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术训练中膝关节损伤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膝关节损伤常见于武术训练以及武术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武术以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为主要步型,各步型均要求身体处于半蹲姿势,关节稳定性相对下降,最易受伤。武术的跳跃动作较多,要求起得高、落得稳,且跳跃动作的起跳、落地技术多变,需要膝部的迅猛发力。落地时技术也多用屈膝半蹲的姿势定型,或起跳腿单足落地,或屈膝盘膝落地技术。因此腾空高而落地猛,往往易使膝部受伤。  相似文献   

2.
从1959年第一版《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出台,到2002版新规则的实施,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修改了8次。每次修改都会引起武术套路编排、动作构成、训练方法及内容等方面的变化。为了加快武术套路竞赛与国际接轨,2002年武术套路竞赛新规则(以下简称"新规则")出台,彻底打破了武术套路保持传统性的原有发展路径,使武术套路从最初以"精、气、神"传统武术基本动作与技能训练为主,发展为以难度动作稳定性、创新非武术类动作为主的训练模式。这种变化给武术套路的发展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各运动队更加注重难度动作的完成及其稳定程度,渐渐将武术的基本动作与技术丢弃,使整  相似文献   

3.
对广东省武术套路项目一线运动员进行功能性动作筛查(FMS),经过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广东省武术套路项目运动员整体FMS筛查结果比较理想(平均得分16.07),但在躯干稳定俯卧撑以及旋转稳定性测试中得分较低,另外在跨栏架和直线弓步测试中分别有43%和36%的队员出线双侧不均衡的情况,表明核心稳定性不足以及非对称性动作时双侧肢体功能表现不均衡的问题较为突出,需要在专项体能训练中进一步改善和加强。  相似文献   

4.
武术技击观的“解咒”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戴国斌 《体育与科学》2002,23(1):12-14,11
武术的技击最为完整地记载在套路中,套路是动作的串联。因此,动作和套路是我们阅读武术技击的最好文本,也是我们研究武术攻防的最佳切入点。本文从武术的动作和套路入手,运用哲学和心理学等理论对武术的技击进行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安在峰 《武当》2001,(9):12-15
“绵拳”也称延手拳,是一种以柔为主.柔中寓刚,舒展大方,节奏鲜明的拳术。其内容丰富,整个套路包括拳、掌、钩三种手型,及虚步、丁步、马步、弓步、仆步、坐盘、歇步、叉步、独立步等步型。腿法有正踢腿、后踢腿、斜拍脚、里合腿、前点腿、后蹬腿等,以及燕式平衡、仰身平衡、举腿平衡、独立平衡、扣腿平衡等平衡动作和耍腰、旋子等。在动作方面讲究挺胸展臂、向前和向后尽量收缩与伸张的缓和弯腰、柔美的劈叉、连续快速旋转及双臂挥舞等。整套动作中有起有伏、有急有缓、有刚有柔、有转有折、有行势、有定势。动作时,要求手到眼到,两腿与身体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6.
赵巍 《体育师友》2001,(5):19-20
腾空飞脚又名二起腿,是武术套路中经常出现的跳跃动作之一,也是武术中一个比较简单的跳跃动作。做好腾空飞脚不仅能提高套路质量,而且还能够提高套路的训练气氛。怎样更有效地提高腾空飞脚的质量,是每个武术爱好的迫切愿望,更是我们武术工作的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7.
肖剑 《体育师友》2012,(1):46-46
“腾空飞脚”为武术长拳套路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跳跃动作,初学者往往难以掌握好腾空飞脚的空中动作,主要表现在:空中左腿控腿难、右腿弹踢不充分,动作造型保持时间短、下落快.动作不舒展等。采用单杠进行辅助练习,能有效提高空中动作质量。  相似文献   

8.
合理运用武术程序教学模式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程序教学模式图 ,是根据武术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 ,将武术的基本功、基本动作、套路动作 ,按照武术动作的性质、结构、特点重新排列组合成单独的演练动作 ,根据套路的动作结构顺序 ,逐动作、逐段落连贯成完整的套路动作而编制的(见图示)。实践证明 ,该图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实用性。并可以达到尽快的掌握动作 ,提高动作质量的目的 ,使传统的武术教学过程中的单纯记忆过程 ,转化为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相结合的过程 ,可在规定的教学时数中 ,节省出时间来提高学生对动作的熟练程度和掌握动作的节奏感、韵律感 ,从而达到手、眼、身、法、步、…  相似文献   

