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董博 《父母必读》2014,(1):109-111
正孩子入园了,爸爸妈妈常常猜想孩子此刻在做什么,有没有好好吃饭,心情好不好,恨不得知道孩子每一分钟的情况。不妨,随着我们的镜头一起来体验孩子在幼儿园的关键9小时学习生活吧。8:00嗷呜嗷呜吃个饱!吃早饭是孩子在幼儿园很重要的环节。老师会提前把孩子们的食谱贴在幼儿园外父母可以看到的位置,如果有什么意见,父母不妨跟老师沟通。  相似文献   

2.
从孩子一两岁起,父母与孩子就要进行频繁的沟通,孩子们也可以从吃什么到穿什么等各个方面与父母协商。当孩子长大一些,他们会在什么时候做功课、在哪儿做功课、可以参加些什么样的活动这类问题上和家长协商。等他们十几岁的  相似文献   

3.
高考是孩子成长中要经历的一个重大事件,作为父母应该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并尽力给孩子以支持.父母自身的心态是影响孩子高考成败的重要因素.如果父母心态良好,就会把乐观、自信的情绪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给他们一种积极、正面的影响,促进孩子的学习.相反,如果父母心态不好,就会把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传染给孩子,对他们的学习、心理造成干扰.因此,孩子进入高三以后,父母要重视自身心态的调整,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孩子和高考.那么,面对高考,父母应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呢? 首先,父母要明确能为孩子做什么.只要父母能够清楚地知道能为孩子提供哪些帮助、什么时候提供帮助,并经常检视所提供帮助的质量及有效性,专注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自然就会心平气和了.  相似文献   

4.
正Preface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平等和自由非常重要。但身为父母,为他建立起恰当的边界,告诉他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事情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也非常重要。年轻一代的父母,大部分都很注意"平等地"对待孩子,管教孩子的时候不能太诉诸父母权威,要给孩子"自由",不能太约束他。这些出发点都非常好,但有时候或许会做过了头:没有为孩子建立起足够清晰、稳定的行为边界。不建立规则,孩子没安全感  相似文献   

5.
如果问孩子为什么对父母不满和对父母有什么要求时,常听到的回答是:父母不理解孩子的心愿,致使孩子不听话,不用心学习。如有的父母吩咐孩子做什么事情时,只顾自己方便,不管孩子是否愿意。常常是孩子刚坐下来学习,  相似文献   

6.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孩子对自己的了解越来越多——她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她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如果她能形成她所独有的同感——她自己的本性得到承认——她就会产生自信心、自我效能感和健康的自尊。相反,如果让她屈从父母压力而成为父母所期望的那种人,她就会产生不适感,对她自己缺乏信心。  相似文献   

7.
懦弱如果孩子经常挨打,时间一久,孩子一看到家长,就会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只会乖乖服从。在这种不良的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这样的孩子往往唯命是从,精神压抑,学习被动。  相似文献   

8.
《老年教育》2009,(11):31-31
美国 祖孙情建立在“尊重”之上,都把对方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比如: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爷爷奶奶决不会轻易插手或袒护,他们只会建议如何去做,如何做得更好。祖孙在一起需要孩子父母同意,也不是孩子想要什么都满足他,而是要看具体情形,如果不适当的请求,爷爷奶奶就会像当年对待子女一样,婉转说明后果并认真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9.
懦弱 如果孩子经常挨打,时间一久,孩子一看到家长,就会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只会乖乖服从.在这种不良的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这样的孩子往往唯命是从,精神压抑,学习被动.  相似文献   

10.
暑假就快到了,孩子们将在家里待约两个月。对许多父母来说,怎么安排孩子的假期生活是个问题。假期是用来休息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懒觉可以睡到中午,剩下的时间则用来看电视和上网。相反,合理安排假期活动很重要,父母应该与孩子好好计划要做的事情,而把孩子往各种学习班上一扔可不是正确的做法。开好与孩子关于假期安排的交流会,态度很重要。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和愿望,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帮助他们成长。父母可能以为自己深知孩子要说什么以及自己会如何答复。但如果这样想,孩子就不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父母也会失去正确引导他们的机会,因为父…  相似文献   

