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9 毫秒
1.
学校课程是由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共同构成的,但在学历社会和功利价值的影响下,学校教育中更多的是关注显性课程对学生的作用,片面的强调显性课程的重要性,而忽视了隐性课程的教育功能。本文尝试通过开发校园文化和班集体这两个重要环节探索学校隐性课程开发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一、隐性审美教育的含义 隐性审美教育是由隐性课程引申来的。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又叫潜在课程、潜隐课程、隐蔽课程。它主要是相对显性课程而言,指课程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无形的、隐藏于显性课程内外的但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那些课程。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隐性课程理论研究表明:学校课程包括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只有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学校教育的整体功能。体育课程同样包括体育显性课程和体育隐性课程,二者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体育课程的完整体系。传统教育模式忽视了隐性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此,文章对体育隐性课程的特点和实施原则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课程改革中隐性课程的作用不容忽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作为整个课程的一种表现形态和组成部分,隐性课程日益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但重视程度不够。本文从隐性课程的性质、作用以及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的相互关系入手,探讨了隐性课程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不容忽视的特殊功能,以及改革、完善显性课程,探索、重视隐性课程、发挥隐性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隐性课程作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显性课程无法代替的.隐性课程的构成包括教师自身、教材和教学活动中的隐性课程资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隐性教育因素,调动教学活动内外的隐性教育因素,发挥教师自身的隐性教育功能.隐性课程的评价应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一、隐性审美教育的含义隐性审美教育是由隐性课程引申来的。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又叫潜在课程、潜隐课程、隐蔽课程。它主要是相对显性课程而言,指课程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无形的、隐藏于显性课程内外的但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那些课程[1]。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所谓“隐性审美教育”就是指教育者追求教育教学过程的美,在教育过程中创设或激发出的各种美的因素,让学生享受教育过程的美或者不知不觉地受到美的感染[2]。如:课堂上老师端庄得体的仪态美、典雅优美的语言美和课堂宽松和…  相似文献   

7.
辍学与隐性辍学含义辨析——《隐性辍学论》之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辍学的衡量标准有"学年界定"、"课时界定"、"课程界定"几种,在实际操作中,"学年界定"被偷换为"学籍界定",显性辍学转化为隐性辍学.以"学籍界定"为辍学衡量标准而形成的隐性辍学,其特殊含义指的是"有辍学的前期或后期表现,毕业时未能完成规定课程的学习,但仍然保有学籍的个体或群体教育状况."我国的隐性辍学群大致由"名在人不在"、"人在心不在"、"人在爱不在"、"人在力不在"四部分学生来源构成,具有量大、面广、构成复杂、常态存在的特点.辍学是一个从隐性到显性的变化过程,隐性辍学是显性辍学的过渡阶段,显性辍学是隐性辍学的可能结果.控制过程比控制结果更为重要,控制隐性辍学才是"控辍保学"的治本之途.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已经在各大高校广泛开展,为了能够增强教学效果,针对于这个课程应该实行显性与隐性教育方法同步进行。本文通过对隐性教育方法内涵、特征的系统分析,提出高校进行隐形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旨在能够构建针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学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9.
文章比较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多元区别,根据隐显知识的配伍组合,提出了由显性到隐性、由隐性到显性、由显性到显性、由隐性到隐性的四种知识传递模式,并结合高职教育的"致能"性特点,论述了高职课程对四种"致知"模式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隐性课程: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共同构成了学校课程的整体。从心理学上解释,隐性课程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功能,是正向与负向的双刃剑。实现课程改革提出的目标需要把隐性课程的正向功能作为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1.
思政课教学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是思政课改革必须坚持的重要方法论原则。显性教育是思政课教学必须始终坚守的基本原则,隐性教育是思政课教学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方法。目前,思政课教学存在重显性教育轻隐性教育、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不协调、课程育人和文化育人不同步等问题。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必须推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同向同行,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形成育人合力,实现课程育人与文化育人协同发力。  相似文献   

12.
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的一类课程。它是显性课程教育的重要补充,对教育效果的体现有着重要的作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需要结合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者共同发挥作用。本文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出发,从八个方面探讨与之相联系的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的设置。  相似文献   

13.
隐性、显性课程有效衔接之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课程有隐性和显性之别,两者在学校教育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隐显性课程进行有效衔接对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开发显性课程中隐性课程的功能,隐性课程的建设充分考虑显性课程的教学要求,隐性课程显性化及显性课程隐性化是隐显性课程衔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程按形态载体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心理健康课程亦如此.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显性课程的认知性与心理健康过程体悟性之间存在矛盾,使课程在实施中出现诸多问题,需要转换思维重新思考.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是弥散在学校中的教育资源,需要给予开发.二者构成协调统一的课程体系,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5.
当代课程理论认为,学校的实际课程是由显性课程(manifest curriculum)和隐性课程 (hidden curriculum)两部分构成的(钟启泉, 2000)。所渭“显性课程”,是指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实施的课程,这类课程是根据国  相似文献   

16.
大学隐形课程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素质教育必须以大课程体系为载体,既需要显性的学科课程为主体,又需要以隐形课程作支撑。分析了隐形课程的内涵及构成要素,探讨了隐形课程的意义及作用,提出了建设隐形课程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7.
试论隐性课程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重要课程。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也是属于课程的一种,具有涉及范围的广域性、影响方式的隐蔽性、作用结果的深刻性等特点,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隐性课程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出了利用隐性课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常莉 《教学与管理》2012,(16):75-77
一、挖掘课堂隐性课程的理论依据1.显性与隐性课程的含义显性课程又称正式课程,是为实现教学目的而正式列入学校课程计划并按照学科实施的课程。其实施较偏重于教科书,偏重于对知识的"灌输",偏重于对学生的"训练"。仅仅靠这种教育方式,学生很难实现个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隐性课程也称"潜在课程"、"隐蔽课程",内容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情感、意志、行为和习惯  相似文献   

19.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都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方式。显性课程已经纳入了学校的教学计划,而隐性课程在学生的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从隐性课程的涵义、因素、可操作性、对学生影响的作用效果强度及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利用和控制隐性课程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和中国军事变革的发展,军校学员的隐性德育教育也逐渐开展起来,其中所包含的问题也慢慢的显现出来了。而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在社会学视域下学员隐性德育教育体系的构建,进一步分析了学员隐性德育课程概述、学员隐性德育教育体系功能介绍以及社会学领域下学员隐形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从而建立使隐形德育教育体系能和显性德育教育体系相互结合,实现德育教育体系的完善,使军校德育教育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