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左传·僖33年>"妇人暂而免诸国"句中"暂"字向有两解.对"暂"字的正确训释与正确认识连词"而"的语法功能有关.连词"而"字的语法功能是连接谓词或谓词性短语.先秦单音时间副词在连词"而"前作为分句中的谓词与"而"后分句构成一紧缩复句,而并不充当"而"后分句中谓词的状语."暂而免"中的"暂"字,无论作为表示"突然"意义的单音时间副词,还是作为表示"欺诈"义的动词,都不充当"免"字的状语,因此"暂而免"是连谓短语,"暂"字应当释为动词"欺诈".  相似文献   

2.
转折连词"然"和"然而"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转折连词"然而"由"然"和"而"两个同义转折连词复合而成,还有观点认为转折连词"然"产生于"然而"、"虽然"之后.考察转折连词"然"和"然而"的形成时间及来源,转折连词"然"的产生不晚于"然而",先秦存在大量"然(代词)+而(连词)"这个跨层组合的语言事实,根据关联向对复合连词结构制约的规律,可见转折连词"然而"不是并列式复合词,其来源只可能是前面所述的跨层组合"然而".  相似文献   

3.
文言文中"而"宇的用法有三种.其主要用法是连词,此外,有时也用做代词或语气词."而"字在(论语)中共出现了341次,其中"而"作为连词共出现了308次,出现频率最高."而"宇除可连接并列和相承的两事外,还可以连接相反、修饰与被修饰的两事.此外,"而"宇本身在连接并列与转折的关系,偏正与顺承的关系时也会产生一些分歧,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从语法化的角度来考察"来/去"的演变过程.通过对历时语料的详尽分析,我们推断动词"来"是假借名词"来"而形成的,在连动结构中演变成了趋向词"来".同时,有一部分"来"由于被前面的动词性成分剥夺了动词特征,而演变为连词.语气词"来"也是从名词假借而来."去"的历时演变过程是动词虚化为趋向词,同时在语义达到了一定的基础后,即动词"去"有了往义,又虚化为连词.  相似文献   

5.
看"看V"     
本文认为,视觉动词"看"在"看V"结构中已经发生虚化,相当于英语中"近将来体"的标志,它的来源是古代汉语中表示"趋势"的副词"看",由它构成的"看V"结构体现了说话人对某事态即将发生的信任态度,是传信范畴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6.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6,(1):107-110
现代汉语中名词与形容的组合(N+A)有"主语+谓语"和"状语+中心语"两种结构,两者在句法功能上存在差异。状中式NA结构在句法上主要作定语,形成"N1A的N2",结构中的形容词A只能是强态形容词,N1一般是有确定量的具体事物,N1与A的组合相对自由。相较于"数量词+名词"结构,"N1A的N2"的表达更加精确具体,生动形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SWECCL和LOCNESS语料库,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视角研究中英学习者议论文中联加状语位置的分布。通过分析联加状语在主位结构中的总体分布以及不同语义类别联加状语的主位位置分布特点后发现:一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倾向于在主位尤其是双重主位内使用联加状语,且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是因/果类,这与本族语者的使用习惯不同;二是在多重主位中中国英语学习者存在三种多用型式,即叠用联加状语、"联加状语+连词+主语"和"联加状语+评述性状语+主语"。本次研究成果丰富了先前对联加状语分布的研究,也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提升议论文写作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般来说,状语和中心语的关系比较复杂,含“地”的状语是状语中的一个小类,“地”前面的部分主要是修饰后面的中心语的,如“热烈地欢迎”,“勇敢地前进”等,无论状语和中心语的关系如何,它都是从各个方面来修饰中心语的,本文讨论的是一种变异性含“地”的状中式偏正结构,之所以说是“变异性”的,是因为我们讨论的这类状中式偏正结构的状语的语义在组合中已经发生了变化,先看例句: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状中结构羡余现象的语义类型有十四种具体表现形式,共同的类型特点是状语传达的语义都是中心语的重要属性或特征.人类认知上的完形感知能力是现代汉语状中结构羡余现象产生的基础,汉族人认知上的时间次序观念是这一语言现象产生的内在动因,现代汉语状中结构羡余成分在认知上的突显性则是在语用上有突出强化效果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关于"V+个+N"结构中"个"不表示任何实际量的情况,以往的研究只偏重于对它进行描写,而对于留学生来说,他们并不能清楚地理解交际中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结构以及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选用这种结构.从语义方面考察"V+个+N"结构,分析"V+个+N"结构在不同语境下的派生意义,归纳出结构的基本语义功能是"减势",减势是该结构的"体",而"表示事件微小""表示随便""表示不在乎、无所谓""表示经常做的事情"等都是"用",是结构的减势作用在不同语境下派生出来的意义.明确了"V+个+N"结构的语义功能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语法意义,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