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新时期国家政策和医学研究模式对医学评价体系的要求,分析医学科技研究模式和科技成果及其转化趋势,提出现有学术评价存在的问题,主要针对基础研究、临床与转化研究(包括新药研发)和管理学领域,提出医学科技评价体系框架和不同专业领域评价体系构建的具体建议。主要包括: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分类评价体系和分级分层评价机制来解决不同领域单一评价体系的问题;建立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分层评价体系,并以基础研究为主提出除药物研发与技术创新类的通用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等级示例;建立完善中长期效果评价机制、宽容的项目评价体系,促进高端人才发展和原始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加强在我国期刊发表文章的评价地位。强调医学科技评价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原则,针对不同专业、机构和人员分别建立评价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2.
飞船应用系统是我国空间任务中规模最大、涉及领域最广的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任务。文章系统地总结了中国科学院在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中所承担的任务、研制过程以及在空间对地观测、空间科学实验和探测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空间科学与应用的某些工程项目属于科研大工程项目,通常都是国家的有计划行为,其技术性强,具有高技术、高风险、长周期和高投入产出等特征,有的还具有不可预见的试验性质。为了促进工程项目积极地配合、满足和实现科学家的需求和科学目标,更圆满地完成国家任务,本文探讨了在空间科学与应用的某些大工程项目中实行咨询式监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医学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建立一套科学性好、导向性强、量化可比、简便易行、反映医学特点的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评价质量,本文采用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构建了一套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医学学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提高成果评审的科学性、公正性、合理性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营造高校良好的科研创新环境,响应国家对科技评价的新精神,徐州医科大学着力于科技评价体系改革的探索,在科研工作评估和人才团队评估中探索分类评价、过程评价、代表作制度和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式,为高校科研资源合理分配和原始创新研究的开展提供更加科学的管理模式,创造更好的科研环境.  相似文献   

6.
刘伟  范旭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2):26-34
以改革开放以来127份中国科技成果评价政策文本作为分析样本,将中国创新能力演变划分为3个阶段:跟跑阶段(1978至2005年),跟踪、并行、领跑并存且以跟踪为主阶段(2006至2015年),并行、领跑为主阶段(2016至2035年),运用共词与聚类分析法揭示不同阶段下政策的注意力及其优化途径.研究发现,随着中国创新能力日益提升,科技成果评价政策呈现"评价方法→评价内容→评价导向"与评价内容并重演进的规律,政策焦点变化总体上贴近国家创新能力发展实践,其中第一阶段主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评价方法,第二阶段从评价方法转向评价内容,第三阶段从关注评价内容转向评价导向与评价内容并重,目标导向和绩效考核趋势日益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科技成果评价政策今后应更加注重科技评价的导向作用,关注科研诚信建设;同时应更加关注成果内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应用与发展研究国际合作绩效评价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硕  费树岷  夏安邦  常青 《科研管理》2001,22(5):45-48,44
本文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应用与发展研究国际合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经广泛调查统计,建立绩效评价的等经标准及含有评价专家权重的综合评价模型,运用效益--费用比原因,可对绩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科技成果奖励指标体系新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以国家自然科学奖为例,依据指标评价等相关理论,对科技成果奖励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改进和论证。  相似文献   

9.
空间科学任务与其他航天任务的根本不同在于其产出。如果说应用类航天任务的产出是应用和服务,如通信、电视广播、导航、气象预报、海洋预报,资源勘察,以及土地规划和利用等,那么空间科学任务的产出则是对太空和宇宙的新发现和对其自然规律的新认识,以及由此形成的新的科学知识。因此,判断一个空间科学任务是否成功的核心要素是其是否有相应的科学产出。文章以科学产出最大化为牵引,从规划论证到产出评估的空间科学任务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对每一个任务阶段和节点,提炼出了相应的管理要求和措施,特别是对如何实施科学产出的评估提出了3条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对科技成果的评价已经有了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和经验,而对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评价尚处于开始阶段,这应是科技政策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当前经济战线和科技战线进行改革必须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科研单位的角度,试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评价问题做初步探讨。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科技成果的推广工作是指经鉴定后的科技成果进一步应用于生产,向社会转移的过程。科技成果在生产上应用的规模与范围,一般是随时间推移而扩大。本文讨论的成果推广工作系指至少在一个以上工厂或生产领域,经过实际应用并产生一定效果的成果推广工作(至于经推广应用证明成熟可行,宜在更大范围内普及应用问题,主要应是经济部  相似文献   

