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在台湾出版之后,中南财经大学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所古远清教授的新著——《台湾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再次在台湾文坛吹起一股热风,台湾《世界论坛报》、《台湾联合报》、《台湾新闻报》、《葡萄园诗刊》、《文讯》等多家报刊对此书的出版刊文进行详细报道。新加坡、澳门和香港等地报刊也刊文予以关注。 当代台湾文坛最具影响力的评论家颜元叔教授称此书的写作是一种“壮举”,既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又具有丰富的史料性。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张健教授  相似文献   

2.
从1979年大陆与台湾之间关闭了三十年之久的大门开启以来,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热潮持久不息,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其中,各种介绍、评论和研究大陆、台湾、港、澳文学、艺术、学术的著作纷纷问世,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成就。其中大陆对于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的出版、评介工作尤为突出,“台港热”已成为当今大陆文坛的一种重要现象。到目前为止,至少有百种以上的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作品(个人作品集、综合性的选集)以及研究著作在大陆出版。这对于促进大陆同胞对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的了解,加强大陆与台、港、澳之间的相互交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台港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前,由于历史的原因,这部分的文学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新时期以来,台港文学令人瞩目的成就使人们看到了当代文学的另一新天地。与此同时.对于台港及海外华人文学的研究,也蓬蓬勃勃地展开了.逐渐形成了研究的牡观。在这个领域中,王宗法先生是拓荒者之一,多年来他辛勤地耕耘,硕果频频。新近问世的《台港文学观察》,是他奉献给台港文学研究的又一份厚礼。  相似文献   

4.
’95世界华文报刊与中华文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0月12日至16日在武汉——重庆举行。这是中外专家、学者共聚一堂首次举行这样的会议。来自中国两岸三地(大陆、港、台)、四大洲、九个国家的98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共收到60多篇论文,经专家组评审,有48篇已结集出版,并且在大会或小组会上进行学术交流。 研讨会上传出的信息告诉世人:从1815年《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创刊,到本世纪90年代的170年间,先后在海外出版的华文报刊,累计已达2000多家。目前还在出版的共330多家,分布在五大洲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127家,马来西亚55家,新加坡37家。 这些由定居在海外的华侨、加入了居住国国籍的华人和当地华裔居民们创办的海外华文报刊,对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中国各个时期的革命活动,扩大汉文字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激发华侨的民  相似文献   

5.
彭燕彬的《台港女作家小说精品鉴赏》一书,在大陆台港文学研究领域,是新开拓的一片文学处女地。尤其是以女性评论家的眼光和视角来鉴评台港女性作家的小说专书,在大陆还属第一部。因此该书的出版,在学术分布上就占据了领先的优势。作品鉴赏与作品评论有一定区别,它比作品评论更贴近作品实际,带有更多的作品解读和品味的性质,虽然理论上要求较松,但却必须具有较强的解剖功力。就像指路者和领路者,指路者只需把道路的方向和怎样前进,如何才  相似文献   

6.
9月2日下午,两岸三地出版协会负责人在京举行会谈,就大陆、台湾、香港两岸三地进行出版联谊活动进行磋商。参加会谈的有宋木文、许力以、武奎煜、陈万雄等负责人。 与会三地出版业同仁均表示,近几年来大陆、台湾、香港三地出版的交流和合作进展很快,成就卓著,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发挥两岸三地的互补优势,开拓华文图书市场,以推动华文出版业的发展。 三地出版同仁在洽谈中,一致认为,今后可以“华文出版业联谊会议”的形式,更为有成效地开展活动,  相似文献   

7.
月箫 《图书馆杂志》2005,24(4):95-96
从“侨民文学”的淡出到“世界华文文学”的称呼越来越多地进入我们视野,这一变化见证了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在形态和内容上的成熟。作为华文文学百花园中的新秀,它们以独特的视域和新颖的体悟获得了众多关注。占远清先生新近出版的学术随笔集《海外来风》(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l版),以其特有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海外华文文学的风貌。读来如临窗观海,凭海临风,不觉华文文坛云蒸霞蔚,景象万千。  相似文献   

8.
台港澳之窗     
台湾出版家论述两岸与香港三地合作出版态势 台湾一位出版家根据自己几年来与大陆和香港合作出版的经验,认为两岸三地的出版交流,最大的收获是促使世界华文图书单一市场逐步形成。他觉得汇集两岸的文化与科技资源,可以相辅相成,也会使彼此出版事业互蒙其利。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70年代以来,台港比较文学研究一直是大陆比较文学或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缘优势,台港学者可以较之内地学者更迅速、更直接地摸到西方学术思潮的脉搏。他们中大多数人曾长期游学海外,受过良好的西方文学研究的训练,诸熟西方当代最新理论成果,因此这些学者在西方理论的汲取和运用上都能有所发现,作出了不容忽视的成绩。吸收、借鉴这一部分研究成果不但有益而且十分必要,近期出版的由香港中文大学黄维梁和四川联合大学曹顺庆合编的《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垦拓——台港学者论文选》一书,正是实践上述认识…  相似文献   

10.
1995年1月,《出版广角》第一期发表了钟宜先生的文章,题为《港台出版家谈华文市场发展趋势——大陆将成为最终中心》。我没有料到,对“中心”之说的关注一直延伸到了今年。这使我也想说几句。 先是1994年3月30日,在台北举行的两岸图书出版合作研讨会上,台湾的詹宏志先生作了题为《两岸图书出版现况与合作》的发言。他认为,华文市场有一个“中心”即“领导”,1949年以来是香港,5年之后是台北,再过20年之后是上海。5月7日,《文汇读书周报》发表了詹先生的这篇  相似文献   