11.
花香满径     
父母的考验英国小说家巴里在《小白鸟》中, 描写一位母亲照顾孩子上床睡觉。她望着孩子的脸,心里涌起一个问题: “我对这孩子尽了我一天的本分吗?”做父母的若能少一点想到要求孩子做什么,多一点思考孩子希望我们为他做什么,可以做更好的父母。子女需要父母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博闻集萃     
《教育》2009,(9)
孩子最想与父母谈及的问题博主:一鸣听心很多孩子其实非常想了解自己的父母在他们这个年龄时在想什么,做什么。不少孩子知道,自己的父母们在成长经历中,曾遇到过不少烦恼或挫折,他们想知道父母们是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麻烦的。如果父母们能够开诚布公地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从孩子呱呱坠地之日起,他就被当作一个独立的人看待,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因此,在美国最常用于孩子身上的一个词就是“尊重”———尊重孩子的观点、选择以及要求。当然,如果尊重变成放纵,对孩子也是百害而无一利的。美国父母对孩子的尊重是有原则的。他们虽不勉强孩子做什么,但会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去做应做的事情。尊重孩子的独立性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在美国不满一周岁的孩子,当他们能自己捧奶瓶喝奶时,父母就鼓励他们自己捧着喝。喝完了,父母还向孩子道谢并加以赞许。在美国生活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果真如此。美国父母…  相似文献   

14.
<正>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原件什么样,复印件就什么样。看着孩子就知道父母会是什么样,看着父母就知道孩子会是什么样。这样的结论落在自己身上都说不是,拿这样的结论去看别人,却都说很准。你说什么,你的孩子将受影响;你做什么,你的孩子更受影响;你不做什么,你的孩子也受影响。因为家长的不想、不懂、不做,孩子对社会的认识面窄,这些在未来必定成为制约他发展的盲点。  相似文献   

15.
<正>学校以外:家庭教育在学校以外,家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幼儿开始,父母的每一个举动、行为、与人相处的方法,便成为对孩子的身教。父母在教导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应该做、什么是不应该做、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等内容时,特别重视做出这些判断时背后所遵循的原则,即是对子女重要的价值观教育。20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母亲会留在家中养育孩子,孩子会从她们身上学到很  相似文献   

16.
父母打孩子,往往只是因为一时冲动,可是您是否知道: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出现以下一些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说慌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能瞒则瞒,能骗就骗,因为对孩子来说,骗过了一次,就可以减少一次“灾难”。为了惩罚孩子说谎,家长的态度会更加强硬;而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错事后更会说谎,这样就构成了恶性循环。懦弱如果孩子经常挨打,看到家长,就会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只会乖乖服从。在这种不良的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  相似文献   

17.
姚蓓喜 《家庭教育》2005,(1B):54-54
1岁的宝宝不会走路,父母会很担心:这孩子什么地方有毛病呀?但是如果这个孩子1岁还不会爬,家长却不会担心,只要孩子会坐、会站、会行走就可以了,不会爬对孩子没有多大关系。  相似文献   

18.
滕婧  卢蓓红 《父母必读》2010,(2):113-115
孩子学习舞蹈可以从几岁开始?他的舞蹈课究竟会怎样上?鼓励孩子学习舞蹈.父母应该做些什么……让专业的舞蹈老师来帮你解开疑惑吧。  相似文献   

19.
烟子 《小读者》2012,(11):1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需要明白的是:如果你自身的能力够强而你的孩子又很钦佩你,就请做你孩子的老师;如果你做不了孩子的老师,就请做你孩子的同学;如果你不能做你孩子的同学,就请做你孩子的学生。做老师:竭尽自己所"能",重在做孩子的成长初期是其身心全面依附于父母的时期,也是父母对其影响力最大的时期,更是父母做孩子老师的最佳时期,此时需要父母  相似文献   

20.
钱国宏 《家长》2011,(Z2):53-54
赞赏孩子是所有家长都会做的事,但若想做好了,却不是一件易事,这里面也有很大的学问。在家庭中,父母如果经常奚落或责备孩子,会使孩子丧失兴趣、性格沉郁、缺乏创造力。而父母经常对孩子的正确言行给予及时的赞赏,则可以有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