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对铅球技术中滑步最后用力衔接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的铅球技术包括滑步和最后用力两个技术部分,这两个技术部分是不可分割的完整技术体系。衔接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铅球技术的发挥和成绩的提高。推铅球技术中只有在做好衔接技术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把滑步所创造的预先速度过渡到最后用力中去和用力之前是否保证最有力的姿势,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铅球滑步与最后用力衔接技术的教学初期的教学手段方面的研究甚少,文章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认为:采用二十二字口诀,对建立正确的铅球技术概念和掌握合理的滑步技术以及与最后用力的衔接技术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正> 现代铅球投掷技术从总体上划分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滑步、旋转技术、衔接技术、最后用力技术。所谓衔接技术指的是滑步或旋转结束到最后用力这一过程的技术。这三大技术中哪个部分是铅球投掷技术的中心环节呢?以往不同层次的田径教科书总是把最后用力技术认为是铅球投掷技术的关键,近几年来在中国女子铅球攻关组全体教练员、科研人员的大力协调配合下,我国女子铅球运动取得了可喜的突破,运动成绩大幅度提高,培养了李梅素、黄志红、丛玉珍、隋新梅等一批优秀运动员,成为目前我国田径界唯一步入世界先进水平且入  相似文献   

4.
铅球运动员的成绩要达到高水平,就必须掌握良好的投掷技术。良好的投掷技术体现在正确的最后用力、平稳快速的滑步以及滑步与最后用力的有力衔接三个方面。由于滑步能使运动员和铅球获得预先的速度,因此滑步推铅球比原地推铅球的效果更佳。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铅球教学重点是最后用力,难点是滑步与最后用力的衔接,滑步与最后用力衔接的好坏直接影响铅球的成绩。铅球项目属斜抛运动,其抛射的远度S的距离取决于出手的初速度和出手角度(S=Vo^2sin2a/g),而出手角6度是有一定限制的,且当出手角度一样时出  相似文献   

6.
衔接技术是铅球投掷技术的重要环节,也是铅球技术中的难点。是沟通滑步技术和最后用力技术的关键,也是保证总体技术连贯协调,速度节奏准确,影响投掷成绩好坏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7.
刘涛 《中华武术》2008,(12):16-16
背向式滑步是一项技术复杂、难度较大的运动项目。鉴于铅球技术复杂难掌握,如何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铅球技术,是田径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铅球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滑步与最后用力相结合的衔接技术进行进一步探讨,并提出循序渐进教学方法,旨在寻求推铅球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8.
投掷项目     
G824.119 20011264推铅球滑步与最后用力衔接技术教法探讨〔刊,中,I〕/罗勇//贵州体育科技.-2000(2).-33-34(SML)铅球//滑步//最后用力//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9.
铅球、标枪、铁饼最后用力技术动作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铅球、标枪、铁饼都是以远度决定成绩的田赛项目,在整个投掷技术动作中,最后用力动作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尽管三个项目所投掷的器械不同,但就其最后用力动作而言,三者存在着许多异同。下面就三者最后用力动作进行具体分析。一、铅球的最后用力 铅球的最后用力动作因滑步的长短而大致分为两种技术动作。 (一)短长型(滑步距离较短而最后用力的一步距  相似文献   

10.
对推铅球滑步双支撑阶段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铅球的滑步双支撑阶段是完整动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这一阶段起着承上(滑步)启下(最后用力)的作用。通过对背向滑步推铅球滑步双支撑阶段的分析得出,铅球的滑步双支撑阶段是一个衔接连贯的过程,这一阶段的动作节奏过慢或过快都将影响铅球最后用力动作,影响滑步阶段所获得的初速度。正确的动作节奏应是在保证形成最佳用力的条件下越快越好。  相似文献   