11.
戚鸣 《报刊之友》2013,(9):9-11
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聚集了两岸三地十几家华文报纸和杂志,周五在中国城及华人聚集地区免费发行,除《昆士兰日报》是16版、大开报外,都是小开报,有厚有薄。其中澳洲新闻有自采,大陆、香港、台湾新闻以转载、报摘为主。笔者对华文报纸的整体印象:华人政治,移民视角,重服务,很实用,有一报在手、不会英语生活无忧的方便。  相似文献   

12.
港澳台之窗     
台湾南华管理学院编译出版中心主任陈信元是近年两岸文学、出版交流活动最重要的策划人之一,与大陆的文学界、学界、出版单位接触较多。最近他在谈到大陆近20年来对台湾文学的研究实况时,认为可粗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是1979年至1982年5月的“起步期”。这阶段最重要的是1980年“中国当代文学学会”在广州召开时,将台港文学纳入大陆文学的研究课程之一,这是大陆有关台湾文学研究的起点。 第二阶段是1982年6月至1986年的“拓展期”。本  相似文献   

13.
首部世界华文诗歌辞书——《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新诗大辞典》由沈阳出版社出版。这部近两百万字的大型辞书,收集了海峡两岸暨海外数十位诗人、诗评家的精品之作,是献给世界华文诗坛的一份厚礼。 作为一部世界华文诗歌辞典,它内容涵盖率是很大的,有诗人及诗集、诗论家及其评论著作、诗歌报刊、社团、流派、论争,还有诗歌活动与交流、诗坛轶事、中国大陆出版的世界华文诗集及其研究著作、台港澳暨海外华文诗坛编年纪事等,大致上涵盖了自本世纪20年代起至 1992  相似文献   

14.
《世界华文报告文学奖作品集》最近由香港明报出版社出版。这次评奖活动由香港作家联合会、澳门中华文艺联合会、香港文学出版社和明报出版社联合举办,得到世界各地华文报纸、华文文学团体和作家热烈响应,应征作品广  相似文献   

15.
随着华文出版市场格局的逐渐变化,华文出版走向国际化与出版资源整合成为两岸四地甚至全球华文出版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对于两岸三地出版资源的整合各地业界也曾提出过许多设想与规划,如共同出资成立公司共同开发选题共同制作利润分成、共同引进版权翻译而后各自出版等.也正是出于资源整合的考虑,大陆、香港、台湾、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的商务印书馆合资在大陆成立国际商务有限公司.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公司也在陆续成立,他们或单方出资或共同合资小心翼翼地努力尝试着.而由大陆、台湾、韩国和日本四地共同策划制作、各自以不同字体印刷发行策划制作的<东亚四地书的新文化>引起了各地业者的关注,这种关注不仅表现在对该书内容方面,同时他们更为关注这种合作模式所带来的效果.他们更希望看到他们所要的答案,资源整合是各地业者公认的方式,但至今仍无特别成功的案例来验证他们的畅想,他们都在努力寻找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6.
大陆与台港声息不通的局面被打破之后,台港的文化产品便纷纷进军大陆。首先是通俗歌曲抢登大陆,继而有武打及言情小说争奇斗艳,随后影视作品风靡一时。但是台港学者严肃的学术著作还不多见。对娱乐性的文化产品万分热情,而对学术著作却过于冷淡,这种现象恐怕与大陆学术著作出版难的现状不无关系。在这种背景下,武汉大学出版社推出《台港学者论中国文化》一书,是颇有勇气和眼光的。  相似文献   

17.
《唐代文学研究论著集成》(以下简称《集成》)第一次对两岸三地50年来的唐代文学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审视、梳理,并将其精华和成就充分地展示出来,使得两岸学者彼此能够比较全面、清楚地了解对方学术研究的历程、特征和成果,从而开拓眼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譬如台湾学者一方面保持着传统的治学作风,一方面又注意接受西方的理论和观念,相对于大陆学者更多地注重对文体、诠释、鉴赏等文学性问题的探讨,这就值得大陆学者借鉴和学习。同样,大陆学者比较注重  相似文献   

18.
封面人物     
程曼丽,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席,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主任。兼任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国家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出版《〈蜜蜂华报〉研究》、《海外华文传媒研究》、《公关传播》、《公关心理学》、《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国际传播学教程》等专著及教材,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相似文献   

19.
随着海峡两岸人员、文化交流规模的扩大,台湾文学出版界的一些从业人员已陆续前来大陆的作家和出版社签订合同,协议把大陆已出版或未出版的一部分文学、学术著作在台湾出版。这是一件好事。为了搞好这一文学交流活动,大陆的作家和出版界有必要了解台湾出版业的情况,弄清楚来大陆的台湾文学出版从业人员是否是知名出版社的代表,或者不过是名不副实的皮包商人。近年来,我因主编《台、港、澳与海外华文文学辞典》,对台湾文学出版业的情况有所了解,这里作一简要介绍: 台湾的文学出版界包括出版社、书店、书局、出版公司、文化供应社、报社、文化社、“新闻处”、“教育厅”以  相似文献   

20.
据《印刻文学生活志》与《印刻出版》总编辑初安民透露,曾在媒体工作长达28年的作家季季,正式加入《印刻文学生活志》,担任编辑总监。对于《印刻文学生活志》的发展,初安民表示,《印刻文学生活志》的读者群在华文地区如欧美、香港与东南亚都持续增长,明年他们还将会推出新的企划与专栏,同时公司也正在积极寻求进入大陆的机会。(安安)作家季季加盟印刻@安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