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女性的解放     
崔斌箴 《出版参考》2010,(10):42-42
我们对“解放”这个词有点隔膜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得到完全的自由。其实。自由也是相对的,它在眼前停了一会儿,又跃身向前去了。所以,“解放”也只好一路紧追。  相似文献   

3.
美国女性杂志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女性杂志作为传播女性信息和话题的媒介形式,在塑造不同时代女性“形象”的同时,客观反映了时代背景下妇女地位和女权运动的情势;本文通过论述美国早期女性杂志中的女性形象、女权运动与女性杂志、女性杂志行业中的女性,旨在剖析女性杂志文本所蕴涵的意识形态框架是女性认识自我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4.
许静 《大观周刊》2012,(10):33-33
女性消费一直被女性学者认为是“身体性消费”、“被肢解的消费”,它压迫女性主体性的崛起。然而部分现代女性所认为的“消费的解放”也并没有逃脱父权制度文化的影响。本文以此展开讨论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据业界统计,目前国内共有9张女性报纸,包括中国妇联主办的《中国妇女报》、大连的《现代女报》、湖南的《今日女报》、济南的《都市女报》、江西的《妇女之声报》、吉林的《家庭主妇报》、《时尚女报》、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新女报》以及陕西日报社与新女报社联合经营的《当代女报》。[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女性媒介建构女性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菁 《传媒观察》2005,(4):40-41
女性媒介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女性要求表达自身需求的产物。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女性在主流媒介中“缺席”的现象十分普遍。女性在主流媒介中的边缘地位,决定她们不可能在其中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表达空间,她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够真实反映女性生存状态,洞察女性心理并传播女性文化的媒介,女性媒介就是应女性需求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7.
以《家庭》和《知音》为代表、包括《婚姻与家庭》、《现代家庭》、《莫愁》、《妇女之友》等林林总总的传统女性期刊,由于侧重关照女性情感的慰藉,以及女性角色定位的指导,二三十年发展势头一直良好,在刊物森林里占有重要位置,像《家庭》和《知音》还能傲视国内期刊,稳居国内9000多种期刊发行量之前茅。  相似文献   

8.
女性时尚杂志的读者是所谓的白领,即在经济上独立的女性,她们大多具有较高的学历、能力、心理索质和成就动机;拥有高收入和较高职业层次,追求事业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女性意识缺席是女性期刊的致命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女性期刊是以女性为目标受众的大众传媒。在我国,女性期刊大多由各级妇联组织主办,以“向女性宣传社会,向社会宣传女性”为办刊宗旨。尽管女性期刊灵活的市场化运作在经营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女性角色定型化描述造成的女性意识缺席导致了女性期刊一直未能改变文化身份的边缘化状态,并开始成为女性期刊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女性期刊的崛起中国女性传媒的真正勃兴发生在20世纪的80年代。1983年广东省妇联的《广东妇女》杂志改名《家庭》与1985年湖北省妇联创办《知音》杂志是女性传媒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两种期刊以有关婚姻家庭方面的软新…  相似文献   

10.
1992年,在同美国《幽默世界》漫画杂志交流中,我第一次看到赛玛·安德格的作品,画的是刺猬错把衣刷看作同类,向它发出爱情的信号。刺猬身上竖起的毛和毛刷很相似,画家在这相似点上表现出幽默,引发出似与不似之妙趣。生活中常有一些似是而非的现象,能唤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愉悦感,所以,我对这画印象颇深。《幽默世界》的编委告诉我此画作者是  相似文献   

11.
本文横跨中西、纵贯千古,以广阔的社会文化视角,探讨了女性阅读需求与女性小说兴起的互动关系,阐述了女性小说首兴于英国的历程,分析了中国女性小说迟到的原因,是为女性文学专题文献回溯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周琼 《东南传播》2010,(3):65-67
电视传媒在社会性别角色观念的宣传和女性自身的形象塑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充当了一个重要的性别传播器。故电视应打破传播领域内的偏见和歧视,运用女性视角重塑新时期女性形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促进社会的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13.
影视作品来源于现实生活,更概括和表现了一个社会的文化内涵.长久以往,影视方面大都是由男性来主导,并站在男性的角度去思考和关注社会历史等相关话题.而随着科技信息化的发展,也迎来了我国的DV时代,我国开始涌现了一批较为优秀的女性纪录片制作人,这些制作人运用独特视角,站在女性的角度去探索女性在家庭、社会的含义,以及自我的追求,并在记录的过程中彰显女性意识,本文旨在深入探索我国女性纪录片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4.
张玉虹 《出版广角》2014,(13):70-71
女性题材出版物已成为当前图书市场的一股新兴力量,呈现需求平稳增加、内容丰富多样等特点。女性读物选题策划应尽快适应图书市场的变化,多角度思维,着力打造经典女性图书。  相似文献   

15.
女性报道和女性报道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从全球的角度展现妇女和媒体研究在两个最主要的研究方面所得出的研究结果(一是女性报道,一是女性报道者),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初步的探讨。一、媒体女性报道的数量在全球各种形式的媒介调查中,女性报道在全球媒体上出现的数量不尽如人意。美国有一专门从事女性报道调查研究的小组“女性、男性和媒体”(WMM)在1989年至1995年七年间每年都对美国二十家主流报纸进行这方面的调查,其中包括《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等美国著名的大报。199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1995年1月间在所有这些报纸的…  相似文献   

16.
《出版参考》2008,(6):13
我很重视待人之道。原因很简单,衡量我们个人生活和事业真正成功的标准就是我们同家人、朋友和同事等最亲近的人之间的关系。如果在这个方面失败.无论我们拥有的物质财富多丰厚,无论我们获取的职位有多高,我们的成功都将是微不足道的。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平权主义与女性意识在中国兴起,影响着艺术领域的创作,90年代,中国新纪录片运动将镜头聚焦于双边缘化的底层女性,这些纪录片通过呈现底层女性的伤痛与抗争彰显女性独特的精神内涵与时代特征。本文以范俭的《摇摇晃晃的人间》和范立欣的《归途列车》为例,分析其展现的女性群像、抗争过程、表达与创作特色,以及女性题材纪录片对女性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喜欢爱花的女性。花是我们日常能随手得到的最美好的景色。从昂贵的玫瑰到卑微的野菊。花不论出处,朵不分大小,只要生机勃勃地开放着,就是令人心怡的美丽。不喜欢花的女性,心多半已化为寸草不生的黑戈壁。  相似文献   

19.
西西: 一年前,我从公司辞职,因为那份工作已经成了我的困扰,升迁无望,也无意义。 周围的好友和同事移民的移民,留学的留学,我有些焦虑,最后终于下决心了断。  相似文献   

20.
杨丽雅 《新闻界》2012,(3):46-49
突出新闻报道的多元化,女性传者与女性视角不可或缺。本文的研究意义不仅在于女性传者在新闻报道方面的出色表现和显著优势,归根结底是要促使传媒领域两性平等意识的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