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思《咏史诗》有"千古绝唱"之美誉,在西晋文坛乃至中国文学史上均有重要地位。但对于《咏史诗》的写作年代,长期以来颇多歧见。依据作者的生活轨迹以及作品的思想内容可以推测,《咏史诗》大致写于太康初《三都赋》撰成至元康初再次步入仕途之前和左思退居宜春里之后这两个时期。这样推定《咏史诗》写作时间,颇能洞见左思矛盾复杂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2.
作为西晋重要的文学家,左思的生平和作品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是因为关于他的材料较少,给研究造成不便。今在广泛搜集材料的基础上,重新考证左思的名篇《咏史诗》的创作年代,通过深入分析文本、左思生平及时代背景,论证其诗非一时之作,而是成篇于不同时期。  相似文献   

3.
左思的《咏史诗》并非作于一时,故其思想内容十分复杂。但综观这八首诗我们仍能清晰的看出诗人一生的情感历程:积极出世,渴求建功立业——对现实失望,由立功转向立言——看淡荣辱得失,安贫乐道,做一个旷达之人,诗人最终由积极入世转向了淡然隐世。  相似文献   

4.
<正> 左思以《咏史》著称,陶渊明的咏史诗虽只有十多首,却代表着他诗歌创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不容忽视。钟嵘在评陶诗时说“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①,而他所举五言之警策者中,于陶诗仪取《咏贫》,可见他已认识到二人咏史诗的联系,因此我们将二人的咏史诗放在一起讨论。咏史诗作为诗的一个支流,它的发展当然要受整个诗歌发展规律的制约,但它还应有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前人虽对咏史诗的源流有零星论述,但总的说来,这方面的研究至今仍是个薄弱环节,深入不够,推考亦非无误,当然难以揭示其发展规律。而揭示咏史诗的发展规律亦非本文所能担当得起的任务,本文仅试图从咏史诗发展的角度,对左、陶咏史诗的历史地位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钱志熙在《魏晋诗歌艺术原论》中认为,左思的《咏史诗》是其晚年退居宜春里的回忆之作。但《咏史》八首复杂的思想、中古诗人诗句的对比、《咏史》的流传都说明左思的《咏史》诗并非晚年回忆之作。  相似文献   

6.
左思有《咏史》诗8首,胡曾有咏史诗150首。朱自清曾云:“咏史之作以古比今,左思是创始人。”胡曾的咏史诗作为唐诗顶峰之后的余波,虽无太高的思想和美学价值,但它们大量评叙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常为后世讲史演义小说所引用。这就是我选它们作为突破口,探讨咏史诗的特征及其与怀古诗之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左思以<三都赋>扬名于西晋文坛,是西晋时期重要的辞赋作家.他提出了"求真尚实"的辞赋观念,在西晋赋史上有一定的影响.有关他的辞赋观产生的原因问题,本文认为左思是为了迎合时代的心理和人们的审美情趣而提出的辞赋观;此外还与他的个性思想性格及当时文人的辞赋观念有关.  相似文献   

8.
海明威"冰山原则"下的小说创作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构成了海明威"冰山写作风格"的四要素.以<白象似的群山>为例,通过分析作者在小说中对白描、文字拼贴、象征和省略等创作手法的运用,展示其冰山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樊川集>中<题乌江亭>、<赤壁>、<题商山四皓庙一绝>、<题桃花夫人庙>四首咏史诗为例,探讨杜牧诗歌为人所称道的"翻案"之不足,并分析其成因.  相似文献   

10.
韩东的<有关大雁塔>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坛.<有关大雁塔>之所以长时间地被人们关注与阐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所置身的诗歌传统.<有关大雁塔>体现出韩东的先锋性写作的批判姿态,即对朦胧诗的批判.韩东试图以先锋的姿态让诗歌回归生活,回到人自身最本真的体验上,但他也遭遇到了"先锋"内在的悖论,在刻意"批判"和"立新"的过程中,在语言的"牢笼"里来回奔突而忘记了"出路".故而,<有关大雁塔>,多的是一种以先锋的姿态来进行的话语批判,这跟之后韩东提出的"诗到语言为止"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定的契合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朱珠 《文教资料》2008,(5):25-26
<棋王>的"寻根"意识,主要体现在小说内容、叙述手法和语言运用等方面.文化作为作者的内在修养而非外在表现对象进入小说文本.使得文化真正成为小说的灵魂所在;从对<棋王>的文本分析可以看出,"寻根"的,意义,在于转换思维方式,以及寻找到新的写作资源.  相似文献   

