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宁静 《家教世界》2023,(32):36-37
<正>“妈妈,我不想再学钢琴了,好没意思啊!”与兴趣班的较量并不只是孩子一个人的战场,相信家长朋友们也很烦心。给孩子报了几个兴趣班,他都不愿意去,别人家的孩子课余时间都在培养兴趣爱好,全面发展,为什么自己家孩子就是不愿意呢?而且,兴趣班种类那么多,又该让孩子学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我工作的学校是京城比较有名的寄宿制学校。新学期开始要在四年级开设一门新的学科——社会。如何让学生了解社会这门学科呢?如何让孩子从自己的角度去观察了解社会呢?如何让他们喜爱上我的课呢?我真是绞尽脑汁。每个孩子都有家,都有父母,何不先从了解自己的父母、家庭入手呢!对,第一节课就从介绍我的家庭开始。我改变了学生原有的座位方式,全班围成一个大圆圈围坐在一起,先让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家庭,再在全班击鼓传花。花传到谁手中谁就有发言权。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我又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让他们相互介绍自己的…  相似文献   

3.
<正>“我已经说了多少遍,你为什么总是做不到?”孩子有许多让我们失望的瞬间,我们脑海中会冒出许多个为什么:为什么孩子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为什么孩子英语默写总是反复出错?为什么孩子上学总是丢三落四?而孩子呢,当听见我们苦口良言时,一脸的不屑一顾,还责怪我们喋喋不休,在我们熊熊燃烧的愤怒之火上再浇一桶92号汽油。  相似文献   

4.
《家庭教育》2008,(7):14-15
江苏读者梁钰来电问:我的女儿性格有点古怪.当同学无意碰了她一下.她就会恼怒、斥责。该怎样让孩子学会宽以待人的好性格呢? 主持:很多孩子的自我意识过于强烈。经常容不得别人对自己的一点点“侵犯”。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人与人之间、同学之间哪能没有一点碰撞和接触呢?怎样培养孩子宽厚的好性格呢?我们听听杭州市采荷一小几位家长都是怎样做的吧。  相似文献   

5.
Q博士信箱     
您好!今天,我终于忍不住提起了笔给您写下这封信……从小到大,妈妈都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比。“你看某某某,每次考试都是前三名,你再看看自己排多少名?怎么这么不争气……再看某某某,才初二就考过了英语四级,你呢……还有某某某,一回到家就帮爸妈分担家务,你怎么这么懒……”每一天,妈妈都拿我跟“某某某”比,害得我越来越自卑。Q博士,您对此有什么看法,您觉得我应该怎么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超越那么多个“某某某”呢?  相似文献   

6.
“我的孩子每天早上6:30起床,中午在学校吃饭也不能午休。晚上回家还要做功课到11:00左右,每次催他睡觉,他都说‘马上就做完了’。孩子学习很辛苦,但是学习成绩老是上不去,孩子自己焦虑,我们大人也干着急,有什么方法能够让我们家长有效地帮助孩子学习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漪然 《父母必读》2010,(5):154-156
“妈妈。再给我讲一遍吧。”“哎呀,这个故事都讲了八百遍了!”当这样的对话第N次出现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一个故事都讲得熟能成诵了,孩子还是不厌其烦地让你再讲一次。通常你会怎么做呢?是硬着头皮将“嚼之无味”的故事再读一遍;还是想出了别的什么办法,既可以满足孩子再听一遍的要求,又可以让自己讲得更加投入?  相似文献   

8.
《家庭教育》2010,(4):10-11
绍兴一位读者来电问:“我的孩子读四年级了,可他很多事情还是让我替他做,在家里这样,在学校里也是这个样子。请问,我该怎样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担负起他自己的责任呢?”  相似文献   

9.
潘变 《家长》2023,(25):45-46
<正>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为孩子的人生奠基。亲子共读,则是帮助孩子从声音世界过渡到文字世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经常有家长跟我抱怨:“老师,我家孩子不爱读书,一有时间就拿手机玩儿,您说我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让孩子喜欢上看书呢?”每次听到这样的抱怨,我就会问家长:“那您自己经常看书吗?您平时是不是也经常拿着手机刷视频?”家长会很委屈地说:“我会看书,但是看手机的时间也不少,一来是需要在手机上处理工作上的事,二来是工作太累,想着玩玩手机放松一下。”我说:“身教胜于言教。如果想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自己先要有阅读的习惯。尤其是孩子年龄小的时候,要通过亲子共读的方式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0.
【案例】“该记!”“不该记!”一阵低声争论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食物单元《大米的观察》中(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科学课教材)学生之间的一段对话。我快步走到第6小组。“怎么啦?”一个孩子忙说:“刘老师,我们用放大镜观察米,发现米会变大,不用就很小,我把它记下来了……”“不应该记,这不是米的特点。”“可这是我们的发现呀,老师就叫记‘我们的发现’。”两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道理,我没有轻易表态,而是先让他们自己想想办法。“你们说的都有道理,可这样争下去也没用,你们看怎么办呢?”“那还是记吧。先全部记下,然后再找…  相似文献   

