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2023年5月9日,40余位读友相聚于军事科学院军事科学信息研究中心参加题为“卓智升华情报赋能”的第61次情报科学读书会。卢胜军读友主持了此次活动。曾文读友解读了《科技情报卓智赋能论》,该书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党委书记兼所长赵志耘的最新著述。曾文的发言分4个部分:(1)什么是复杂信息环境。(2)科技情报理论探索问题的提出。(3)科技情报卓智赋能理论的构建特点。(4)科技情报卓智赋能理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2023年11月8日,第64次情报科学读书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举行。本次读书会的主题为“情报分析与贝叶斯的博弈”,40余位读友如期而至,品评《美国陆军·情报分析手册》,赏读《贝叶斯博弈:数学、思维与人工智能》。闫慧教授主持了本次活动。  相似文献   

3.
大学教育该如何回答“钱学森世纪之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2009年1O月31日逝世。人们在追忆钱老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以及他的爱国精神、科学精神的同时.反复提到他晚年对发展中国教育、培养杰出人才的肺腑之言——2005年,他对温总理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4.
《情报探索》2011,(11):25-25
福建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与福建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科技情报学术刊物《情报探索》(刊号CN35-1148/N),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之一)。这同时也就意味着科学技术的基本社会属性,即当代科学正在成为“人民科学”,为民所有、为民所享、为民所治的科学。而要实现这一切,都离不开科学传播。因此科学传播对科学和社会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传播中心刘华杰教授2011年6月在四川绵阳科学城举行的第三届全国科学传播学学术会议上提出了“科学传播的第四主体”的概念,引发了我们对科学传播活动的目的、效果、价值等方面的思考。为此我们特刊发刘华杰教授的“论科学传播系统的‘第四主体’”一文,并组织部分专家学者对此进行讨论,以期达到求同存异、百家争鸣之效。  相似文献   

6.
“一根绳子.很难拉得很直,尤其是在高空中。因为风在高空吹过导线后会在导线后面形成一个旋涡流,从而使导线振动。绷得很紧的导线.无论多么坚韧,‘她’的寿命都很难长久,我们的工作就是让‘她’‘活’得尽可能的长……”这是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输变电工程力学研究所总工程师王景朝对自己工作的生动描述。  相似文献   

7.
马海群 《现代情报》2014,34(1):175-176
2013年9月26日-28日,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主办,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学高水平创新团队(信息政策与法律)承办的“公平、公开、共享:我们需要的信息社会”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成功召开。会议由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马海群教授主持,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秘书长郑彦宁研究员代表学会、黑龙江大学副校长闫鹏飞教授代表学校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相似文献   

8.
《情报探索》2014,(3):60-60
福建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与福建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科技情报学术刊物《情报探索》(刊号CN35—1148/N),自1981年创办以来,其出版质量不断提高和学术影响不断扩大,为繁荣我省乃至我国图书情报学术研究、促进学术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涅檗”是梵语nirvana的音译.意译为“灭度”、“寂灭”等,谓脱离一切烦恼,进入自由无碍的境界.是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晋·僧肇《涅檗无名论》中说:“涅巢,秦言‘无为’,亦名‘灭度’。无为者,取乎虚无寂寞,妙绝于有为;灭度者.言乎大患永灭,超度四流”;“涅粲之道,盖是三乘之所归,方等之渊府”。后世把僧人之死也叫涅檗。  相似文献   

10.
《情报探索》2014,(12):7-7
福建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与福建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科技情报学术刊物《情报探索》(刊号CN35—1148/N),自1981年创办以来,其出版质量不断提高和学术影响不断扩大,为繁荣我省乃至我国图书情报学术研究、促进学术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情报探索》2013,(11):87-87
福建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与福建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科技情报学术刊物《情报探索》(刊号CN35-1148/N),自1981年创办以来,其出版质量不断提高和学术影响不断扩大,为繁荣我省乃至我国图书情报学术研究、促进学术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情报探索》2014,(1):107-107
福建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与福建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科技情报学术刊物《情报探索》(刊号CN35—1148/N),自1981年创办以来,其出版质量不断提高和学术影响不断扩大,为繁荣我省乃至我国图书情报学术研究、促进学术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众科技》2009,(9):2-3
“目前对水资源的管理和研究往往更多地考虑‘蓝水’,即来自河流和地下水的水资源,而忽视了‘绿水’,即源于降水、存储于土壤并通过蒸发、蒸腾进入到大气中的水汽。在水资源日趋紧张的今天,我们应加强对‘绿水’的研究,提高‘绿水’的利用效率。”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明近期在“全球气候变化下流域综合管理”学术报告会上作报告时指出。“绿水”的概念最早由瑞典科学家于1993年在世界粮农组织召开的大会上提出,2005年,瑞典著名水文学家玛琳&#183;福克马克再次阐述了其内涵及意义。他认为,“绿水”(气态水、土壤水)的循环供给陆生生态系统,主要是绿色的植物、作物等,故形象称之为“绿水”。  相似文献   

14.
《情报探索》2012,(8):115
福建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与福建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科技情报学术刊物《情报探索》(刊号CN35-1148/N),自1981年创办以来,已不间断地连续出版178期,其出版质量不断提高和学术影响不断扩大,为繁荣我省乃至我国图书情报学术研究、促进学术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情报探索》2013,(8):135
福建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与福建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科技情报学术刊物《情报探索》(刊号CN35-1148/N),自1981年创办以来,已不间断地连续出版190期,其出版质量不断提高和学术影响不断扩大,为繁荣我省乃至我国图书情报学术研究、促进学术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情报探索》2012,(6):15
福建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与福建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科技情报学术刊物《情报探索》(刊号CN35-1148/N),自1981年创办以来,已不间断地连续出版176期,其出版质量不断提高和学术影响不断扩大,为繁荣我省乃至我国图书情报学术研究、促进学术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情报探索》2011,(8):70-70
福建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与福建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科技情报学术刊物《情报探索》(刊号CN35-1148/N),自1981年创办以来,已不间断地连续出版166期,其出版质量不断提高和学术影响不断扩大,为繁荣我省乃至我国图书情报学术研究、促进学术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情报探索》2011,(5):127-127
福建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与福建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科技情报学术刊物《情报探索》(刊号CN35—1148/N),自1987年创办以来,已不间断地连续出版163期,其出版质量不断提高和学术影响不断扩大,为繁荣我省乃至我国图书情报学术研究、促进学术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情报探索》2011,(2):3-3
福建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与福建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科技情报学术刊物《情报探索》(刊号CN35—1148/N),自1987年创办以来,已不间断地连续出版159期,其出版质量不断提高和学术影响不断扩大,为繁荣我省乃至我国图书情报学术研究、促进学术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情报探索》2011,(12):51-51
福建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与福建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科技情报学术刊物《情报探索》(刊号CN35-1148/N),自1981年创办以来,已不间断地连续出版170期,其出版质量不断提高和学术影响不断扩大,为繁荣我省乃至我国图书情报学术研究、促进学术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