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冠中先生一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国画现代化的探索与革命,横站在东西方文化之间,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艺术作品,形成了鲜明的艺术色特。他的作品游离在具象与抽象之间,洋溢着时代气息并蕴含东方韵味,推动了中国现代油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油画传入中国并且在中国发展,就必然会受到中国以往的绘画方式——国画的影响,并且随着发展会慢慢形成有着国画特色的油画形式。这个特点很早就显线了出来,很多中国油画大师级的人物,其作品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国画特色,但是每个人对于国画和中国传统艺术的理解和把握又是各不相同的,所以虽然油画中都包含着浓厚的国画意味,但风格又存在一定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油画创作中的所谓“中国情结”,是指中国油画家一直坚持将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和文人画的艺术特点溶入油画风景画的尝试。近年来,我国越来越提倡发扬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性,油画家们在对艺术问题的思考和实践过程中,也越来越注重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营养。张冬峰是“漓江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以张冬峰为代表的一批风景画家的作品,从形式、技法、气韵、感觉都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美学趣味,但又不牺牲油画的特质来传承民族风格,从而演化出一种崭新的饱含浓郁中国风格的风景图像。  相似文献   

4.
今年四月,我校美术科八五级学生赴革命苏区麻城农村艺术实践,为时三个星期。回校后,举办了《赴庥城农村艺术实践汇报展览》。展出的一百多件作品中,比重最大的要数油画和水彩。其次就是国画、版画、水粉、素描和速写等不同画种的怍品。许多作品颇有新意。如,呙中平的油画《童趣》。由于天趣自然,将人们带入了童年生活的无尽追意中。一位观众写诗赞誉道:“失落多年的我童年的  相似文献   

5.
《课外阅读》2007,(3):I0002-I0003
刀画是吉林画家林宝君先生经多年艺术积累、潜心探究和反复实践独创的绘画方法。近几年其作品逐步成熟、升华,成为绘画艺术新门类。刀画是以钢刀为主要作画工具,采用油画颜料,刀笔结合,交互运用,通过画笔和刀具在纸(或画布)上涂增和刮减色料完成刀画创作。由于其创作方法吸收了国画和油画等绘画艺术之精华,从而使刀画作品既展现出国画苍劲古朴的深远意境,又呈现了油画反映景物质感和立体感的艺术效果,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装饰价值和收藏价值。刀画作为绘画创作的新门类,引起了美术界、新闻界和收藏界的广泛赞赏和注目。  相似文献   

6.
潘玉良和高更两位生活在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上都钟情于人物画.通过对两位艺术家油画人物作品的比较研究,能看出在油画人物创作上有很多共同点,也有不同点.高更作为象征主义绘画的旗手指引着潘玉良的油画人物创作,潘玉良的油画人物吸收了高更人物绘画中的处理技巧,借鉴了高更象征性绘画表现语言.通过对两位画家油画人物作品的比较研究,对研究潘玉良中晚期的油画风格特点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面对世界艺术,中国当代油画肖像艺术在发展变革中必须拥有自己独立的"话语权".而艺术审美形态的发展变革必然会与地域、时代文化艺术表现和追求相对应.在学习和继承西方油画肖像艺术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融会中国优秀的本土文化使之具有当代中国人文精神是中国油画肖像艺术语言现阶段需要探索的问题.而辩证的运用"写实"与"表现"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所产生"表现性写实"语言是置身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当代油画肖像艺术在继承与创新的过程中,探索出的具有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个性化绘画语言表现形式.在当代中国油画肖像艺术的探索发展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开拓性.  相似文献   

8.
吴冠中以水彩画为桥梁实现了在油画和国画两个领域进行双向创作的“水陆兼程”之旅。他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孤独与责难,殚精竭虑地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国画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他不仅对入画标准、风格规范、技法表现等都进行了前无古人的改革,还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艺术理论,深刻影响了当代中国绘画的变革方向。  相似文献   

9.
兆权线描     
黄兆权(1965-),男,广西蒙山人,贺州学院艺术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工笔人物艺术。2007年6月,国画作品《乡情》入选"草原情"全国美术作品展;2007年1月,国画作品《向日葵》获"中华情"全国美术作品优秀展;2009年6月,国画作品《劳动者》入选2009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09年5月,国画作品《阳光》在"倡导绿色生活全国美术作品展"中被评为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0.
马英 《留学生》2013,(12):50-51
马泽作为中国当下新一代八零后油画新锐,是一位功底深厚,艺术思想颇具潜力的优秀画家。立足创新.发扬传统是他的油画作品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1.
沉静的美感     
沈平 《留学生》2011,(6):58-59
在当今中国画坛.胡建斌的油画已取得骄人成绩,赢得了艺术界的关注。他热衷于写实油画.从材料技法到艺术表现,从多层画法到直接画法,他都抱有浓厚的兴趣。当代日本的设计观也自然地融入在他的作品中.由设计因素组成的形式美.成为他作品的一种范式。  相似文献   