11.
一、衔接技术的一般概念所谓衔接技术就是把滑步所获得的预先速度和良好的超越动作很好地运用到最后用力当中去(也就是滑步与最后用力衔接一刹那时的动作结构和动作节奏)。衔接技术的主要任务是把滑步时所获得的水平速度和良好的用力姿势不停顿地过渡到最后用力。另一方面是滑步结束用力开始的瞬间在动作结构上应形成良好的超越器械动作,为加长最后用力的距离提供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衔接技术是铅球技术的重要环节,是连接滑步技术与最后用力技术的关键。正确掌握这一项技术是完整推铅球技术的核心。衔接技术又叫过渡步技术,近几年来,对优秀运动员推铅球的衔接技术已有很多分析。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衔接技术进行综合分析,目的在于阐明衔接技术的要领以及衔接技术与滑步技术、预行速度、重心移动轨迹等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而使整体技术更加符合运动技术原理,以提高运动员的动成绩。  相似文献   

13.
对背向滑步推铅球过渡阶段的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优秀铅球运动员过渡阶段与滑步阶段、最后用力阶段及与身体重心和铅球移动轨迹的关系,认为过渡步技术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的利用加速铅球的滑步速度并提高最后用力的实效性,从而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4.
李玉 《体育教学》2007,(3):61-61
背向滑步及髋部的顶转是背向滑步掷铅球的关键所在,滑步的距离、滑步的节奏及滑步的速度又是滑步技术动作的要点。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动作经常出现滑步与最后用力阶段脱节,滑步节奏掌握不好,滑步距离短及滑步  相似文献   

15.
现代铅球左侧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前现代铅球左侧技术研究不足的实际,应用运动生物力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结合铅球项目的专业特点,着重对左腿、左臂在推铅球滑步与最后用力两个重要阶段的工作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背向滑步推铅球的衔接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衔接技术是铅球投掷技术的重要环节,是沟通滑步技术与最后用力技术的关键。恰当地把握这一项技术环节是完整推铅球技术的核心。衔接技术又叫过渡步技术,近几年来,对优秀运动员推铅球的衔接技术有适当的分析。本文在前人实验的基础上,对衔接技术进行综合分析,目的在于正确阐明衔接技术的要领,衔接技术与滑步技术、预行速度、重心移动轨迹等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而使整体技术更加符合运动技术原理,利于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7.
根据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原理,从构成铅球运动员滑步与最后用力衔接的关键要素出发,设计了与之密切相关的6种主要专项训练手段,并进行有序地组合,形成针对性强,且综合功效显的系统整体。经实践证明,该训练手段的综合运用有效促进了铅球运动员滑步与最后用力的衔接,加快了完成动作的速度,提高了投掷成绩。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总结了个人卅年来对体育系、科学生进行了八个轮次的铅球单元教学的实践体会,根据现代铅球技术的特点和当前在铅球教学中存在共同性的问题,提出个人见解。进行共同探讨。一、现代铅球技术的特点 1、现代铅球技术的主要部分由两个阶段组成:即加速阶段和推球阶段。加速阶段: 其任务是获得人体和球的预先速度,为最后用力创造有利条件。其技术形式有背向滑步和旋转。  相似文献   

19.
铅球最后用力的理论与训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对铅球最后用力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重新划分铅球最后用力阶段,并论述了单支撑最后用力的积极意义及专项力量的训练。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和综合分析,提出了划分铅球最后用力阶段的新观点:推铅球最后用力阶段,是从滑步过程中支撑腿水平方向上运动结束之时开始到铅球离手的过程。整个最后用力阶段分为单支撑用力和双支撑用力出手两个阶段,单支撑最后用力阶段对减小铅球预先速度的损耗、加快左脚着地和拉长工作肌有重要意义。在训练中采用切割组合训练方法可有效地把力量与技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加强快速力量训练,尤其下肢爆发力和制动力量。  相似文献   

20.
亚洲冠军李玲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下肢速度节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玉蓉 《体育学刊》2008,15(5):90-93
以多哈亚运会女子铅球冠军李玲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背向滑步技术不同阶段下肢速度节奏特征.结果表明:滑步阶段人体重心与铅球的速度有明显上升趋势,与其它优秀运动员相比重心速度与铅球速度差值过小;过渡阶段较好地保持了人体重心速度和铅球速度;最后用力阶段人体重心速度下降过大,对铅球最后加速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