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一、助跑起动不积极,节奏不明显原因:起跑时精神不集中;害怕横杆,不敢跑;助跑步点不准。纠正方法:助跑起动时要精神集中,前两步积极后蹬;以绳子、橡皮筋等代替横杆,消除学生怕横杆心理后,再换用横杆;丈量好助跑步点,反复助跑,最后确定适合而准确的步点。二、...  相似文献   

2.
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在学习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时会产生一些错误动作。而这些错误动作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和教师的上课质量,因此及时准确地纠正教学中的错误动作就显得非常重要。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错误动作和纠正方法。   一、助跑方面   1 助跑的最后几步减速,助跑时拉大步或捣小步。   产生原因:助跑步点不准,惧怕杆,不敢跑,起跑时精神不集中,助跑节奏掌握不好。   纠正方法:丈量好步点,反复检查和调整助跑,最后确定合适的步点。   以布带、橡皮筋等代替横杆;要求前两步要积极后蹬,起跑时精神集中;…  相似文献   

3.
俯卧式跳高各阶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完成的好坏,都会直接影响跳高的质量。一、助跑方面现象:助跑时步点不准,有拉大步或倒小步的现象,踏不准起跳点。产生原因:助跑节奏紊乱,不能发挥正常跑速,助跑与起跳结合不好,惧怕杆,助跑时精神不集中,节奏不明显,倒二步制动大,没有沿助跑直线落脚,开始助跑时节奏太快,过早的出现过杆动作意识。纠正方法:(1)丈量好步点,反复检查和调整助跑速度,掌握好助跑的节奏,按助跑设立的标志进行助跑练习;(2)改进直线助跑技术,调整适合自身特点的助跑步点,反复进…  相似文献   

4.
一、易犯错误:助跑先快后慢产生原因:助跑步频和步幅不稳定。纠正方法:1.跳高架前画上助跑弧线进行反复先慢后快的助跑节奏练习。2.在弯道区进行重复性先慢后快的助跑节奏练习。二、易犯错误:最后几步形成侧身跑及背对横杆起跳过杆产生原因:没有很好地做到起跳脚外侧着地和摆动脚内侧着地助跑方式来完成助跑起跳技术动作。纠正方法:在全程助跑中,当身体进入弧线助跑区时,身体要始终沿着弧线助跑并向内倾斜。同时,用起跳  相似文献   

5.
背越式跳高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在学习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时会产生一些错误动作,而这些错误动作如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纠正,将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及教师的上课质量。 一、助跑方面 1、助跑最后几步减速,有拉大步、捣小步现象,节奏紊乱 产生原因:助跑步点不准,怕杆,不敢跑,起跑时精神不集中,助跑节奏掌握不好。 纠正方法:调整弧线半径和助跑距离,开始助跑时节奏稍慢  相似文献   

6.
挺身式跳远教学中常见错误动作、产生原因及纠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助跑阶段 (一)助跑步点不准 1.产生原因 (1)开始助跑的姿势不固定。 (2)助跑加速不均匀,节奏和步长不稳定。 2.纠正方法 (1)固定助跑的启动方式,正确使用助跑标志。 (2)反复检查和调整助跑步点,在快跑中固定助跑的动作幅度、步频和节奏。  相似文献   

7.
一、助跑步点不准 原因:开始助跑的姿势不固定,助跑节奏不稳定,受气候、场地、身体、心理因素的影响。 纠正方法:反复助跑改进技术,要求在快速助跑中掌握助跑的步幅、步频和节奏;固定助跑的开始姿势及起跑点,在助跑的最后六到八步处设检查线,练习中要求自然准确地踏上标记;在各种气候和场地的条件下进行练习,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一、助跑步点不准 (一)产生原因 1.助跑起动动作不固定。 2.助跑节奏和步长不稳定。 3.最后一步起跳脚着板技术不正确。 4.气候、场地、身体状况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助跑 (一)现象:助跑时步点不准,最后几步减速,踏不准起跳点,有拉大步或捣小步的现象。 (二)产生原因:助跑节奏紊乱,不能发挥正常跑速,助跑与起跳结合不好,惧怕杆,不敢跑,起跑时精神不集中,助跑节奏掌握不好,开始助跑时节奏太快,过早出现过杆动作意识。  相似文献   

10.
<正> 支撑跳跃动作种类繁多,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容易发生的典型技术错误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助跑节奏乱原因: 1.不懂得助跑的方法。 2.有恐惧心理。 3.步点不准。纠正方法: 1.示范、讲解助跑和量步点的方法。 2.教师用击掌打节拍指导学生练习。 3.降低器械高度,缩短助跑距离,中慢速练习,然后逐渐过渡到正常要求。二、上板速度慢原因: 1.单跳双落步的前摆腿前摆动作不积极。 2.单跳双落的单跳动作向上太高,以至腾空时间过长。 3.两臂积极前摆不够,与下肢  相似文献   

