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CDIO教育理念引入"动作设计"课程中,以项目为驱动有效的开展"做中学",配合示范性教学和案例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保证CDIO在课程中的真正实施,增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在《DSP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中,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形成基于CDIO的设计项目,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CDIO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方法.在系统化的CDIO项目开发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培养学生的综合工程能力,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CDIO工程教育模式正成为我国高校工科教育改革的热点,是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最新方法。本文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中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项目驱动为导向,进行了以"教师引导、学生主体、CDIO过程、专业综合能力培养"为基本特征的新型教学方法完成教学目标的尝试,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为工程教学改革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要求来组织教学。借鉴国际先进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为例,阐述该课程的学习现状、课程改革的内容、应用CDIO理念开展有效教学。该教学方法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设计、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是CDIO国际组织正式成员,学校在全面推进CDIO教育教学改革中,借鉴了CDIO标准,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生能力评价及教师CDIO素质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构建了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知识综合化、课程模块化、实践体系化"课程体系,率先在全省高校中创建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标准模块,建立了具有集成化教学过程特征的多样化教学方法以及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全程化学习考核方法,并从提高教师CDIO能力角度探索了教师角色转变的有效性,对提升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CDIO作为一套完善的体系,不仅注重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注重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并较好地解决了工程教育中理论和实践的平衡关系。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引入CDIO教育理念,构建CDIO的课程体系,引入基于CDIO的教学方法,形成以典型工作过程为导向、学生为主体、CDIO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文章探讨基于CDIO教学理念进行学生模电课程的教学改革,介绍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在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该教改项目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不是以往的台上讲课台下听课,希望学生主动思考设计和完成教学内容,将以往的被动接受教育转为学生自主设计和实施。以CDIO为理念的教学方法可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基本内容,分析了当前ASP.NET课程教学现状,结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和主动式项目驱动学习方法,对ASP.NET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形成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完整的综合性项目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进行CDIO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满足嵌入式系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在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上进行改革探索。结合CDIO工程教育理念,分析了嵌入式系统课程的特点与教学现状,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教学法为实践的教学模式。结合国际先进的CDIO教学模式,从师资、实验设备与实践教学3方面对嵌入式系统教学进行改革,同时加强实验室设备与师资建设,围绕"做项目"的模式组织和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的工程项目CDIO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工程教育框架下,软件开发类课程教育方法的改革。将CDIO的四个层次与软件项目生命周期中的重要阶段和覆盖的岗位做映射,并提取岗位核心能力,本文提出了"双项目引导"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综合岗位核心能力进行针对性地培养和锻炼,并建立了软件开发类课程基于CDIO的学生能力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1):189-192
CDIO培养模式为我国"卓越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很好的框架和理念。针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问题,结合CDIO工程教育理念,建立了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项目为驱动的培养模式,研究和探讨了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建设工科教师队伍方面的具体实施措施,从而培养学生的系统工程技术能力、沟通组织协调能力和自学创新能力,满足社会需要,促进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一般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际,基于CDIO教育理念,针对数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综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了"两模式三层次逐步推进"的立体化实验体系和多元化考核体系,进行了数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这些措施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沟通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教学目标的实现得以确保。  相似文献   

13.
按照CDIO模式进行PLC课程的教学设计,以项目为载体,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演、学、摹、升"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实施,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一种完成项目的通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CDIO工程教育模式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方法,合理定位角色,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师采用启发式、互动式和案例式教学方法,将自身角色定位为启发者、参与者和分析者,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工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同时有效推进教学改革的进行。  相似文献   

15.
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为指导,构建以学生为主体,融"教学做"为一体的《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体系。从理论教学改革、实训教学改革、课程考核以及课程教学体系实施效果等方面阐述了CDIO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应用。以CDIO为主线,从学生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等四个层面进行教学设计,增强学生岗位适用能力、行业发展能力、职业生涯发展能力等三方面能力,促进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实践证明,该课程教学体系在高职教学中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CDIO是当今国际上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以"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为案例,论述了CDIO教学理念应用的必要性。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设计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全面探讨进行探索和改革,从而达到满足现代企业、社会以及科学发展的具有综合工程素养的创新性人才。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技术》2016,(9):113-119
CDIO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但当课程引入CDIO教育模式后,面临大容量、系统化的工程教学内容与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和资源之间的矛盾。混合式学习将传统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相融合,优化了教学资源配置。文章将CDIO与混合式学习相结合,以"高校单片机原理"课程为应用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以CDIO工程教育为内容、以混合式学习为手段,融合课内外实践、线上线下学习为一体的立体化教学体系——混合式CDIO教学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能够有效提高工程教育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工程素养。  相似文献   

18.
CDIO视野下项目驱动的数字电路教学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分析了数字电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方案,并以"数字显示抢答器"项目为例,探讨了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实施"做中学"、"做中悟",实现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外实践多层次、一体化建设,在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知识结构的掌握,以及工程实践能力、团队交流能力的培养方面,取得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学院在CDIO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下,将CDIO教学模式即"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理念引入到编译原理课程建设中来。采用"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等几方面进行改革,改变学生对"编译原理"课程的畏难情绪,使学生对编译原理中的抽象理论更易于理解,明确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工程教育的重点是以需求为导向,从系统的角度锻炼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以CDIO工程教育为理念,对西南交通大学信息技术类的"综合课程设计"进行改革,旨在提供给学生一次系统"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完整体验。根据该课程教学特点、存在的问题及人才培养需求,构建了跨专业教学模式和CDIO项目制教学组织架构,对教学组织方法、过程管理模式、课程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设计、逐步推行、不断总结与优化,形成并践行了"专业交叉+项目制"的新型教学模式。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严格的过程管理保障了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学生认可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