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赞美劳动和劳动者的诗。自古以来,人们就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因为劳动创造了历史,创造了财富;劳动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带来了幸福。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今天。为了21世纪的宏伟事业,为了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应当对孩子从小就灌输劳动光荣的思想,激发孩子对劳动的渴望,使他们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2.
许多批评家都说,诗人是“人类的儿童”。因为他们是天真的,善良的。在现代的许多诗人中,泰戈尔更是一个“孩子天使”。他的诗正如这个天真烂漫的天使的脸;看着他,就“能知道一切事物的意义”,就感得和平,感得安慰,并且知道真相爱。 以上是郑振铎先生说的话。《新月集》四十首是描写儿童生活的诗篇,而诗人本人又是一个“孩子天使”,这就使得他的这些诗愈发奇特,光彩照人了。  相似文献   

3.
唐代诗酒文化特征及形成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诞生了许多璀璨夺目的诗人,而其中绝大多数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流传至今五万余首唐诗中,就有六千多首与酒相关.唐代诗酒文化达到了千古难及的高峰,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可以说唐代诗酒文化是我国文化史上最具浓墨重彩的篇章之一.研究唐代诗酒文化的外延、内涵、特征以及形成原因,从系统论的角度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能够对相关研究带来更多启示.  相似文献   

4.
目前,幼儿成长的家庭环境普遍优越。独生子女占幼儿的绝大多数。因为年龄小,在家自己动手的机会比较少,存在羞很强的依赖心理,家长们热衷于早期智能开发,而对幼儿情商教育普遍不重视。家长的娇惯和教育的薄弱,导致部分孩子从小就不愿劳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同时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许多家长认为孩子早期教育就是对孩子进行知识传授,以能背多少诗、算多少题、识多少字来衡量教育效果和孩子的聪明程度,经常出现为背诗、解题、识字、写字而要求幼儿园布置家庭作业,强迫孩子死记硬背。这些要求超过了孩子的接受能力,造成他们接受上的消化不良,结果事与愿违,造成孩子厌恶学习,丧失自信心,从小就背上了自卑的包袱。  相似文献   

5.
孙圣安 《小学生》2012,(9):17-17
引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位诗人,都有诗一般的情怀,诗一般的心灵,诗一般的眼光;他们的内心世界充满着美好,充满着诗的灵性;他们愿意在自己的心灵里构建一片属于自己的诗意的美好世界。但是,很多时候孩子的构建是单一的,无序的,甚至只是一闪而过的感觉。我们老师需要引导孩子体验、构建丰富精彩的诗性世界,我认为让孩子去赏析儿童诗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一、在聆听中欣赏儿童诗的丰富情感儿童诗节奏轻快,故事有趣,教师让  相似文献   

6.
诗家名尊     
孙振宇 《语文知识》2000,(3):25-26,37
唐代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人们根据他们在诗歌领域的巨大成就及其特点,赋予他们很贴切的名号。除尊称李白为“诗仙”、杜甫为“诗圣”“诗史”外,还有:诗家天子:王昌龄,字少伯,著名的边塞诗人,成就极高,被誉为“诗家天子”,也有传闻作“诗  相似文献   

7.
想象的魅力     
丁锐 《小学生导读》2014,(11):18-19
正"没有翅膀,就没有鸟;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没有美丽的想象,诗就飞翔不起来。"诗人圣野用诗的语言,道破了想象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意义。诗人借助想象,可以看到一个神奇的世界。从诗里,我们也可以体会到想象的特殊魅力。最近,读了一所小学诗社的作品,被小诗人们那新奇、大胆的想象所折服。他们好似都在心里长了第三只眼睛,看见了许多奇妙的事物。他们描绘出藏在心中的那些意想不到的图景,令人惊讶、感叹、拍  相似文献   

8.
唐代诗歌的繁荣成就了"中国是诗的国度"的美名,名家名作层出不穷、诗歌流派纷呈、形式各异、技法多样。送别诗即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多情自古伤离别,无论是初唐陈子昂还是盛唐李颀、李白或晚唐杜牧等诗人都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离别诗。纵观唐代诗人的足迹,我们可以将他们的送别诗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唐代干谒之风盛行,干谒诗文应运而生。许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高适都写过干谒诗或干谒文,通过与杜甫、高适干谒诗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李白干谒诗文的特点。同时,通过对李白干谒诗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唐代文人在干谒过程的复杂心态以及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依附性。  相似文献   

10.
1 儿歌,是人类的诗的童年,它是最早开放出来的诗的花朵。把诗,把歌谣带给孩子吧,让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美的王国。再不是构木为巢、茹毛饮血的时候了。用诗,用儿歌,把时代的信息,带给我们的孩子,让他们有强壮的羽翼、飞腾的想象。  相似文献   

