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电子游戏使用既具有短期和直接影响,也具有长期和间接影响。父母教养方式中的严厉惩罚、拒绝否认、忽视冷漠、放任溺爱等可能使孩子借助电子游戏来排遣苦恼和发泄情绪;由于父母教养方式通过影响个体的发展水平而容易使发展不良的个体更容易成瘾或出现成瘾倾向。有效预防青少年电子游戏成瘾或者其他问题行为的关键,就是父母要掌握正确的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2.
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导致如今父母童年时代的生活与现在的孩子是那么的不同。我们无力阻止社会发展,可以做的是尽可能不用自己在过去时代形成的旧思维,看当下孩子生活的新世界。毕竟我们的孩子生活在今天和明天。说起电子游戏,很多家长都畏之如猛兽,希望孩子避之越远越好。《家长应理性认识电子游戏》一文告诉您:其实电子游戏也分好坏,"好"的电子游戏对青少年有好的影响。先不说玩游戏对孩子智力发展的好处,只说玩游戏让孩子和同伴在一起的时候有共同的话题这一点,就是孩子不能抗拒的。如果同伴们在一起聊天谈的话题自己一无所知,这与父母们童  相似文献   

3.
笔者听过不少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过于沉溺网上聊天、电子游戏;沦为“电子海洛因”瘾君子,不少家长开始禁止孩子上网,跟踪监视,共至打骂孩子,而这样的教育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据国内外的有关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参与网上聊天、玩电子游戏的孩子都会成绩下降或品行不端,除性别、地区、年龄的差异外,在同等条件下,网上聊天、打电子游戏容易上瘾的孩子,有的是因为孤独感强而有强烈交往需要;有的是因为成绩不好,没有特长,认为自己不成功而感到压抑;有的则是因为家庭关系不好,在班里地位较低。这样,他们在网上聊天、玩电子游戏  相似文献   

4.
几乎很少有人不喜欢电子游戏,甚至有些幼儿园的孩子也喜欢.为了上网玩游戏,不顾父母的打骂、学校的批评处分,甚至开除.不少孩子演绎了许多悲惨故事.荒废了学业不说,甚至搭上了性命.  相似文献   

5.
邹育如 《家庭教育》2005,(8B):38-38
在日本.关于儿童大脑发育和玩电脑(电子)游戏关系的讨论,近年非常热闹。日本算是电子游戏的“始作俑”,自1983年家用电子游戏诞生之后.日本的名大公司就不断创造轰动全球的商品,诱惑数以亿计的世界儿童,也惹恼了全球关心孩子教育的父母。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90年代家长们关心的是孩子看多长时间的电视最合适,到了21世纪初,人们关心的是孩子上网的时间该如何掌控。而这些趋势在2010年又交错在一起,手机、电子游戏、数码相机和笔记本电脑等新电子产品层出不穷.为青少年提供了娱乐休闲空间。父母赋予孩子的自由度导致科技消费在青少年中间泛滥。  相似文献   

7.
父母若发现孩子有逆反心态,可采用以下方法来化解:观察沟通就是观察孩子与自己的沟通方式。在很多时候,父母必须超脱自己的角色,从第三者的角度观察孩子叛逆的问题。并以不同的角度对待孩子,做有限度的迁就。保持冷静急躁的父母,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并等待孩子冷静后,再进行沟通。寻求意见管教孩子,有时应该寻求别人的意见,让自己的思想更开阔。开放自我父母眼见孩子的兴趣会影响功课时,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了解情况。如陪孩子去电子游戏中心,和孩子讨论他们的偶像,从旁提醒什么是应该学的,什么是不应该学的。只有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  相似文献   

8.
正在电子游戏这件事上,如何和孩子沟通?爸爸妈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孩子意识到游戏为什么具有吸引力,潜移默化地帮助他提升时间管理能力。当然,父母也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不能期待通过一两次的沟通就能完全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常在孩子身上看到一些不良现象,如花钱如流水、好吃懒做、起居无常、沉迷电子游戏、滥用化妆品、吸烟喝酒、离群索居、孤僻固执等。如果一个孩子在生活中偶尔有上述表现,还不能说他有不良生活习惯。只有孩子在生活中反复出现上述消极行为时,才能说他染上了不良生活习惯。孩子染上不良生活习惯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主要是受社会不良风气、同学间不良生活行为和家庭成员(主要是父母)不良生活行为的影  相似文献   

10.
正无论是出于对孩子的用眼习惯、视力保护,还是担心电子游戏会影响专注力,父母总是希望能让孩子远离电子类游戏。如果可以将Pad里的游戏,经过创意加工后,用到生活中来,那孩子一定会转移兴趣点。本期,就让我们带孩子享受没有手机、Pad,一样可以玩得嗨的游戏吧!  相似文献   