12.
张欧 《煤炭高等教育》2009,27(2):115-117
吴冠中是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实践中,他一直在探索融会中西,追求油画的民族化和国画的现代化。他的作品既具有西方绘画的深厚功力,更具有中国绘画的意境与神韵。他的创作实践既为21世纪的中国画坛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也为当下专业划分过于狭窄的美术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杨瑞洪是阿坝高原艺术群体的代表人物,《雪域·高原》、《高原·阳光》是他近期关于高原意象的油画作品。他笔下的高原雄肆苍茫、气韵生动,画作的线条与色彩交融,油画语言的个性化特征十分明显,西部高原的风景与人物都得到生动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用线与油画的厚重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比较习惯将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并称是绘画艺术的四大门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版画在中国绘画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湖南本土绘画艺术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工笔画、水彩画等,在全国颇有影响,具有相当的整体实力。湖南本土版画也曾有过不俗的表现,可是目前,与其他画种在湖南的发展趋势相比,版画的现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教学参考》2006,(11):54-55
在所有的艺术种类中,人们接触较多的是视觉艺术。各类视觉艺术中,绘画又是最为大众化的一种。几乎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接触到各类绘画作品,少儿时代开始接触卡通画漫画,后来慢慢熟悉国画、油画、版画等等。因此,进行绘画欣赏的教学,应成为我们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一幅优秀的油画作品所表现出的艺术魅力和视觉效果乃是通过多种艺术手段综合体现出来的。而色彩和技法只是其中了个较为重要的要素和手段。它们在不同的画家和作品中的地位和价值也是因人而异的。油画作品的成功依赖于画家对构成最基本的视觉要素的全面掌握和熟练运用。而作品之所以具有魅力却在于艺术家独具匠心地运用和突出基本的视觉要素作全面的认识和掌握,而对这些要素分别进行认识和研究,探究各个成分之间的互相关系,以及它们在油画作品中的作用和价值是非常必要的和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一件优秀的绘画作品是物质和精神的完美结合,而作为物质意义上的材料是没有精神可言的,但在材料运用过程中,艺术家主观的精神表达融入了画面,此时的材料便承载了精神表达。因此,油画艺术中各种材料的运用是构成油画不同精神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油画艺术的发展史就是油画材料的发展史。从古典主义到现代艺术,从坦培拉到现代油画材料不断发展的应用,油画材料一步步从精神表达的载体发展为主体形式而直接和观者对话,从材料运用中可以看到艺术家心灵的发展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风格特征和精神内涵,体现着艺术家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18.
面对世界艺术,中国当代油画肖像艺术在发展变革中必须拥有自己独立的“话语权”。而艺术审美形态的发展变革必然会与地域、时代文化艺术表现和追求相对应。在学习和继承西方油画肖像艺术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融会中国优秀的本土文化使之具有当代中国人文精神是中国油画肖像艺术语言现阶段需要探索的问题。而辩证的运用“写实”与“表现”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所产生“表现性写实”语言是置身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当代油画肖像艺术在继承与创新的过程中,探索出的具有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个性化绘画语言表现形式。在当代中国油画肖像艺术的探索发展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开拓性。  相似文献   

19.
地方     
《教育》2015,(6):11
山东威海:中小学师生书画摄影展落幕近日,为期三天的威海市首届中小学师生书画摄影作品展在威海美术馆圆满落幕,全市200多幅优秀的中小学师生作品参加展出,展现了当代中小学师生的精神面貌、艺术才华,给市民了带来美的享受。为接受社会各界对艺术教育的检阅,日前,威海市教育局主办了以"在灿烂的阳光下"为主题的首届中小学师生书画摄影展,从2014年中小学师生书画摄影作品大赛征集的800多幅作品中,遴选出200多幅优秀作品,展出的作品包含国画、书法、油画、水粉画、摄影等多种形式,作品题材多样。  相似文献   

20.
作品中的情感表达与艺术品格跟创作者的艺术修养、文化积累、生活阅历息息相关。本文分析了曲湘建油画作品中的情感表达,阐述了情感化的构图、感性的笔触、抒情意味的色彩等三方面的情感表达与艺术品格之间的关系。将为当下创作优秀的艺术作品提供一定的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