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为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的序言,被人教版语文教材收录于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者从儿童的视角,将冬阳、童年、骆驼队勾画成一幅记忆深处的童年印象,营造出了一种深沉广阔的意象空间和情感空间。全文语言平实质朴而又充满童真童趣,流溢着作者对童年和故土的深切怀念,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要引导学生在体验童真童趣中提高审美、加强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相似文献   

2.
驼铃声声入课来 师:《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女士的作品。题目文字中间的那两个小圆点多像两颗珍珠,串联起暖暖的冬阳、纯纯的童年和那长长的骆驼队。品味着这种感觉.我们把课题读一遍。  相似文献   

3.
驼铃声声入课来师:<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女士的作品.题目文字中间的那两个小圆点多像两颗珍珠,串联起暖暖的冬阳、纯纯的童年和那长长的骆驼队.品味着这种感觉,我们把课题读一遍.  相似文献   

4.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为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的序言。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去看一个孩子童年的侧影。  相似文献   

5.
刘艳 《师道》2013,(7):68-69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林海音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是她回忆自己在北京城南生活的缩影。这篇课文以骆驼队为暗线,回忆了与骆驼队相关联的四件事(学咀嚼、剪驼毛、议驼铃、问去向),从中体味童年林海音的天真、幼稚和可爱。她在40岁时回望留存在心灵深处的一隅.可见她对童年生活的无限向往。正如林海音所说“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相似文献   

6.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一篇诗化散文,是作家林海音自传小说《城南旧事》的出版后纪。作者抒发的氤氲胸中无法排遣的情感纠结。这情感源于作家对故园家乡世俗风情的眷恋,源于作家对童年周围人和事的生命关怀,源于作家一以贯之的对真善美世界的审美追求。《冬阳·童年·骆驼队》入选小学语文教材,对其文本正确解读和选择有效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师需要把握的关键。教师应从课文的意象、情感基调出发,让学生感受散文语言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并通过"互文"前后对照教学,以此扩大阅读量,真正发挥名家名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每学完一篇课文,我都会向学生们介绍作者情况,关于作者的奇闻趣事、作者的代表作等,让孩子们对作者产生兴趣,让孩子们由喜欢作者而去读他的作品,爱屋及乌,学完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鼓励学生们去读她的《城南旧事》,学完法布尔的《蟋蟀》,鼓励学生们去读他的《昆虫记》,学完冯骥才的《刷子李》,鼓励学生们去读他的《俗世奇人》……看到一个个作者被孩子们熟知,他们的作品被孩子们喜爱,我的心很是快乐。  相似文献   

8.
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冬阳·童年·骆驼队》.语言朴实,充满童趣,流淌着作者对童年时光浓浓的回味、追忆之情。在教学过程中,赵老师把“童趣”、“童真”化作音符。指挥若定,奏响了一曲“隽永、精致、和谐”的阅读教学乐章。  相似文献   

9.
《冬阳&#183;童年&#183;骆驼队》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为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的序言。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去看一个孩子童年的侧影。作者笔下的景和情既清晰又朦胧。“冬阳”为文章创设了一种感伤与温暖交织的情绪基调,“骆驼队”是留在作者童年里鲜明的记忆,它们脖子上的铃声,则是童年中美妙的音乐。  相似文献   

10.
<正>《冬阳·童年·骆驼队》是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写的序言。作者用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幻般的语言来向我们讲述了小时在北京城南的点点滴滴,传达出了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字里行间让人感受到那份童真、那份童趣、那份"呆"气:"看骆驼咀嚼""议论骆驼""想剪驼毛""问去处"这四件事,像一个个镜头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感受到童年生活的美好。新课标对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在了解故事概要的基础上"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  相似文献   

11.
《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充斥着一种淡淡的回忆,从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已走远的童年的流连。教师可从整合教材、渗透学法、润饰语言几方面入手,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2.
《冬阳&#183;童年&#183;骆驼队》一文的作者林海音,围绕“骆驼队”的鲜明回忆,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透过孩童时的一个侧影,真切展示了作者的魂牵梦萦的童年生活,也显示了新颖有趣的写作特色。  相似文献   

13.
于莉 《小学语文》2014,(7):116-118
【活动背景】 《童年·冬阳·骆驼队》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根据“学习一篇佳作,走进一本名著”的思想,我班推荐了林海音的代表作《城南旧事》。课下,看到孩子们不时被逗笑的样子,我知道孩子们被著作中那个不一样的童年故事所吸引。我知道,孩子们走进了英子的童年,被她的喜怒哀乐感染着。孩子们回忆着自己的童年,或多姿多彩,或安静温暖……  相似文献   

14.
一、想象画面,走近童年师:《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中间的小圆点叫"间隔号"。请闭眼想一想,透过这三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我好像看到了冬天暖暖的太阳,远处慢慢走来一支骆驼队,我们小伙伴们赶紧围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作为《城南旧事》的小说序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本文将从作者运用的独特白描手法、女童视角、结尾的意境深邃三个方面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时空》2014,(10):32-32
如果你已经上六年级了,那一定还记得《童年冬阳骆驼队》里那个可爱的小英子吧。是的,今天你读到的这个"小英子"就是那个"小英子"。这些有趣的童年故事都来自于同一个作者的同一部作品《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曾说:"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时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相似文献   

17.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台湾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文章短小精悍,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老北京城南的冬日一景。《城南旧事》有《惠安馆传奇》《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五个短篇,这个序言用一篇文章浓缩了一段成长轨迹,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南旧事》的写作手法和艺术风格。品读这篇文章,有几个关键词是不能忽略的。  相似文献   

18.
正2009年冬季,在南方暖湿气流的强大攻势下,北方的冷空气迟迟未能南下。在暖暖的冬阳下,我推出了《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轻轻地咀嚼文字,一幅幅画面在我眼前立了起来:拉骆驼的头上的白烟,傻傻地学骆驼咀嚼,轻轻地谈驼铃的用处,愣愣地看垂得老长老长的驼绒,连连地问妈妈  相似文献   

19.
一 读《冬阳&#183;童年&#183;骆驼队》,有淡淡的伤感味道,有英子纯真纯净的面孔,但文字却给我很“散”的感觉,文字内部的“气”始终寻觅不见。每每拾起英子的《冬阳&#183;童年&#183;骆驼队》又放下,放下又拾起,当我看见很多人演绎这堂课后,我曾经想彻底放弃她,在心里告诉自己:你与英子的《冬阳&#183;童年&#183;骆驼队》没有缘分。  相似文献   

20.
<正>《冬阳·童年·骆驼队》《桂花雨》《我和祖父的园子》这些怀念童年生活的名篇,文质清雅隽永,如何保持这类文本特有的清韵,让学生得到情感和美的熏陶呢?下面以《冬阳·童年·骆驼队》为例。一、采撷主要事件,品读想象意境"整体—局部—整体"的三遍读法(教法)程序,对于阅读教学的影响非常深刻,很多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