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一达 《收藏》2007,(9):169-169
鼎朴先生,本名孙国华,江苏无锡人氏。现定居北京,以金石篆刻、书法绘画立身,以陶刻之绝技名闻京城。鼎朴出身书香门第,八岁随外祖父习书法,十余岁便以篆刻在苏地出名。后拜于上海著名金石书画家钱君訇先生门下,得以亲授。此后又入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画院研修,得到当代绘画名家指教,并深造于中国矿业大学美术系。  相似文献   

2.
曹隽平 《收藏》2012,(10):44-47
著名书法家王防先生曾是20世纪80年代欧阳中石先生第一批书法专科班的学员,我2003年投师中石先生门下,比他晚了近20年,故有同门之谊。王防先生自1990年邀游商海20余年,近年来重操旧业,回归书法,作品陆续上拍,成绩裴然。  相似文献   

3.
王岗 《搏击·武术科学》2009,6(2):F0002-F0002
在世界范围内,人们看待中国武术就像人们看待许多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样,始终是站在西方人的视角来看的。正如英国苏立文先生谈到书法在西方人眼里“大约三年前,在大英博物馆有一个现代书法展,但我觉得收藏者和观赏者是从西方抽象画的角度看的,而不是用书法的眼光看的,甚至有的人因为不认识字而从抽象画的角度来欣赏中国书法”的评价标准一样。今天的中国武术在西方人的眼里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杨子安 《收藏》2008,(6):80-82
20世纪60年代初,我收藏到一幅陶一清先生根据家藏元代画家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山水长卷临摹的手卷——《溪山无尽图》。该图水墨纸本,纵24厘米,横(包括题跋)960厘米。首尾有作者名章、闲章和收藏章、鉴赏章、题跋章共7方。成画于甲戍年(民国23年,1934年)清明,尾部有书法家祝鸿元先生于同年端阳节的题跋,共200余字。祝鸿元题跋全文:  相似文献   

5.
袁水清 《收藏》2008,(6):165-166
综观中国书法艺术领域有成就者,无一不是在继承中创新,使自己的作品既有传统的书法美的元素,又有个性的表达因素。欣赏2008年1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鉴评本 王改民书法》,深感下改民先生对书法的理解深刻,作品精美,书艺正迈向新的高峰;王乃栋先生对王改民先生46幅书法作品的逐一鉴评客观,中肯,优缺得当,殊为难得。  相似文献   

6.
张少华 《收藏》2006,(4):154-154
凡是到访本刊杨主编办公室的人,无不对室内悬挂的王世襄先生书法对联“才能广授收藏学,玉德时参鉴赏禅”之为文与妙对而击赏。王老书此联已届91岁高龄,其书法功底之浑厚,亦可见一斑。鲜为人知的是,这幅对联的背后深藏着王世襄先生与《收藏》杂志的一段佳缘。  相似文献   

7.
怀念张煜之     
张煜之,号旭斋,山东莱阳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曾任北京大学体育讲师、冯庸大学体育主任。他是我的学生,又是我的良友,为人正派,豪爽慷慨,学习勤奋,工作负责。 一九三九年春夏之交,原北师大校长李蒸先生偕同康绍言、何日章、张煜之等人游览褒城名胜古迹石门。行至褒河上游,图书馆长何日章在几名中学生鼓动下,登上木筏,过河参观。不料返回时,由于水势凶猛,将系木筏的粗绳冲断,几名中学生落水,筏上的何日章惊恐万状。虽听其大声呼救,但在岸上  相似文献   

8.
王振山 《武当》2008,(12):39-41
王永昌先生生于1907年,江苏省溧阳县溧城镇人,卒于1986年7月16日,享年79岁。 王永昌先生从自幼聪慧,膂力过人,喜爱书法和武术,少时即拜师学艺,18岁时已在上海滩国术馆任武术教师。  相似文献   

9.
《收藏界》2014,(12):117-117
黄飞,1963年生,河南太康人。现为青岛荣德文化发展集团艺术总监,山东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兼职教授。须冶千碑方创体——谈黄飞先生书法黄飞先生是我的知音与好友,也是我结识的写字人中悟性非常好的一位年轻书法家。我喜欢他这个人,正直坦荡;也欣赏他的字,干净含蓄。人高洁,字一定不俗,他的字不受"污染",无俗气,很安静,这在当代很是难得。我们俩年龄相差较大,可在对书法艺术的看法和思想观点上,却有很多共鸣和相似之处,自然也就能谈得来。  相似文献   

