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操文章的艺术特色许善述曹操一生,除诗歌创作外,还写下很多文章.由干时代久远和社会变动的关系,曹操的文章大多巳散佚。今存曹操一百五十余篇文章中,主要是教、令、奏、表、书牍、哀祭之类的实用性文字。仅就这些实用性文章,我们也能看出曹操文章尚理、重情、主气...  相似文献   

2.
管凌 《学语文(初中版)》2006,(1):F0002-F0002
东汉末年,曹操和韩遂、马超在潼关作战,韩遂、马超开始处于优势。曹操用反问计使韩遂,马超失和内乱后,曹操用奇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韩遂,马超打败。  相似文献   

3.
古往今来人们对曹操的看法莫衷一是。或褒或贬不绝于耳。至《三国演义》似已定性,曹操——“大花脸”——一代奸雄,这一片面的认识在民间根深蒂固,影响了我们对曹操的认识,对“真”的认识,中学语文课本选录曹操的《观沧海》、《短歌行》等,但这仅从文学的角度认识曹操,认识曹操的思想是不够的。曹操的形象是非常丰满的,曹操的为人功业是要辩证看待的,这样的人物是中学生审美教育的一个范例,应充分运用。使学生“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取其优以育美,弃其恶以扬善,使学生懂得分析是非,自觉远离丑恶,这才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特征被贯之以“奸”和“雄”。本文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视角,分析了曹操的性格特征及形成机制,认为曹操具有双重人格和多疑的人格缺陷,并以人格的心理和社会层面为基础,从曹操自卑的童年经历、叛逆的文化情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三个方面阐述了其人格缺陷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不妨学学曹操的“教子经”●李德山大家谈三国时期,曹操有一个儿子叫曹彰,很喜欢习武,曹操就根据他“好为将”的天性,向他传授武艺并教育他怎样才能当好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而曹操的另一个儿子曹植,聪颖过人,喜欢读书,曹操就支持、辅导他写诗作赋。后来,曹彰...  相似文献   

6.
曹操作为反面形象,由来已久,在一些魏晋小说中,已见端倪;而在《世说新语》中,曹操的反面形象,已具雏形。《三国志》和三国戏中的曹操形象正是从此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7.
曹操作为反面形象,由来已久,在一些魏晋小说中,已见端倪;而在《世说新语中》中,曹操的反面形象,已具雏形。《三国志》和三国戏中的曹操形象正是从此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论述了曹操诗歌的重大文学价值。曹操作为建安社会的领导者和建安文坛的灵魂人物,具有极大的感召力,以他为核心形成了彬彬大盛的建安文学局面。曹操作为“文人乐府”创作的开山之人,开辟、引颔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正确方向与道路。曹操诗歌充满阳刚之气和崇高之质,开创了“大美”这一诗歌美学新范畴,从而成为“建安风骨”的主要支柱。  相似文献   

9.
曹操与刘备谈论天下大事,把刘备与自己并称为当世英雄,刘备怕曹操害他,便借口征讨袁术,领兵离开许都,占领了徐州。从此,刘备开始对抗曹操。曹操一直把刘备视为劲敌,想趁他羽翼未丰之际除掉他,于是出兵攻打徐州,刘备无力抵抗,节节败退,只得去投奔袁绍。  相似文献   

10.
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后世的有关文学作品出现了强烈的贬曹倾向,曹操形象成了自私、奸诈、暴谲的典型,这一倾向至《三国演义》形成高潮,而其源头则为两晋南朝的小说和野史。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曹操用人思想的全面考察认为,曹操在用人上既唯才是举,又德才并重,突破了封建士大夫历来的传统道德藩篱。曹操能从动态的角度去看待德与才的关系,将德才关系同法治和政治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因时制变,把握了儒家传统德才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12.
今天的语文课的任务是学习新课《赤壁之战》,在引导学生自学全文之后,我与学生一起首先探究“战役的起因”。学生很快从“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一句得出结论:曹操是战役的发动者。这时,张皓突然站起来质疑:“老师,曹操是好人还是坏人?”一石激起千层浪。于红珊说:“曹操发动战争,当然是坏人。”“不对,曹操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诗人,应该算是好人。”安丹争辩道。叶慧站起来有理有据地说:“课文最后讲,‘曹操见手下的兵将丢盔弃甲,无心应战,只得带了他们从华容道逃跑。’‘丢盔弃甲’、‘逃跑…  相似文献   

13.
高中教材《中国古代史》(选修)在论及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时说:“196年,曹操带兵把汉献帝劫持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上占了优势。”但是我们在分析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所出现的结果后,就会看到,这种政治优势对曹操的帮助并不很大。  相似文献   

14.
曹操于207年基本上完成了统一中国北方的伟大事业。曹操这一功业的实现与其杰出的军事斗争谋略密切相关。在曹操创业之初,其军事斗争谋略并不成熟,发生了诸如征徐州那样的重大失误。196年之后,曹操集思广益,依靠众谋士进行科学化的决策,形成了远交近攻、分化对手、先弱后强、慎谋袁绍、先北后南、全定河北等功效特别显著的军事斗争谋略。  相似文献   

15.
从六个方面比较了《三国志通俗演义》中董卓与曹操:1.董卓不臣,曹操忠贞;2.董卓无能,曹操多智;3.董卓无情,曹操有义;4.董卓残忍,曹操仁厚;5.一样贪色,两种结局;6.类似的名言,类化的必然。  相似文献   

16.
人们都说曹操是一个大大的奸臣,而我却不这样认为。我们把曹操和《三国演义》中几个著名的人物比一比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曹操曾收留过刘备,也曾收留过关羽,虽然是举手之劳,但明知对方是英雄却能惺惺相惜,确非易事。刘备呢?在曹操显达于自己时也未曾识得他是英雄,更不用说为对方做些什么了。再就是曹操本身就是一位实干家,他曾行刺董卓,聚集诸侯付伐董卓,平袁术,灭袁绍。这类事情刘备一件也没有做过。并且,曹操还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而刘备却看不出有什么军事才能,最后还败亡于军事。赤壁之战曹操败于周瑜之手,以周瑜比曹操…  相似文献   

17.
话说刘备借机逃离曹操,但是由于斩杀车胄,曹操记恨于心,遂派大军攻打下邳。  相似文献   

18.
克隆曹操     
8月29日 星期二 22世纪,克隆技术有了重大突破:凭一根头发就能克隆死了很多年的人,甚至古人。暑期我看了《三国演义》,觉得三国时的曹操有雄才大略,是个英雄,我就萌发了克隆曹操的念头,于是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找到了曹操的一根头发,经上级批准,决定克隆曹操。  相似文献   

19.
话说曹操年轻时南征北战,风餐露宿,天长日久,就落了个偏头痛的病。这个病时轻时重,一直折磨着曹操。  相似文献   

20.
曹操以农为本,轻税恤农、以人为本、崇俭仰奢等理财思想,在汉末魏初经济发展尤其是建安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曹操作为“治世之能臣”对推动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曹操治国理财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财政发展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