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毅军  陈喆 《科学学研究》2019,37(10):1902-1911
随着中国生态环境的恶化,绿色技术创新已成为环境规制约束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基于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和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运用GMM估计法检验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及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严格的环境规制会促进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创新与制造业转型升级呈U型关系。进一步将全国样本分为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检验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区域性差异。结果表明,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均位于U型曲线左侧。随着绿色技术创新的不断实施,相比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会更早到达U型曲线的“门槛值”,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4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超效率SBM模型测算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值与工业绿色转型水平,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模型以及空间模型等多维度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1)通过排除宏观系统性环境影响以及引入工具变量的稳健性检验,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驱动工业绿色转型;(2)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3)在区域异质性上,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等东部发达地区相较于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红利更大,对工业绿色转型作用更为显著。为此,应加快建设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搭建“数字基建”一体化布局,充分发挥数字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并依据地区比较优势,实施差异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明晰绿色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机制及效应差异,基于高质量发展内涵构建绿色技术创新、节能减排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从结构优化、要素效益、品质品牌、速度效益、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八个维度综合测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选取我国30个省级层面样本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节能减排视角下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的效应及机制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2008-2019年间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但在不同的区域间差异性较大,“东高西低”的特征较为明显。(2)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的正向促进作用,节能效应、减排效应和价值链提升效应是绿色技术创新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3)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不同的人力资本水平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软科学》2019,(9):46-52
在理论阐述智慧城市建设对地区制造业升级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运用2007~2016年中国22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以及影响的机制与效应。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显著促进了地区制造业升级,其中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东部发达地区。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会通过技术创新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对地区制造业升级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区域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本文基于“创新型产业集群”这一政策实践,以2010—2019年中国281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创新型产业集群设立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和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创新型产业集群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且该结论稳健。机制分析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提升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创新在影响路径中具有中介效应。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在中国中部和东部地区的政策效应显著。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做好城市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引导创新资源区域之间合理配置,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任晓松  孙莎 《资源科学》2022,44(12):2399-2414
数字经济作为中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引擎,能否进一步促进城市工业实现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亟待研究。本文以2011—2018年中国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非期望超效率EBM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和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对城市工业碳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分析其时空特征,解析数字经济对城市工业碳生产率的赋能效应。研究结果如下:①中国城市工业碳生产率总体呈波动性增长趋势,空间正相关性和集聚现象十分显著,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现象并存,空间非均衡现象仍然存在。②数字经济可以赋能城市工业碳生产率,且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即数字经济不仅有利于提升本地工业碳生产率,也会通过溢出效应对邻近城市工业碳生产率释放促增红利,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③数字经济对城市工业碳生产率的赋能效应主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来实现,现阶段绿色技术创新尚未发挥机制作用。④数字经济对城市工业碳生产率的赋能效应因城市区位与创新环境差异而存在空间异质性,如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周边城市工业碳生产率具有辐射带动效应,而高人才集聚区则表现为负向溢出效应。未来应重视数字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破除城市“各自为战”的治理方式,利用数字化技术构建城际绿色协同治理体系,突破地理边界以形成区域工业减碳合力。  相似文献   

7.
吴静 《软科学》2017,(5):21-25
采用AHP主成分分析法,以省际制造业发展指数为依据,把西部各省区分为高、中、低三大产业承接区域,基于2005~2014年西部制造业26个行业数据,从制造业产业价值链的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三大环节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技术和资金转移是影响西部制造业产业价值链不同环节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人力资本转移次之,东部地区企业规模溢出的效率水平最低,说明当前东部产业转移的规模效应并未实现;制造业产业价值链中资本密集环节对转移要素的吸收效率大于劳动密集环节,技术密集环节最弱,说明当前西部制造业在产业价值链中位置不高,培育本地优势产业和新型技术型产业是进一步承接区际产业转移、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30个省区市(未包含西藏、港澳台)2011—2020年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度了各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相关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区域就业水平的多维影响与空间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整体发展势头迅猛,但局部发展不平衡,省份间差距较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区域就业水平的重要因素,表现为对本省域就业规模、就业结构与就业质量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仅在就业规模与就业结构方面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保障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与技术创新水平在不同程度上对区域就业水平产生作用。因此,应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同时重视弥合“数字鸿沟”,通过数实融合拓展就业规模,数字转型优化就业结构,人才培育提升就业质量,以进一步提高区域就业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中国2004-2018年24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结合SBM模型测度的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通过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中国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探讨该空间效应的异质性特征并揭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地区绿色发展的具体路径。本文发现,知识产权保护能够同时提升本地区和邻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对邻区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远高于本地;对位于东部地区、城市规模大以及交易市场正常运行的城市而言,知识产权保护的绿色发展促进效应更为显著;地区知识产权保护主要通过促进技术进步以达到提升地区绿色经济增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长三角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本地及邻地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且长期影响大于短期;伴随地理距离增加,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呈现“由正转负”的阶段性变化,485千米为其有效溢出边界。机制分析表明,绿色创新、产业集聚与外资流入均可正向中介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联系,并且在机制变量的调节下,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效应还存在梯度增强过程。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城市区位、城市规模和城市性质层面表现出显著的结构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出口产品质量既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中国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外部体现,同时也是抵御外部竞争实现价值链升级的关键所在。基于2011—2015年工企数据库、海关数据库以及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及其3个子维度)对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其中数字金融覆盖广度的促进效应最显著;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对东部地区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的促进效应更强;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数字金融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对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已然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绿色技术创新有助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双赢”局面,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支撑。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以及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采用绿色专利数作为地区绿色技术创新的代理变量,利用海岸线距离构造工具变量,考察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地区绿色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实证分析表明,FDI通过知识外溢、示范效应以及竞争效应对地区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明显的外溢效应,显著地促进了绿色专利数量的增加。进一步从地区异质性来看,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环境规制水平的提高,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均有助于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本文的研究为我国政府科学制定外资政策,发挥外资绿色技术创新最大化溢出效应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科技金融生态发展对绿色技术创新、区域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政府、企业、中介和市场四个层面构建科技金融生态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2012—2021年中国29个省份的科技金融生态指标进行赋权测算,并构建非参数可加模型对中、东、西部地区科技金融生态水平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科技金融生态、绿色技术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不断提高;科技金融生态模式的构建对绿色技术创新和区域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影响结果存在地区异质性。  相似文献   

