰恰又  相似文献   

15.
魏晋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特殊的转型时期, “魏晋风度”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士人风貌,是在玄学思想影响下形成的文人习尚与风气.魏晋士人有着深刻的思想矛盾和礼教冲突,一方面,魏晋士人有深厚的儒家文化背景;另一方面,他们又对礼教伦理的虚假性和强制性本质进行猛烈抨击.这种抨击不是简单的反抗,而是士人在焦虑、恐惧、悲哀和痛苦的精神世界中对人生道路的拷问.在礼教衰微和玄学大行其道的大环境下,这种内心的剧烈冲突在魏晋士人的娱乐活动中得到了更明显、更具体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李雪姣 《文教资料》2012,(32):21-26
魏晋玄学是魏晋时期形成的一种思辨性很强的哲学。玄学家们通过"六经注我"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宇宙本体以及社会人生的思考与认识。在玄学所讨论的问题之中,名教与自然问题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有研究者将其定为魏晋玄学研究的中心。但在对待名教与自然的态度上,王弼、嵇康、裴頠、郭象等主要玄学人物都各有所异。此文将打破以时间贯穿观点的方式,从文献入手,论述魏晋玄学中名教与自然问题的概念范畴、各自的发展状况以及归宿、地位等问题,从一个动态的过程中把握名教与自然问题。  相似文献   

17.
魏晋时期山东士人在政治思想与实践中,继承齐鲁文化的民本仁政思想,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政治实践中不断创新齐鲁文化的政治理论,使齐鲁文化不断吸收玄学、佛教等政治思想,进而推进齐鲁政治文化的实践。魏晋政治表明:齐鲁文化的民本仁政思想对稳定政治统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行政如果缺失了民本仁政则不利于长治久安。同时,秉承齐鲁文化的山东士人在北方十六国时期还起着保存和传播儒家文化、促进少数民汉化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般地说,国家的分裂与经济的停滞不利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但介于汉唐统一帝国之间的魏晋时期,在经历了长期的分裂之后,思想文化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而在文化史上呈现出一个灿烂辉煌的局面。这固然与当时的多元政治、文化开放、政治干预少有着密切联系,但重要的还在于玄学的风靡和知识分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他们冲破思想的蕃篱,大胆品评时弊,一言一蔽之:开始了“人的觉醒”。本文试图从玄学产生的根源,探讨其在发展和传播过程中对魏晋文化各领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陆机的主导思想是儒家思想 ,而入洛后受中原玄风影响 ,其思想和作品中又有明显的玄学色彩。陆机的玄学思想不仅受王弼的影响 ,得以突飞猛进 ,而且在北方士人清谈氛围的浸染下 ,陆氏易学与魏晋玄学的发展是同步的。从玄学思想来看 ,陆机也是时代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20.
杨孟晟 《文教资料》2010,(31):101-103
《列子》一书,自马叙伦《列子伪书考》问世后.其伪书身份似确乎无疑,哲学史与思想史对其均敬而远之,原因与其书真假有关。对《列子》一书反映出的哲学观念的初步探讨,有助于对《列子》思想(非《列子》成书)所属时代作出界定。《列子》一书的天人观念与魏晋时期主流学术思潮——玄学存在一定的距离。《列子》的哲学观念不同于魏晋玄学家,更近于早期的原始道家。从其天人观基本倾向来看,《列子》一书的思想渊源很古老,与后世的思想观念不相符合。今本《列子》一书文气简劲宏妙,思想首尾一贯,自成一家之言,不是后人所能凭空伪造。厘清此问题.既有助于先秦和魏晋两个时期的思想文化史研究.更能通过从列子到张湛的思想发展过程.理清纷繁复杂的上古至中古思想文化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