11.
许多父母都有这种体验,他们的孩子在玩电脑或打电子游戏方面似乎比他们更有天赋,不管多么复杂的程序或游戏,孩子们掌握起来都比他们得心应手。所以父母们往往感慨道: “真是一代比一代强啊。”这句话听起来像是老生常谈,但科学研究发现它很有道理,人类确实一代比一代聪明。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教育家兼科技小说作家马克·普伦斯基创造了"数字原住民"一词,用于形容在充斥着电脑、电子游戏以及其他高科技环境下长大的第一代孩子。然而到2010年4月iPad问世后,这个词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此前,孩子需要父母来教他们如何使用鼠标或遥控器。  相似文献   

13.
佚名 《初中生之友》2012,(10):10-13
八九岁时,你们在干什么?扑到父母怀里撒娇,玩电子游戏,看着卡通漫画乐呵……似乎这是大多数孩子的状态。可是有这么一个人,他从8岁起便有了自己的化学实验室.13岁便能制造炸弹.15岁时获得了全国新  相似文献   

14.
Marcia 《幼儿教育》2013,(Z3):26-29
让孩子做家务,可以培养孩子的做事能力和责任感。但是许多时候孩子不愿做,原因和成人一样,家务一般单调乏味,而玩玩具,看电视,玩电子游戏轻松愉快。介绍加拿大父母的一些方法,也许能帮你让孩子愉快地做家务。1.给孩子适合他们年龄的家务给孩子分配家务时一定要适合他们的年龄。如果家务事太难,孩子很可能会望而却步。给孩子一些容易做的事,慢慢地训练他们。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再给他们增加家务的难度和责任。  相似文献   

15.
正第一部分专家观点不少调查都已显示:孩子已经越来越早地接触到了电子游戏。电子游戏似乎已经成为"互联网原住民"们的童年里必不可少的一种游戏方式。与其回避这个话题,不如早点儿思考如何科学地引导孩子玩电子游戏。"大吉大利,晚上吃鸡!"当我们听到孩子们说这句话时,不要天真地以为他们是希望能在晚餐的时候大快朵颐,其实他们是在谈论一款名为《绝地求生》的电子游戏。而且某些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已是拥有多年游戏经验的资深玩家。  相似文献   

16.
家长对电子游戏总是持有“能不玩就不玩”的态度,但是对于成长在电子时代的孩子而言,电子游戏已经成为伴随他们成长的主要内容,那么就需要家长转变观念,理性认识电子游戏。马红亮副教授的客观分析会为您了解电子游戏提供详实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12岁成为江西省十佳少年,21岁拥有属于自己的高科技公司,大三学生陆川已身价百万,他的公司旗下云集着顶尖人才。但是,陆川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从一个“模范学生”到迷恋电子游戏、厌学孤独,他经历了很多孩子都会经历的心灵磨砺,当然,他的父母也遇到了很多父母一样要遇到的烦恼。那么,陆川是怎么脱颖而出,成为西部第一大学生CEO的呢?  相似文献   

18.
正假期的过度放松很可能让孩子在开学后难以回到正常的学习状态,有的孩子甚至因为假期太放松而出现不良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该如何帮孩子规划好假期生活呢?提起假期,很多父母受"玩就玩个痛快,学就学得踏实"这个观念的影响,认为假期就不要跟孩子提与学习有关的事了,尤其是带孩子出去旅游的时候,更要放下一切学习活动,还允许孩子随便玩电子游戏。很多孩子就是在假期这样的安排下,开学后很难在短时间内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19.
马红亮,陕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网络远程教育和教育网络游戏。家长对电子游戏总是持有"能不玩就不玩"的态度,但是对于成长在电子时代的孩子而言,电子游戏已经成为伴随他们成长的主要内容,那么就需要家长转变观念,理性认识电子游戏。马红亮副教授的客观分析会为您了解电子游戏提供详实的参考。电子游戏本身并没有罪:马老师您好。现在电子游戏种类庞  相似文献   

20.
一般说来,家长极力反对孩子玩电子游戏的原因似乎更多集中在电子游戏所导致的许多有害的副作用上,比如长时间玩耍会影响孩子视力,浪费学习时间等。但从电子游戏问世起,推销者就说它能增进儿童的电脑知识和技巧、寓教于乐、鼓励创造和探索,尤其提到能开发儿童智力。对此,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陈益老师认为,电子游戏与儿童智力开发并无必然联系。陈老师告诉记者,国内的研究者认为,儿童的智力开发实际上是对他们认知能力的一种开发,这其中主要是指对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很显然,电子游戏与这些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