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习作起步教学要求要“低” 三年级是中年级的起始阶段,习作也是从三年级刚开始起步的。如何让学生从一、二年级“写自己想说的话”过渡到三、四年级。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必须历经一个从句到段到短篇这样循序渐进的习作实践过程。在学生习作实践的这个过程中,老师一定要遵循“从说到写”的学习规律,根据学生知识、能力的实际,  相似文献   

2.
赵文艳 《江西教育》2023,(31):56-57
深度学习的课堂是“学的课堂”,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能让学生深度体验、深入思考、深层加工;能让学生的兴趣由淡变浓;能让学生的探究活动由扶到放;能让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  相似文献   

3.
许多教材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教师可以让学生研习文本,让学生从课文学本领,先仿后创,由扶到放。把课文当作“例子”“范本”来教,发挥课文的导写功能。课文中词汇、句子、内容,学生可以活学活用;审题、立意、选材、结构等方面都可以作为学生习作时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如何正确指导学生习作,让学生愉快地习作呢?我在实践中探讨了“灵活、分层、快乐”作文教学模式,既能让学生愉快习作,又能实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这一要求,有利于每个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5.
提到习作,很多学生会感到“头疼”、烦躁,甚至有的学生会“提笔色变”,得了作文恐惧症。不少教师也为学生“写不出文章”而感到烦恼。其实,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其原因,对症下药,就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习作、乐于习作。  相似文献   

6.
在习作教学中,我们注意“以自然为背景,指导学生观察;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体验;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创新。”通过走进生活,感悟体验来获得丰富的习作素材,让学生自由放飞心灵,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创新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贺连邦 《青海教育》2010,(11):30-30
作文教学是语文的“半边天”,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作文是起步阶段,是“习作”阶段,需要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但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不少学生常常谈“文”色变,视作文为畏途,他们写作文时,常常搜索枯肠,胡编乱造,敷衍完篇,应付了事,毫无作文的主动性和兴趣性可言。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积累、随文练笔,让学生在被欣赏、  相似文献   

8.
针对学生“习作难,难习作”的现实,语文教师要树立起“人尽其能,物尽其用”的资源观和价值观,关注并善于开发利用课外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获得体验、厚积薄发,进而提升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习作“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到高年级时“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让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如何才能让学生神思飞动、文潮奔涌,写出富有想象力的习作呢?在教学实践中,我采取多样化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一、条件式想象教师提供条件,或给词语,或给方向、范围,或听音乐,或提要求,让学生想象习作。1.词语式想象。教师有意识地给出些词语,让学生根据词语编故事,或描述特定景物。如指导学生写—件事时,可出示“…  相似文献   

10.
关于作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要抓好三件事,即抓好指导观察、抓好引导阅读、抓好指导构思。这对落后山区的教师来说都是挺伤脑筋的,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来浅谈自己如何指导山区小学生习作的“放”与“扶”。一、让学生放眼观察,扶他们写好日记作文教学是一项带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社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所以,教师平时要求学生放眼去观察自己喜爱的奇花异草美在何处,吸引人的飞虫鸟兽有何特征,多姿多彩的农村生活给人们带来什么快乐等等,让他们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系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  相似文献   

11.
对于指导小学生习作来说,老师如何让学生想写、爱写、能写,这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小学阶段,教师如能通过教学,让学生爱上写作,就是很大的成功。“成长作文”课题组老师经过多年的实践,在“选题命题”、“课堂教学”和“习作评价”三个方面就如何提升学生写作兴趣方面总结出了一些实用的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12.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痛。教师指导的有板有眼,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语言车载船装,但学生作文依然是假话连篇,更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看到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笔者认为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人文性所致。因此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下面浅谈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与经验:  相似文献   

13.
试用修订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以下简称“新大纲” )指出,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指导,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练笔。教师在习作指导中要善于启开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心理开放,让学生乐意去练,自觉自愿地写,这样学生的习作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一、让学生自觉自愿去练习写作   小学生对写作文有这样一种现象:无话可说——怕,假话连篇——编,东拼西凑——抄,华而不实——空。突出的特点是被动而作。新大纲对习作的要求是“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要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教师从题目、内容到教学要求,从指…  相似文献   

14.
习作起步教学是习作教学中的一个坎,教师引导的好坏,会影响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教学中,坚持“润物无声”的理念。尝试通过暗铺引桥、亦扶亦放、以趣激写、高调点评、悄悄“包装”、多样展示这六级台阶,引领学生踏上习作表达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5.
每逢周五的两节习作课,我总想借机“掺点假”,有时想赶赶进度,有时想补补作业,可是平日听话的孩子们一反常态,霸道得把我所有的预设全盘否定。不少人认为习作是份苦差事,怎么他们就乐此不彼呢?据了解,才知真正吸引他们的是习作课能饱食“分享”大餐——它从不同形式,不同层面,展示它无穷的魅力,给课堂注入生命的活力,它使课堂成为充满诗意和快乐的地方。中年级的学生在习作上刚刚起步,只有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踏入习作的大门,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才能激发起学生写作的欲望,保持他们习作的热情。而“分享”内容的丰富多彩,形式的多种多样,让他们在习作前体验到“未成曲调先有情”意境。一、从分享内容入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相似文献   

16.
“扶”、“放”结合教好习作例文镇原县殷家城小学张万库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习作例文,担负着指导阅读和指导写作的双重任务。学生不但要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这类课文在编排上多属于二类课文,要求教师“引”着学生走。所谓引着走,如同大人领小孩...  相似文献   

17.
习作教学如何提质增效成为诸多教师思考的问题。得法的教学指导,能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习作技巧、提升习作能力、构建习作思维。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就是策略之一。这需要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不同的读者,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注重的是如何围绕事物特点、合理安排说明文结构、使用说明方法,而忽略了说明文的写作是为了让读者读明白实用价值。因此,在“双减”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构建说明文习作逻辑,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说明文习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1.打破时空界限,走进学生生活。“一篇习作教学就是两课时的习作教学”这是我们传统的作文法,这种作法显然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习作教学首先打破这种模式,让我们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因此我们习作指导首先要做“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比如我们可以在作文课前一天,一周,甚至几周让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放手让其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精心构思,充分拟稿。因此,一篇习作的练习的周期不是两课时,而应根据具体习作的要求,可以是一周,也可是两周,甚至一个月。学生所写之作当然不是“空话”与“套话”,而是他们眼中的世界与生活。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要求,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产生习作兴趣,掌握正确习作方法外,必须要使学生有话可写,即采用以生活为素材习作、发挥想象习作、创设情景习作等习作方法,把“封闭式习作”转化为“开放式习作”。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关于“习作”提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里明确地告诉我们习作教学也要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效统一。由此看来,教师能在有效时间内高效地指导学生作文,让学生轻轻松松地习作,是作文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所以,探讨习作教学的有效性成了岌待解决的问题。针对目前习作教学现状,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