11.
运用共词分析法研究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文本内容,分析已有成果转化激励政策的关注焦点和结构关系.在此基础上,基于四川省2012-2017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估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熵值法,从政策类型、参与主体等视角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量化分析,确定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其存在问题,并从完善成果转化政策体系和管理机制、制定基于成果转化人的激励方案等方面给出政策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机载信息系统操作使用评估无法给出整体的定量评估结果,文章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把操作使用评估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结合起来,应用相同的评价标准集,把定性指标量化处理,得到操作使用的定量评估结论。实例表明,该方法简单易懂、实际操作性强,可作为评估同类指标体系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复杂系统中,不同要素组合模式或权重导致成果转化面临不同困境及决策走向的探索历久弥新,因此尝试突破单一理论框架,深入阐释要素组合模式或权重差异等结构性问题,以及有效解释不同领域的成果转化要素结构模式。联合技术-组织-环境理论和扎根理论,以湖南省6所高校16个不同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团队为案例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半结构化访谈、电话访谈、历史文献考证等多种方式获取相关数据并进行分类对比,构建包含技术、组织、环境3类主范畴8类次范畴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要素分析框架。结果发现:基于对不同要素的关注度不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要素配置结构主要可分为环境制约型、技术-组织依赖型、环境-组织依赖型、均衡配置型4类;此外,当前存在顶层设计缺失、专业服务体系不健全、人才流失、技术与市场供需不匹配等要素配置困境,这些困境主要来源于政府、市场、高校、专业服务机构、科研团队五大主体。为此,需要促进五大主体协同发力,通过强化顶层设计的宏观指引、构建适宜的政策环境与组织环境等举措,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要素全方位科学、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我国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率,缩短与美欧等国家和地区差距,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向高能级发展,基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理论,从科技成果转化的流程、模式及其相关发展要素等方面对我国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发现创新研发导向偏差、全国性知识网络转化不畅、专项资金支撑不足等是当前影响最为深刻的三大制约因素;据此提出应增强政府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成果转化效能、全方位打造多层次科技成果转化金融体系等战略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分类评价具有指标适用合理、便于同类比较等优点,是中国政府大力推进的科研评价改革方向。本文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研究案例,从分类评价的角度,运用层次聚类、多维尺度分析的方法,对各实验室进行评估研究。将被评估实验室分为基础研究类、应用基础研究类、应用研究类三个类别,并使用科研产出、学术影响力和受认可程度等多个维度的若干指标对其进行评估,一方面给出各类实验室的评估结果,另一方面也证实了分类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加快公益性科技成果转化是体现政府职能、解决公益性科技成果供给市场失灵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公益性科技成果的分类评价与成果转化的内涵界定,将公益性科技成果划分为纯公益和准公益两类,认为成果的转化主要指成果的工程化和试点推广两个环节,从而提出不同类型的科技成果的转化模式,并针对浙江公益性科技成果的转化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科技成果评价是科技管理的重要一环,在判断成果创新性、明确成果应用方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文献分析等方法,构建基于场景的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利用应用场景来连接科技需求与科技成果,进而丰富应用科技成果的评价方式,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对供应链的协同性进行测度,可以据此分析供应链的协同状态或者效率问题。运用协同学理论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分析供应链协同状况,提出了基于关系资本和互动学习的供应链协同性评价模型。计算各子系统(要素)的有序度,然后求出系统的协同度。考虑供应链协同的特点和影响协同的关键要素(序参量),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建立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在指标赋权上,考虑到单人评估的主观性等问题,引入多专家共同评估的群组决策方法,将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赋权法和专家聚类赋权法相结合。对以Z公司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进行协同性评价的实证研究,检验指标体系和模型的有效性,总结研究结论,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客观判断我国技术转移相关政策实施效果及改进技术转移体系过程管理,构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评估体系,以此分析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进展、形成的典型经验及存在问题。在借鉴美国、欧盟、英国等国内外技术转移监测评价相关方法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技术转移体系特点,兼顾定量定性指标,研究建立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涵盖组织实施、基础架构、实施绩效、转移通道和支撑保障5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并给出具体评估方式方法。评估实践发现,所提出的指标体系适用于国家和区域技术转移体系实效评估。最后提出国家和地方要做好技术转移体系评估监测工作、积极开展各类评估试点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价与选择指标体系及模型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褚超孚  陈劲 《科研管理》1998,19(3):24-30
项目管理是社会科学基金管理的主要内容,本文对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设置了指标等级、分值和各指标权重,根据设计的5个原则,给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及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