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在的本溪市溪湖区歪头山镇边牛村,明朝时叫边牛录堡,后金时因李烨而更名为鞭打牛录堡村。  相似文献   

2.
侯振龙 《历史档案》2019,(3):117-124
正明朝末年国势衰微,天启七年(1627)爆发的陕西农民起义拉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此时,后金接连侵入内地,牵制并消灭了大量明军主力。崇祯十六年(1643)十月十一日,李自成攻陷西安,并略定周边地区,"三秦无不望风归款"。(1)十二月,李自成散布山西的檄文中已有"嗟尔明朝,大数已终……止有晋燕,久困汤火,不忍坐视"(2)等语。第二年正月初一日,李自成建国  相似文献   

3.
崇祯十三年畿南备防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烽火遍地,加之清兵在关外频频发动攻势,危及明朝统治。为此,明政府要求各地,特别是京畿地区各府州县官员,加紧修筑城墙,操练兵丁,储备粮草军火,并要求督抚月月检查回奏,分出殿最等第,优者奖,劣者惩。现从馆藏明档中选出畿南真定、大名两府各州县修练储备,以及正定、易州沿长城各关隘战守机宜史料,予以公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4.
据清代史料,玄烨对明朝宫廷侈糜之风、对崇祯皇帝,很不以为然. 康熙四十八年十一月,与大学士谈明季史事,谕曰:"明朝费用甚奢,兴作亦广,其宫中脂粉钱四十万两,供应银数百万两,宫女九千人,内监至十万人,今则宫中不过四五百人而已.明季宫中用马口柴、红螺炭,日以数千万斤计,俱取诸昌平等州县,今此柴仅天坛焚燎用之."  相似文献   

5.
《兰台内外》2011,(2):52-54
赐死皇后妃嫔由于文臣束手,将士离心,明王朝在对后金(清)和农民起义军的作战中节节败退。崇祯十五年(1642年),关外要塞松山、锦州沦陷,清军兵锋直逼宁远、山海关。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攻占西安。  相似文献   

6.
《北京档案》2011,(11):40-41
袁崇焕(1584-1630),字元素,号自如,广西梧州府藤县人,祖籍广东东莞。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在誓死保卫明朝抗击清军中军功卓著,崇祯三年(1630),被崇祯  相似文献   

7.
<正>丹白桂(烟草dambagu满文音译),源于美洲,印第安人热衷吸食,哥伦布将其带入欧洲随后传播世界各地。烟草通过两个渠道几乎同时传入辽宁:其一,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后金汗国的天命三年(1618),祭天发布著名的"七大恨"檄文,罗列明朝政府欺凌女真各部的七宗大罪,正式向明朝宣战。明朝征调广东军队镇压努尔哈赤,烟草随广东军人而至。其二,葡萄牙人将烟草  相似文献   

8.
雨燕 《兰台内外》2013,(4):62-63
中国人何时与烟草接触,研究普遍认为应该从1600年传教士利玛窦觐见万历帝时献上鼻烟开始。作为一种高级的西洋货,鼻烟开始在北京的贵族间流行。同时,在南方的福建漳州,水手陆续从菲律宾带来烟草,并且在福建开始试验种植。至崇祯皇帝时,北方从日本、朝鲜传入的烟草,开始在明朝各东北驻军以及后金(满清)贵族中流行起来。虽然烟草进入中国只有四百来年的时间,但却迅速俘获了国人的心。  相似文献   

9.
玄花 《兰台世界》2012,(28):90-91
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后金建立以后,明朝迅速将战略重心转移到辽东,与辽东接壤的朝鲜的战略地位愈加凸显.明朝适时调整对朝鲜政策,以争取朝鲜的支持,对后金形成包围之势.  相似文献   

10.
王臻 《兰台世界》2012,(12):8-9
本文结合中国以及朝鲜方面的史料,阐明萨尔浒战役中作为明朝援军的朝鲜军队,在其将领姜弘立的带领下投降了后金,这间接导致了明军的失败。弄清此问题,有助于反映出彼时东北亚地区明朝、后金、朝鲜三者政治局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周威翰 《兰台世界》2023,(1):126-131+136
松锦之战是明清政权在辽西地区最后一场战略决战,同时也是明朝的国祚之战,目前也是明清断代之际研究的重要课题。松锦之战自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始,至明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终,前后历时三年,清军围锦打援,先围锦州,再围松山,而围困松山也是打援的一部分,战后明朝损失了大量的精锐边防部队和军需物资,丧失了在辽西地区组织大军团作战的能力,关外仅存宁远孤城。清朝方面经此役收编了大批明军降兵降将,壮大了八旗汉军,清军入关只是时间问题,松锦之战的重要战略意义即体现于此。“兵者,国之大事”,本文试图以清朝军方的微观角度梳理清军的战术和指挥的脉络,解读这场明清嬗代之际的重要会战。  相似文献   