9.
吴强 《体育师友》2006,(4):42-42
武术运动能使人获得美的享受,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这种审美价值,产生于技击美与技艺美融合的武术美。武术套路的技击美,是以人们对武术攻防、功利的认识为基础,通过演练动作的攻防含义表现出来,同时也从勇敢、力量、合理的攻防法以及健壮的体魄中获得美感。而武术套路的技艺美,是充分发挥人体运动能力,表现出武术动作规格美和运动规律美,在武术套路运动中还通过传神、比兴、夸张等艺术手法来加强武术动作规格美和运动规律美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武术技艺美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武术套路竞赛方法改革的新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依据运动竞赛方法学的基础理论,剖析现行武术套路竞赛方法存在的诸多弊端,提出了武术套路竞赛引入淘汰制的新思路。认为,淘汰制的引入对保持武术套路的本质属性、提高武术套路运动的竞技性及观赏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淘汰制可以有效解决目前武术套路竞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武术套路难度动作是整套动作的主体。难度动作完成的好坏是反映运动员技术水平高低和整套动作技术价值的主要依据。运动员在参赛时,也特别注意难度动作的选择、完成的质量,并且力求合理地把它们布局在全套动作中。对2003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女子赛区)长拳难度动作完成质量进行分析、研究,并找出其影响因素,对提高长拳套路难度动作完成质量,促进武术运动科学化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竞技武术套路动作创新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飞速发展,竞技武术套路动作创新在比赛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且受到教练员和运动员以及武术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因此,文章对竞技武术套路动作创新的原则与创新方法进行了论述,以拓宽武术动作创新的思路,为竞技武术套路动作的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武术单式动作是以简单、实用、还原原汁原味的武术为创编原则,动作淡化风格,注重实战,突出击打效果的武术套路。武术单式动作是对传统意义上的套路的一种创新,是对武术套路的一种改革。  相似文献   

14.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健身体系,充满着东方古典文化的神奇美丽。武术套路是几个动作的组合群。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武术套路中的创新动作的形成、发展及作用进行了研究,结论认为:套路动作的不断创新是武术套路得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是学校武术教材中的主要步型,又是武术基本功中最基础的功法.武术家们常说:“练功先站桩,大鼎增力量”.“未习打,先练桩”。这充分说明,步型对初学武术者来说,尤其重要.因为每套拳术和器械运动,都是建筑在这几种主要步型基础上的。在学校武术教学中,只有教好步型和其基本功,才能为今后熟练的掌握整个教材内容,提高套路质量提供必要的身体条件和技术条件.为了更有效地使武术教学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发展专项身体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现将我们对五种步型的教学体会分述如下:一、马步目的:主…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及逻辑分析法对武术套路难度动作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的基本规则及原则,提出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的创新方法,阐述其教学步骤及方法,为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第 10 届全运会武术套路比赛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第1届全运会武术套路比赛中12名女子运动员的单项和全能成绩分析为研究内容。其结果表明,武术套路的动作质量与难度是影响比赛成绩的关键所在,演练水平是运动员个人发挥技能的具体表现。在对比赛成绩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武术套路技术未来发展趋势的构想。  相似文献   

18.
前言震脚是武术运动中一个较常用的动作,如震脚弓步架打、震脚马步栽拳、震脚弓步双推掌等。但是在教学中,特别是在冬季,我们发现震脚这一动作,绝大多数学生做不好,有的是震不响,有的是用力震后脚后跟疼痛或者是脚底部发麻,严重者还可造成跟骨部位损伤。因此为了使学生尽快掌握这一动作,提高其武术技术水平,有必要对此动作进行分析探讨。 1 震脚的动作过程以右脚为例,预备姿势:并步站立,两手抱拳于腰部;动作:重心先移至左脚,左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对旋风脚转体720度接马步起跳阶段、空中转体和击向、落地接马步等动作运用生物力学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研究,并对竞技武术套路比赛中运动员难度动作的完成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找出影响运动员完成该动作的因素,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教学、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武术项目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它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锻炼意志,陶冶性情等功能。按运动形式将武术分为三大类:功法运动、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在学校以套路运动教学为主。武术套路的特点有“三多”:动作数量多,方向变化多,动作包含的因素多。这“三多”增加了学生学习武术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新增攻防互换教学法、慢拳快教法、口诀教学法和归纳总结法,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