11.
背越式跳高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助跑加速不匀,助跑节奏常在起跳前被打乱1.产生原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助跑步点不准、缺乏节奏感、对横竿有恐惧感、注意力不集中。2.纠正方法:根据具体的产生原因,有针对性地采用如下方法,即:做不同距离的助跑,找出合适的助跑距离;练习不同距离的跨栏栏间跑,培养节奏感  相似文献   

12.
一、小学跳高的教学重点小学跳高技术教法重点 ,一是助跑的节奏 ;二是掌握摆动腿至横杆上时要稍内旋技术 ,因为摆动腿摆至横杆上时要稍内旋是衔接助跑和空中的动作关键。若起跳摆腿失败 ,重者没有成绩(犯规) ,轻者影响成绩。影响起跳效果的原因有多方面 ,但其中最重要的则是助跑节奏和起跳过杆的角度。这不是几节课能解决的 ,但助跑节奏则是可以通过合适的教法在短期内予以完善 ,因此 ,如何掌握正确助跑节奏 ,也应是小学生在跳高技术中教法的重点 ,它的重要性绝不亚于起跳。二、什么是正确的助跑节奏跳的高度和跳跃者助跑的节奏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3.
、助跑节奏紊乱,起跳前拉大步或凑小步 (一)产生原因 1.对正确的助跑节奏理解不够。 2.助跑步点不正确或步长不稳定。  相似文献   

14.
1.助跑节奏乱,加速不匀,使助跑与起跳结合不起来 产生原因: 助跑步点不准确,拉大步。捌小步,没有沿弧线落脚。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或初学跳高的人,经常会在 比赛时因起跳点不准,影响实际过杆高度和水平,过早淘汰令人惋惜,如何找准步点,是许多跳高者所关心的问题。 跨越式跳高技术以它自然、简单、容易掌握受到中小学初学者的欢迎。跨越式助跑是采用与横杆之间夹角30°-40°的直线从侧面向横杆方向跑进的,起跳点离横杆距离为60-80厘米或自己手臂的一臂距离、靠近起跑点一侧横杆三分之一处作为起跳点位置。一般助跑为6~8步。跨越式助跑丈量方法有两种,一是“反复丈量法”。从起跳点开始用正常跑速向远离起跳点方向跑进,数到想跑的步数后,反复…  相似文献   

16.
<正> 扣球是排球运动中攻击性最强的一项技术,是排球比赛中得分和争夺发球权的主要手段。由于这项技术结构较为复杂,学生在教学的初始阶段,经常出现一些错误。现就正面扣球的常见错误,产生原因,纠正方法谈点实践体会。 1.起跳步手脚配合不协调。主要原因是学生协调能力较差。纠正方法:组织学生反复练习起跳步,强调正确的手脚配合。有意识地在课中安排一些发展协调性的练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 2.助跑节奏乱、步序颠倒与起跳脱节。即助跑节奏不是由慢到快,助跑步幅不是由小到大,助跑与起跳不是紧密衔接。主要原因是起跳步不熟练,怕扣不到球而急于上步。纠正方法:首先让学生多进行起跳  相似文献   

17.
一、影响踏板准确性的因素 既然助跑的准确性对跳远运动的影响如此之大,那么,我们就应该在这方面加强教学、训练,为达到提高运动成绩创造条件。影响助跑准确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可分为技术和心理两方面。 (一)技术方面 主要因素在于掌握快速助跑技术不稳定。在比赛中经常观察到: 1.助跑的动作不规范,最后几步助跑出现抻大步或捯小步的现象。 2.助跑开始起动的姿势不固定。 3.助跑的步幅与节奏不稳定(如后踏用力不均匀等)。 4.助跑的前三步步长不固定,而前三步的准确性对整个前程助跑节奏和踏板准确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教好挺身式跳远的技术,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为此,我对两届的初三男生挺身式跳远教法进行探索性的实验。在八二届男生教学中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发现有以下几点问题: 1.助跑步点不准以及最后几步减速。原因:助跑技术不好,节奏不稳定,心理紧张因素影响,使速度下降。 2.踏跳腿不直,上下肢配合不协调  相似文献   

19.
一、助跑节奏训练的重要性 青少年跳远运动员虽然具备了一定的速度素质,但是由于助跑节奏不稳定,利用速度能力差,踏板不准确而影响起跳的人占相当大的比重。因而应在青少年时期培养运动员正确的助跑技术与稳定的助跑节奏。另外,青少年时期神经系统的灵活性高,大脑皮层兴奋性占优势,身体在结构和机能上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具备掌握正确的助跑技术与节奏的先决条件。 二、正确的助跑节奏 优秀跳远运动员虽然在助跑距离、起动方式、加速形式等方面存有差异,但最后几步助跑节奏是基本相似的,即最后几步速率稳步提高,加快速度是在保持步…  相似文献   

20.
采用运动生物力学中摄像测量的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杨雁盛最后三步助跑及起跳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从而得出:他在握竿高度、助跑速度等方面已接近世界优秀选手;目前他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助跑最后阶段的节奏不够积极,起跳时起跳腿蹬伸不够充分,起跳点的位置相对靠前,在起跳时撑竿仍有明显弯曲,起跳过程水平速度损失较大。如能在这些方面有所改善,他将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