12.
皇甫谧《三都赋序》之真伪及其价值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晋书>等史料,考核左思兄妹出生、写作和皇甫谧的<三都赋序>成书的年代,与皇甫谧卒年相对照,证明皇甫氏作序事,时间是吻合的.皇甫谧赋论,在中古诗赋理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他开始修正汉儒以政治功用论排斥诗赋审美价值的见解,明确要求把两者完美结合起来,为儒家诗学在新时期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从历史的层面和现实的层面看,平王应该是楚平王,而非周平王;竹简<文子>早于各种传世本<老子>及<庄子>;兵家思想归依于道,问政实践填补了道家的空白;简本<文子>为今本<文子>洗了罪名,证实了简本<老子>中的"仁""义""礼"属于老子思想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郭璞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来郭璞研究主要是对其著作的辑录和对其诗的评价.20世纪80年代以来,郭璞研究领域逐步拓展到对其所有创作进行全方位的文化审视,研究方法也从单一走向多元.主要体现在郭璞辞赋研究、易学研究、<尔雅>注研究、<游仙诗>写作年代研究、性质研究等.  相似文献   

15.
左思是西晋杰出的文学家。他是当时重视形式而轻视内容的不良风尚中重振建安风骨的唯一诗人。他的八首咏史诗,被刘勰誉为“拔萃”之作。钟嵘冠之以“左思风力”。指出左思“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也批评他“野于陆机,而深于潘岳”。这固然是囿于齐梁时尚,但我们从中可知钟氏所谓“左思风力”并非指其诗的文彩,主要就其内容而言。很显然,左思不象以前的咏史诗人那样,只在客观铺叙史事中略见自己的意旨,而是能慷慨地以古人自喻,做到了“咏史而己之情性俱见。”他的咏史诗有强烈的抒发性。再加之他恰当而变化多端地以史实作为抒怀的素材,这就使他奔放热烈的感情能多角度地自由迸发。  相似文献   

16.
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于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消失的地平线>,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美丽的地方--香格里拉.文章拟从乌托邦思想和东方主义角度分析<消失的地平线>,作者希尔顿将西方文明融入到中国的香格里拉,并且以西方文化为中心充满了民族优越感,其实希尔顿笔下的香格里拉只是西方社会的避难所.  相似文献   

17.
道光八年本《炎陵志》别出诗文校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作者校点整理的道光十八年本<炎陵志>列为<湖湘文库>甲编第274种,近由岳麓书社出版.而被此本所刊落的道光八年本<炎陵志>的序跋、例言和近百首诗文,虽然为少数诗人一时唱和之作,但由今人眼光来看,仍有一定的文献价值.为此特将八年本中这部分别出诗文单独校点发表,以便学者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18.
模仿是发展、创新、创造的基础,写作亦然.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认为"模仿"是作者效法他人作品,从而取人之长、补已之短的必要手段.小学生善于模仿,也需要模仿,小学生的作文训练是一个由模仿到创造的过程.照着范文仿写,仿中练功,仿中求异,从仿到作,这是小学生写作的基本模式.因此仿写教学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仿写呢?现以<课问十分钟>为范文指导仿写习作<老鹰提小鸡>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和<故乡>这三篇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鲁迅先生的作品,虽然文体不同,写作时代背景及作者心情各异,但是都有以儿童的生活、情感、视角来再现作者自己的心路历程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20.
浅论左思与陶渊明咏史诗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咏史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个类别,在汉魏六朝这一特定的大动荡时代,左思的《咏史》诗和陶渊明的《咏贫士》可谓是这一阶段咏史诗的突出代表,基于此,将两者进行比较研究是很有意义的,故本文分别从思想、内容和用典三方面对其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