11.
李贺与李商隐在唐代诗坛上以其独特的经历和独特的诗风引人注目。本文对他们的诗歌意象进行比较,相同之处有三点:1.意象密集;2.意象凄艳;3.意象时空超越。不同之处在于李贺诗意象凝重而奔突;李商隐诗意象轻柔而变幻。  相似文献   

12.
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孩子怎么越大越不懂事,越大越不听话呢?我们认为对的,也许在他们的眼里是毫无道理的,而他们认为对的,我们却认为岂有此理。孩子和父母就在自己的真理圈子里疏远了亲子关系。第一,孩子永远是个完整的个体,他的人生路得由他自己一路走过我们经历了很多的风雨,做过错事,走过弯路,留下许多的遗憾和希冀。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7,(19):189-191
本文追溯干谒行为的历史和其在唐代蔚然成风的原因,阐释了干谒行为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并较为详细而客观地分析了干谒行为孕育了干谒诗的产生,干谒行卷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主要渠道。本文通过对李白、孟浩然、杜甫干谒诗主题思想的分析,分别揭示干谒诗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及他们各自对功名所持的人生态度,从而揭示唐代干谒诗的功利性,以窥见唐代铨选人才的全貌。本文以对比方法揭示三位诗人干谒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再现三位诗人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4.
张驰 《中文自修》2022,(9):11-14
<正>古人喜欢以诗交友,朋友之间常常以诗赠答,或歌咏心志,或表达情谊,或传递思念,或给予慰勉,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诗歌佳作,我们称这类诗歌为“酬赠诗”。本期我们选取唐代三首酬赠诗佳作,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酬赠诗特有的风貌和魅力,让我们一起细细品读,感受古人的交友意趣,体会诗歌的深厚意蕴。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诗歌也是古人给予我们最好的馈赠。  相似文献   

15.
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生在顺境中,长在关爱里,他们很少经过风吹雨打,很少懂得照顾体贴别人。他们把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视为平常,把父母节衣缩食的奉献视为应该。他们一味的索取,一味的享受,认为父母就该为他们服务,就该围着他们转,就该剩饭全吃、累活全干。父母无时无刻不在操心,“为孩子把心都要操碎了”,是许多家长的感受,可是我们的许多孩子却体会不到这些。他们喜欢和崇拜的人可以是影星、歌星或政界商界的巨头,  相似文献   

16.
小孩子似乎总能在无意之中就吟出诗句来。他们的诗歌创作完全是即兴的,口头发表后就交给麦苗上的清风、树梢上的明月和青草上珍珠般的露水。孩子具有诗人的气质与情感。他们的心与诗最近,他们的感觉与诗相通—孩子的世界就是一个诗意盎然的世界。  相似文献   

17.
让我长大吧!     
《小学生》2005,(9)
教育专家敬告家长一位著名幼儿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看过了,我忘记了;我听过了,我记不清了;我做过了,我就记住了。”但是现在的父母对孩子总是事事包办,倍加阿护,平时很少给他们独立做事的机会,致使许多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意志薄弱。而一个缺乏独立性的儿童是无法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未来是属于孩子的,我们疼孩子、爱孩子,就要为孩子作长远打算。天下所有的父母们,放开你的  相似文献   

18.
10岁以前显露出非凡才能和特殊智力的儿童叫作“早慧儿童”。唐代文人的早慧,丰富了唐代诗坛,他们的贡献体现在思维创新、审美创新、意境创新诸方面。唐代文人的早慧,为我们今天培养人才提供了借鉴,即注重早期教育、学习刻苦、注重诗教、有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良好家学。  相似文献   

19.
白春林 《家教指南》2003,(10):58-59
据美国《佛罗里达晚报》报道,前不久当地一对夫妇控告一家托儿所,因为他们教会了这对夫妇的孩子认识了字母“0”。这对夫妇强调,在以前,他们的孩子可以把“0”想象成苹果、乒乓球等任何圆的东西。而当孩子认识了“0”之后,孩子就固定地认识了这么一个字母,再也没有了对“0”的想象。他们认为这严重地影响了孩子创造力的开发。对儿童的创造力,国外的父母异常重视。许多儿童从小就在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模式下学习。成绩不会被当做衡量学习成绩好坏的惟一标准,这为孩子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许多父母鼓励孩子去创造、去发明,而不是让孩子沿着前…  相似文献   

20.
答:曾有—位家长告诉我,她的孩子画什么都不像;还有一位家长对我说,她的孩子拿着她的口红在墙上画了许多看不懂的画,问我可否学画。对待提出这些问题的家长,我想用一个故事来回答:毕加索有一次在看过儿童画展后说:“我在他们这个年纪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但我用了终生的时间去学习如何画得像这些孩子一样。”我们并不一定要像歌唱家那样唱歌,但我们自己心里应该有歌;我们不一定要像画家那样画出传世之作,但我们心里一定有许多美好的图画。有时候我们也要对家长说:给孩子一方天,让他们去自由表现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