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给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根据广东省2010-2017年16个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本文分析了制造业数字化对其全球价值链地位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制造业数字化对提升其全球价值链地位有正向促进作用,且主要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制造业生产率两个渠道实现对其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升级。行业异质性研究显示,制造业数字化能显著促进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升级,但由于核心技术缺失,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促进效果不明显。因此,应持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发展,促进其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基础;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不同类型制造业要因地制宜制定数字化发展措施;完善信贷、财税、数字知识产权和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数字化人才培养等相关政策制度,加大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链发展作为研究对象,从中观层面行业主体的数字化转型出发,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式厘清数字化转型与产业链现代化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深入挖掘数字化转型影响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异质性特征。得到如下核心研究结论:第一,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第二,数字化转型对于中低技术行业和中高技术行业的影响比较大,而对于低技术行业的产业链现代化影响并不显著。第三,数字化转型对于竞争性行业的产业链现代化影响非常显著,而对于管制性行业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数字化转型下的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深化了中国制度背景和超大规模市场背景下数字化转型经济后果的学理认知,并为提升产业链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基于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的影响。本文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劳动力就业,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扩张劳动力需求、拉动就业的强劲驱动力。在影响机制方面,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市场规模效应、经营范围效应和生产率效应三条途径促进劳动力就业。基于异质性的研究发现,对于高科技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和中西部地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就业促进效应更加明显。最后,本文还发现数字化转型可以提高高学历人员占比和高技能人员占比,优化企业的劳动力结构。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准确评估数字化转型的就业效应,为实现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廉水  张芊芊  王常凯 《科研管理》2015,36(10):169-176
本文利用2001-2011年中国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中国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创新经费投入对创新能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创新人员投入虽然数量众多,但抑制了制造业科技创新;外商直接投资阻碍了专利申请量的提升,但促进了制造业新产品产值的增加;产权结构对制造业科技创新有着显著影响,非公有制企业在创新上有更高的积极性;政府支持促进了制造业科技创新;企业盈利能力提升了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创新的关系研究日益成为学术界热议的话题,但现有文献尚存在两者作用机理不清晰、研究机制单一等问题。本文基于近5年的相关文献进行元分析,证实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创新存在中等强度正相关性。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的情境要素、变量测量方式以及创新分类变量显著调节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创新作用关系。具体而言,中小企业相较于大型企业调节作用更为显著;非制造业企业相较于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更能促进企业创新;变量测量方式中主观测量方式下的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影响更大。按照创新价值链环节对企业创新进行分类,企业创新类型及创新程度与数字化转型发展周期规律呈S形匹配。其中,在数字化转型萌芽期主要表现为流程创新与组织创新;在数字化转型成长期主要表现为产品服务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在数字化转型成熟期主要表现为绿色创新与全员创新。研究结果对于未来纵向研究和情境化研究具有启发意义,同时能够对企业数字化创新战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能否切实提升其全员劳动生产率?采用文本分析法构造了企业层面的数字化转型程度指数,以2012—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检验了人力资本和双元创新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1)数字化转型程度越高越能促进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分位数回归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论。(2)企业的员工素质和高技能人才占比均是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的重要中介;而相较于渐进式创新,数字化转型更多地是通过颠覆式创新提升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3)异质性检验表明,相对于非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于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相较于东部地区,数字化转型能够对中西部地区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产生更强的带动作用;与非消费行业相比,消费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更能促进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企业管理者在企业是否开展数字化战略变革中扮演着决定因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整合管理者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数字化转型意愿—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于一个理论框架,根据263家传统制造业企业有效问卷调查,探索传统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企业管理者的预期收益(行为态度)、竞争压力(主观规范)、组织敏捷性(知觉行为控制)通过数字化转型意愿的中介作用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正向影响;设置数字官职位的企业,更能提升数字化转型意愿;冗余资源和组织学习分别正向地调节了数字化转型意愿与数字化转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绿色转型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智能服务是促进其实现的重要支撑。从两业融合视角出发,构建智能服务与制造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1—2019年统计数据,分析智能服务融合对制造业绿色转型影响。研究发现:智能服务融合促进了制造业绿色转型,且表现为非线性“U型”关系;在不同维度中,产业规模影响居于首位,技术创新影响的提升速度超过其他维度;绿色转型效率时序分析结果表明,智能服务融合影响存在“数字化悖论”,产生原因在于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未形成协同;智能服务融合对污染型制造业绿色转型影响明显优于清洁型,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绿色转型作用效率最高。研究结果为我国制造业绿色转型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必然选择。借助数字技术进行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 “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战略。本文以2008—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资源基础理论的视角,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绩效在数字化转型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中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果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明显。本文的研究为我国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利用数字化优势助力企业绿色转型已成为“双碳”背景下的必然趋势。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信号理论出发,以2014—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工业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否提升碳绩效,并探讨了绿色创新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以及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和公众环境关注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碳绩效,并通过绿色创新正向影响企业碳绩效水平。