11.
总是在追随     
最近常常听到孩子和他的小伙伴有这样的对话:“我想画芭比公主!”“我也画。”“我不想和小丁做朋友。”“我也不喜欢他。”……他怎么就一点儿自己的主见都没有呢?  相似文献   

12.
丁丁是家里的“小皇帝”,爸爸和妈妈总是娇惯他,以致于到了中班还要老师帮他穿衣服、叠被子。为了增强丁丁的自理能力,老师不知建议过多少次,希望父母不要溺爱孩子,他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做,可是家长却不愿孩子吃苦受累。经过观察,我发现丁丁很热衷玩“娃娃家”,而且经常当“爸爸”。我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一次“娃娃家”的游戏中,我问孩子们:“今天老师要做一次娃娃家里的孩子,谁愿意当爸爸?”“我”。丁丁立刻跳了起来。“丁丁,你为什么要当爸爸呢?”“因为当爸爸很舒服,什么都不用干,孩子还要听我的。”听了他的…  相似文献   

13.
杨翠美 《幼儿教育》2010,(11):38-39
上幼儿园后,宝宝开始面对集体生活了,爸爸妈妈真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很多小伙伴,可偏偏有那么多的孩子就喜欢自己跟自己玩,那些“不合群”的孩子真让爸爸妈妈担心,宝宝为什么“不合群”?怎样才能让宝宝拥有“好人缘”呢?  相似文献   

14.
《家庭教育》2009,(10):10-11
安徽蚌埠一位读者来信说:“我发现,自己的孩子有时会取笑他的同学和其他人,似乎只有他最好。请问,该怎样教育这样的孩子,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让他能学会善待他人呢?”  相似文献   

15.
要长高应该进行何种程度的何种运动呢?而且,为什么运动是重要的呢?通过下面的介绍希望大家能够了解让身体舒展运动的重要性。○儿童的运动时间每年都在减少儿童的运动时间每年都在减少。当代儿童呈现明显的运动不足。孩子们列举出不能进行运动的理由是“没有时间”“没有地方”“没有同伴”等等,可是“不懂得运动的快乐”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原因。希望家长们一定要让孩子在室外快快乐乐地舒展身体,多做运动。这比起打电子游戏、捉迷藏更有趣。○骨骼成长少不了运动儿童的生长少不了适量的运动。运动不足的孩子白天没有食欲,晚上睡不着。…  相似文献   

16.
姜凤君 《家长》2024,(7):27-28
<正>都说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说和做缺一不可,可很多父母都败在了“说”上。唯有父母管住自己的嘴巴,多信任孩子一分,多了解孩子一分,才能在教育的路上轻装前行。有位家长朋友专门找到我,想寻求教育孩子的方法,说儿子进入严重的叛逆期,她很无语,更是无助。据介绍,她儿子之前很乖巧,可最近变得特别不听话:做作业拖拉,睡前故意不刷牙,作业没做就想玩手机,总想约同学出去玩……我问:“那你是怎么处理的呢?”朋友叹了口气说:“还能怎么处理?只能不断地提醒他呀!可是同样一件事,我反反复复说了多少遍,他就是不听。”我疑惑地问:“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她开始诉苦:“以前工作比较忙,没时间照顾孩子。写作业、刷牙等事情我也就是提醒一下,孩子基本都能乖乖地自己完成。今年老公赚钱多了,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我就当了全职妈妈,时间充裕了,就想多提醒孩子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结果孩子的自觉性反而变得更差了。”  相似文献   

17.
柯云路 《教育》2007,(11S):52-53
善于关心是一种行为智慧 既然“学会关心”是二十一世纪的教育,那么,如何让孩子学会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呢? 也许孩子的年龄尚小,但不管有多大,父母从现在起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孩子改变观念。要把孩子习惯了的、周边世界都关心自己的氛围有所改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欧海棠 《辅导员》2010,(10):25-26
有许多家长向我反映,"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确确实实地能够使孩子对学习、做事产生兴趣,但维持不久。"我们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呢?  相似文献   

19.
王倩芸 《家教世界》2023,(26):52-53
<正>“孩子太小,做什么家务?”“孩子做不好,还不如自己做”“做家务是大人的事,孩子好好读书就行了!”说起做家务,很多父母往往认为离孩子很远,孩子只要成绩好就行了。但是,这样真的好吗?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不会做家务,将来他如何独立生活?为什么要提倡劳动教育?让孩子做家务就那么重要吗?  相似文献   

20.
康松 《教书育人》2014,(8):25-25
从小就教育儿子要诚实不撒谎,有一天上小学的他问我:“省里领导要来学校检查,校长和老师要我们对学习时间和作业量等统一口径,都按老师教的说,我该怎么办?”我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只好反问:“你说呢?”儿子很为难地说:“来检查的人问到我,我只能是不理他们。”我追问:“要是你不得不回答他们的提问呢?”儿子想了想说:“我会对他们说,我不和陌生人说话。”他虽然无奈,却很巧妙地坚守了自己的诚实,也在善良地试图维护学校的利益。让孩子诚实,又让孩子撒谎,都是某些老师的要求,这让孩子们如何处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