12.
崇祯五年朝鲜使节李安讷在时隔三十年后再次出使明朝,诉诸笔端的前尘往事与今时变故,交织着明朝历史而令人感叹,与其同行使节洪镐的文字记录恰可互证互补,呈现出一个更为完整的中国纪行图景。  相似文献   

13.
袁崇焕(1584-1630),字元素,号自如,广西梧州府藤县人,祖籍广东东莞.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在誓死保卫明朝抗击清军中军功卓著,崇祯三年(1630),被崇祯皇帝以“谋叛”罪在北京西市刑场凌迟处死.其部下余氏义仆为其收敛骸骨,葬于北京广渠门内广东义园,并从此世代为袁守墓.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乾隆帝下令为袁崇焕平反昭雪,后人为纪念袁崇焕,先后修建了祠和墓.  相似文献   

14.
明朝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已五十一岁的徐霞客,从家乡江苏江阴出发,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后的,也是时间最长、路程最远的一次考察旅行.……  相似文献   

15.
<正>天命三年(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后金努尔哈赤起兵伐明,发布告天示民谕,"叙我起兵之由,明我奉天之意",历述起兵伐明的七大理由:(1)明朝无故杀害努尔哈赤父祖;(2)明朝偏袒叶赫、哈达女真,欺压建州女真;(3)明朝违反双方划定的范  相似文献   

16.
大明王朝是帝制中国最后一个汉人政权,崇祯皇帝是这个政权最后一位君主,是他将大明王朝送进了历史,结束了朱明王朝两百多年的统治。 奇怪的是,一个将江山弄丢的亡国之君。在过往三百七十年间很少受到指责不论是明朝遗老,还是新朝统治者;也不论是新史学,还是旧史学;人们对崇祯帝抱有普遍同情,以为明朝之所以亡国,并不是崇祯的错。  相似文献   

17.
背景资料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二十五岁时,为报父、祖之仇,以十三副先人遗甲起兵,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五十八岁时在赫图阿拉城(即兴京)建立了女真少数民族政权--大金(史称后金).六十岁时正式开始向明朝宣战.短短八九年间,明朝在辽东辽西的军事重镇大批落入后金军队之手.  相似文献   

18.
在后金天聪年间,皇太极曾多次对明王朝腹地用兵。其中,有一次长达两个多月,分兵四路从尚方堡、龙门口、独石口、得胜堡进军,兵锋及于今河北宣化、保安以及今山西大同、应县(时称应州——下同)、灵丘、平鲁(井坪城)、朔县(朔州)、代县(代州)、五台山一带。京师为之震动,调动援兵,宣布戒严。后金八旗兵虏掠了大批人口和财物后,才回师沈阳。  相似文献   

19.
《毛大将军海上情形》与中日两国的学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文龙是明季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在明朝与后金努尔哈赤政权的战争中,作为明朝的一员将领,占据辽东海面上皮岛等一群海岛,对后金袭击骚扰,牵制了努尔哈赤的向南进攻。但与此同时,毛文龙强横专断,遇事往往不受明朝官员控驭,而且面对后金政权进行的招降活动,也曾与之信使往来,予以周旋。现存的历史记载以及近世学者的论著中,对毛文龙抨击者有之,肯定者亦有之,然而有关毛文龙历史活动的资料却相当匮乏。于是,原书已佚而存于日本的抄本《毛大将军海上情形》一书,就引起历史学者的关注。一 《毛大将军海上情形》的原抄本,今存于…  相似文献   

20.
明崇祯七年(后金天聪八年,公元1634年)七月至闰八月,后金皇太极亲率八旗兵分四路进入明王朝腹地。兵锋及于今北京延庆、河北宣化、怀来,以及今山西大同、代县、五台山一带,明京师为之震动。后金八旗兵入关骚扰,给当时直隶、山西人民带来了重大灾难。后金统治者在关内骚扰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虏掠了大批人口财物,才回师沈阳。关于这次事件,在后来的《明史》、《清史稿》中,记载均过于简略,且为清方一面之词。为了使研究者对这场战争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现从馆藏明代档案中,选出明方的记载,分三次予以公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