同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与公众环境关注度均能发挥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异质性分析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碳绩效的促进作用在非高新技术企业和高市场竞争程度的情境下更为明显,但产权性质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结论厘清了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促进绿色创新进而提升碳绩效的驱动机制,为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作为企业技术和知识的主要来源,更是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源泉.将分析师关注纳入研究框架,采用2016—2018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探究财务柔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财务柔性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促进作用.当企业存在分析师关注时,财务柔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对国有企业而言,存在分析师关注时,财务柔性无法显著地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而非国有企业的财务柔性对研发投入的促进更显著,特别是存在分析师关注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面临整体水平待提高、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从效益提升、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3个维度构建区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以熵值法作为衡量方法进行测度,并进一步从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分析区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水平整体呈现上升态势,但区域间发展极不平衡,总体处于"东高西低、梯度分布"格局;全国层面,人力资本和经济环境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明显,资金投入和外贸环境则起负向作用;区域层面,因区位优势不同,各因素的影响作用也发生改变,其中人力资本对西部地区影响作用最大,制度环境对中部地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外贸环境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作用被冲淡。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从优化产业布局、合理分配资金、平衡政策使用、加快经济发展、加大教育投资、优化外贸结构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7个方面提出推动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结合“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以及绿色发展理念,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3个维度分析其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运用2013-2018年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探究数字化水平的调节作用.结果 表明数字化技术转型和数字化创新能力转型均对绿色研发绩效、绿色制造绩效和绿色服务绩效有显著的影响,数字化效益转型则只对绿色服务绩效的影响显著.在调节作用分析中,数字化水平在以下5条路径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数字化技术转型和数字化效益转型对绿色研发绩效、绿色服务绩效;数字化创新能力转型对绿色服务绩效.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实现制造业绿色创新发展以及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06-2010年174家设立党委(支部)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使用非参数实证方法检验政治资源企业四个基本组织特征(CEO二职合一、企业党委书记兼职、企业控制权和企业成立年龄)对其增值、增长和盈利三种财务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中国政治资源企业中,公司成立年龄和最终控制权显著影响影响企业增值增长、但对盈利不显著;相反,CEO二职分离、党企职务合一影响企业盈利、但对增值增长不显著.最后就财务能力视角给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数字化技术转型、数字化创新能力转型和数字化效益转型三方面构建区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改进熵权法和灰色关联模型相结合,对中国各地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程度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法,从技术、市场、政府3个维度的组态效应研究数字化转型的路径选择。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区域发展不平衡,总体仍遵循东、中、西梯度空间分布格局;各地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程度高的驱动路径有5条,可将其归纳为资源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两种模式。研究结果揭示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背后的多重因素间复杂本质,为促进区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绿色转型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探索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绿色创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启示。本文以2002—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国际专利分类绿色清单”与绿色创新内容区分了节能型与环保型两种绿色创新模式,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推动了企业对节能型绿色创新的选择,这种作用主要源于数字底层技术的运用。数字绿色研发投入在其中起中介作用,市场竞争、非正式环境规制和政府创新补贴均能调节企业的绿色创新模式选择策略。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制造业等对绿色改造需求较大的行业,数字化转型更大程度地推动了企业对节能型绿色创新的选择。研究结果在理论层面明晰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在实践层面对我国企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009—2012年我国27个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实证研究了FDI对我国制造业内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FDI对我国制造业内资企业的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低层次的自主创新能力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高层次的自主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不显著;研发经费对我国制造业内资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正向作用,但不显著;研发人员对我国制造业内资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高层次的自主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明显;市场竞争程度和企业规模对我国制造业内资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不显著。在此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产生此结果的原因,并就今后如何更好地利用FDI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8—2016年制造业分行业数据,采用两步回归法考察税制改革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税制结构中,提高直接税占比显著促进制造业技术进步。此外,增值税转型改革对技术进步具有促进作用,且这一效应在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较高的行业中更为显著。中间机制分析表明,间接税占比较高的不合理税制结构及间接税"非中性"特征阻碍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增值税转型改革降低企业税负,提高企业当期的现金流量,使企业投资于更高技术水平的固定资产,从而促进技术进步;信息化建设能够增强企业的创新研发和投资,并在直接税改革及增值税改革的背景下进一步提升制造业企业的技术进步。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推进税制改革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出口产品质量既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中国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外部体现,同时也是抵御外部竞争实现价值链升级的关键所在。基于2011—2015年工企数据库、海关数据库以及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及其3个子维度)对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其中数字金融覆盖广度的促进效应最显著;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对东部地区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的促进效应更强;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数字金融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对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3—2020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非平衡面板数据,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数字化对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机制差异以及情境调节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能够显著促进商业模式创新;第二,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因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作用;第三,战略激进度在企业数字化与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对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却并不显著。基于此,提出管理者应当审慎判断企业所处生命周期,科学制定战略规划,以牢牢把握数字化机遇推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