14.
以2011-2018年中国280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效应,以及不同的地区规模和营商环境在该影响机制下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区域创新.在通过剔除部分样本、替换被解释变量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此外,基于地区异质性检验表明:地区规模消极调节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的影响;营商环境积极调节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区域创新的影响效应在中小规模地区和营商环境好的地区的调节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1—2020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空间杜宾模型、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技术创新、外商直接投资与绿色发展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技术创新促进了绿色发展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外商直接投资阻碍了绿色发展且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这一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第二,异质性分析发现,技术创新、外商直接投资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第三,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呈现“U”形关系,在以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门槛变量时,技术创新和外商直接投资对绿色发展有显著的门槛效应。上述研究完善了对绿色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为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和规避外商直接投资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助推绿色发展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制造业行稳致远发展的新动能。将数字经济纳入全球价值链(GVC)分析框架,从广度和高度双重维度刻画GVC升级特征,阐述数字经济影响GVC升级的理论机理,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中国制造业GVC升级的总体影响、行业异质性影响及技术与资本门槛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GVC各环节的空间布局与价值分配,通过发挥网络连接效应、成本节约效应、价值创造效应影响一国及其特定部门的GVC广度与高度;(2)在样本考察期内,数字经济总体上对中国制造业GVC广度和高度均有促进作用;分样本来看,劳动密集型行业表现出和总样本相同的影响特征,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数字经济的GVC升级效果不明显。进一步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GVC升级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单门槛效应。因此,掌控数字经济关键技术、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企业数字化改造仍是当下之急需。本研究有助于深刻认识数字经济的经济效应,并为制定制造业GVC升级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背景,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采用CRITIC-熵值法组合权重与TOPSIS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2013-2018年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指标体系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企业的数字水平与智能程度的提升,创新能力和绿色发展也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高技术制造业等高端制造业引领发挥作用不够,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有待强化;从发展趋势上,整体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分地区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正态分布,呈现"东强西弱"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基于此,提出推进"新基建"建设步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完善数字转型治理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区域知识产权保护的空间关联性视角出发,基于2004—2018年24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SBM模型测度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通过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中国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探讨该空间效应的异质性特征并揭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地区绿色发展的具体路径。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能够同时提升本地区和邻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对邻区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远高于本地;对位于东部地区、规模大以及交易市场正常运行的城市而言,知识产权保护的绿色发展促进效应更为显著;地区知识产权保护主要通过促进技术进步以达到提升地区绿色经济增长的效果。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东部地区以及城市规模大的地方政府应营造良好的研发创新环境并保障知识技术创造者的合理合法权益;中西部地区以及规模较小的城市则应积极建立与大城市之间的技术帮扶关联,强化地区间的技术交流和信息流动。  相似文献   

19.
贺丹  唐娅华  胡绪华 《资源科学》2022,44(4):730-743
绿色服务产业是绿色产业中提供智力支持和专业服务的支持性产业。在加快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绿色服务产业的发展明显落后于绿色制造产业,为进一步激励和规范绿色服务产业,充分发挥其对低碳经济的助推作用,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绿色服务产业的相关政策。本文根据《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中绿色服务产业相关目录提取政策主题词,并利用北大法宝数据库提取2002—2017年间2921条绿色服务产业政策,实证分析绿色服务产业政策对低碳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及传导路径。研究表明:①2000年后中国绿色服务产业政策数量快速增长,绿色制造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其政策规模明显大于其他地区;②绿色服务产业政策对低碳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经济基础或者生态基础好的区域促进作用更强;③中国绿色服务产业政策主要通过扩张绿色产业规模、促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加强绿色技术创新促进低碳经济增长。因此,应进一步完善绿色服务产业政策体系,为绿色制造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关注绿色服务产业政策的异质性特征,促进不同地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数字经济是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战略发展目标,需要深入研究数字经济对区域一体化的影响机制。本文基于2013-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相关数据,利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区域一体化的影响,并从要素配置角度入手,深入探究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从细分的维度看,数字技术的基础设施、推动数字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数字发展环境对区域一体化有正向推动作用,能够有效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2)数字经济的资本、技术和人力三种生产要素对区域一体化发展有显著正相关作用,加大对数字生产要素的投入能够显著提升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因此,应不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数字产业、构建良好数字发展环境,加大对数字相关资本、技术和人才的投入,提升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