10.
王志军 《收藏》2015,(7):28-35
启功先生生前谈到这位画家慨叹:我比先生虽仅小两岁,但学画时望先生的作品已如前辈名家。先生何许人也?陈少悔(1909~1954年),湖南衡山人,名云彰,字少梅,号升湖("升湖"是陈少梅在北平湖社画会内部的排辈)。他生于书香门第,自幼随父习书画诗文。其父陈嘉言,工诗文,擅书法,光绪年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漳州知府。并曾主持船山学社。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06,(4):30-32
艺术简历 郭石夫.1945年出生于北京.祖籍天津。以大写意花鸟画享誉画坛。并兼擅山水,书法.篆刻,诗词及西洋绘画等。于戏曲造诣尤深。郭石夫先生的花鸟画。博综集萃.渊源广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周泗宗 《围棋天地》2000,(10):34-36
章必功先生的文章《围棋的哲学内涵》引起了我的兴趣。读过章文之后,又翻出《围棋天地》1997年第一期和第三期,重读了马诤先生的《围棋的起源》。参与讨论从唐朝便存在的一个古老的争论话题——围棋是哪个时代的产物——实在让人感到快乐,因为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民族历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李毅民先生著《集邮家的情怀》,我久久未读,原因之一,是该书共14章中,有1章是写我的。人贵有自知之明,最懒得读的,就是关于自己。"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因此把学习前辈、讨教邻舍的机会,也错失了。近日翻阅《情怀》,才叹服此书内涵如此之丰富。除"林霏开"这章敝人不宜妄加评论,其它各章,读者无疑可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4.
魏华 《收藏界》2014,(12):94-102
人有四雅:琴、棋、书、画;艺有三绝:诗、书、画。诗言志,诗源于人们对现实生活美好事物的筛选和加工,也源自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梦想。所以,诗歌被称为艺术之母,是体现意境的最高形式。该诗、书、画组合的作者孔祥庚先生,乃"中国诗词"顾问,曾任中共云南省委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共玉溪市市委书记。孔祥庚先生工作之余,以诗为乐,他的诗典雅清通,正中求变,寓于哲理,寓意不凡,令人叫绝!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也是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独创,千百年来,中国的文人雅士常常利用书法来寄托自己的艺术理想,宣泄自己的喜怒哀乐,许多人终身以书法为乐,著名书法家李鸿文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与书法为伴的人。  相似文献   

15.
曹隽平 《收藏》2012,(19):44-47
斜阳下喝着咖啡,把玩着古扇,几段清代帝师的历史在咖啡的浓香中悠悠地弥漫开来。著名书法家王昉先生曾是20世纪80年代欧阳中石先生第一批书法专科班的学员,我2003年投师中石先生门下,比他晚了近20年,故有同门之谊。王昉先生自1990年遨游商海20余年,近年来重操旧业,回归书法,作品陆续上拍,成绩裴然。王昉亦好收藏,经常出入国内各大拍卖会,几年下来,斩获颇多。壬辰初春一个下午,与我相约郴州摩泰酒店共赏珍藏。王昉先生这次拿出的是两件裱好的扇面和一把成扇,扇面分别是翁同龢的书法和陈宝琛的古松,  相似文献   

16.
王金坪 《收藏》2016,(11):132-133
最近,有章遇到了李可染先生的公子李庚先生。李庚先生长期旅居日本,为日本京都造型艺术大学教授,研究员,现任李可染画院院长,也是李家山水的继承人之一,活跃于当今画坛。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16,(21)
正中国钱币界名人手札是研究泉界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宝贵资料,向为我收藏之所好。马定祥先生(1916.11~1991.3)是当代中国著名钱币学家。2014年4月19日,陕西知名收藏家韩有政先生在其乾县家中,将珍藏多年的马定祥给他的21封信函,以及清朝、民国纸币数张,赵善长信两封,张包子俊、徐枫题词书法轴两幅,一并转让于我(图1),缘由是"年事已高,儿子只  相似文献   

18.
李皓 《收藏》2011,(4):67-69
荆州自古为文物鼎盛之邦、人文荟萃之地。张濂希先生是荆州近现代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诸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书法尤为出类拔萃,自成一家。先生虽以书画饮誉江汉数十年,桃李遍荆楚,但目前除少量书画作品流传外,先生之部分诗歌存于未正式出版的《张濂希诗存》,其轶闻逸墨仅存于零星报刊杂志和友朋门生之间。笔者经过长期努力,得以较全面地鉴赏先生艺术作品并有幸收藏数幅墨宝。  相似文献   

19.
葛炳芳 《收藏》2006,(2):42-42
欣赏林散之先生的书法,犹如品尝一杯香茗而使人心旷神怡。对联“脱俗书成一家法,写生卷有四时春”,为林老86岁高龄时书,乃晚年精品。其联墨化虚灵,线条朴拙,气韵生动,体现出深厚的功力与学养。  相似文献   

20.
杨才玉  李毅民 《收藏》2009,(5):150-151
听到孙轶青先生于3月17日逝世的噩耗,令人沉痛、令人挽惜。孙轶青先生享年87岁,是文博、诗词、书法界一代宗师,早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曾任共青团中央常委、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国青年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北京日报社党委书记兼总编辑、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国家文物局局长、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等职,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特别是新闻文化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